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红 《小学生》2010,(3):24-26
我们学生的家乡——所前,是萧山的重要茶果产区,素有“茶果之乡”的美誉,山林经济效益列居杭州首位。杨梅、茶叶、樱桃等名品荟萃。历史悠久,名人史迹颇多。近年来,所前镇作为我区正致力于品牌文化建设的一个点,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当地百姓的,集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支持系统,它关系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为《品德与社会》新理念的实现奠定资源上的支撑,能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就《品德与社会》课堂链接闽南文化的方法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民俗文化、名胜资源、民间艺术、节日文化等进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土肥料”具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针对性作用,将这个原理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中,其寓意同样令人深思。《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使其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既深化内涵,又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把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到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践中,变室内为室外,引领学生"活动中感悟,活动中提炼,评价中总结;实践中提升,延伸中创新",以此使教学更加充实,贴近学生,从而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5.
杨国治 《甘肃教育》2007,(11X):57-57
一、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本土课程资源 我校地处农村,吸烟者远比城市多。因而在学习《吸烟危害人体健康》一节时,笔者把全年级学生以自然村为单位分为7组,进行了两项社会调查:一是近五年本村死于癌症的人数及其中有吸烟史的人数;二是本村老人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数及其中有吸烟史的人数。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中,教学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应该有效地开发、运用课程资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从儿童的身边挖掘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搭建历史与生活的桥梁,让历史更立体更饱满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教学内容因此而变得更"厚"起来。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是知识丰富、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个性。时代呼唤德育,学校德育该如何应对?本文进行"无痕"德育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课堂设计在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关注把德育自然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一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让德育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的无痕境界。  相似文献   

8.
故事是通往儿童内心的幽径,可以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内容,也可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择选已有的或运用自编的故事可以无痕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入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活教材、超越教材,故事要源自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故事完成的道德成长是一种柔性的内化方式,因而是一个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绘本故事短小单纯,但蕴意深远,往往给人以启迪,因此,教师应开发利用绘本的德育功能,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引入绘本故事。以《我爱我家》单元为例,开发绘本资源,在教学中把握恰当的时机适度引入,用绘本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和行为,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李琴 《辽宁教育》2014,(8):53-55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成了当前教学中广大教师研究的焦点.但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研究看,还明显存在着重教材资源、轻学生资源的现象.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二个: 首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必须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综合。文章取《品德与社会》一单元教材为例阐述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取舍。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对于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有天然的、地域上的亲近感、熟悉感。新津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传承脉络清晰,历史课堂上教师甄选本土文化资源,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有效地丰富了历史课堂,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初中美术教学有很大进步,其逐渐向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方向发展,为使学生真正掌握美术相关知识和能力而努力。但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依旧存在教学手段陈旧、美术知识贫乏、专职教师匮乏等问题,使初中美术教学效果不佳。针对此种情况,初中学校在美术教学的同时,应当结合带有地方特有的文化或者民俗,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对此,就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以及美术教学如何与本土资源相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长期以来,“教材=课程资源”的观念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信息封闭、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落实,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程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把我们周围的地方课程资源融合到教学环节中,从而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的第二课时为例作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学的主要课程,作为教学载体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开放性”是品德课程的特性,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层面上,即开发该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学生、教师、家长、  相似文献   

17.
现在农村小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这种现状,文思枯竭,提笔无从下手,或篇幅短小,空洞无物,语言枯燥。究其根源,许多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缺乏切身体会。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借助本土文化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挖掘写作素材,让独特的乡土文化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游戏化特征的加强,作为幼儿教师,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幼儿园教学中将教学实践与园本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计划地实现教育目标。文章围绕本土资源的整合方式,对基于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雷晓春  刘惠琼 《教师》2011,(3):14-14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特征,要求品德教师灵活掌握教学开放的策略,让儿童带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参与课堂活动。使品德教学围绕着一致的教育目标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德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寻找生活素材,课始创设学习情境,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课后注重生活实践,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加强实践,加强体验,促进知行统一,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