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梦得是一位在两宋之交的政治史和化学术史上有较高地位和影响的人物。20世纪以来,关于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冷落到复苏再到渐趋繁荣的过程,并正在向着全面、求实、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梅鼎祚是明中晚期“雅俗兼长”的布衣文人,20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基本上是“崇俗黜雅,俗热雅冷”。学界研究主要围绕梅鼎祚俗文学展开,并在生平、戏曲、小说方面取得了丰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今人著述中,对昆曲史的研究从未间断,然而在昆曲的故乡—昆山,相关研究却显得零散而不成系统。鉴于此,对昆山昆曲史研究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无疑是必要的,这对保护和传承昆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经过研究者的艰苦工作,北朝散文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单篇研究论文和涉及北朝散文的专著共约103篇(部),其中单篇论文77篇。一百多年的北朝散文研究历程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深化发展的过程: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开阔,研究视野和思路不断拓宽。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领域开拓不够、研究对象过于集中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领域,存在着文化精神研究、文学本体研究和宗教信仰研究三种范式,这三种范式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力与学术影响。在当下多元化的学术语境下,应实事求是地检视三种研究范式所体现的学术理念、观照视角和研究方法,总结得失,多向汲取理论资源,积极寻找拓展的话语空间和创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于湖湘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学术继承的同时创新也不断地产生。从十余年来该领域中出现的重要观点、主要分岐和研究倾向来看,湖湘文化的学理探究、湖湘文化与湖湘人物、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湖湘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新倾向四大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玉合记》是明代中晚期布衣文人梅鼎祚创作的第一部传奇。20世纪以来对《玉合记》的研究大部分还是针对它的文辞华美,处处用典,这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虽然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玉合记》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研究、北朝三才、北地三书、北朝乐府民歌等若干方面,对20世纪的北朝学研究做一宏观的回顾,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北朝学的研究历程,凸现了北朝学在20世纪的研究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研究对北朝学逐步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印度现代化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是侧重现代化进程和政治发展的政治现代化;关注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现代化的经济现代化;反映传统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印度现代化研究还有深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期,尤其是近代,安徽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无论当时,还是之后,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除了一些专题性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讨外,主要是散见于全国性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成果之中。本文对20世纪以来安徽自然灾害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与梳理。  相似文献   

11.
在汉字发展史上,两汉时期的字处于古字向今字过渡的完成阶段。20世纪以来,关于两汉的通假字现象,人们曾经做过不少研究.章针对这一时期两汉通假字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传世献和出土献两个方面对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半期,研究者并未真正有意识从地域文化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但是梁启超、王国维特别是陈寅恪的研究却已基本确定了本世纪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1949年后至197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本质上的变更。在十年浩劫期间甚至数量上也呈倒退趋势;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特别是最后十年,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唐代文学可谓一个热点,论著层出不穷,并且波及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3.
系统化的、现代化的家族研究起步于20世纪,但1900至1948年北朝家族研究乏人问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内,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北朝家族研究成果寥寥。文革结束,进入新时期之后,北朝家族研究进入新阶段。成果数量明显增多,关注程度由冷趋热,家族研究方法有所创新,家族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视角与思路更为多元化。北朝家族研究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忽视家族经济状况、家族习俗、宗教信仰等。北朝家族研究领域仍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为分界点,经历了萌芽,建构,低迷,繁荣四个阶段。资料搜集由1920-1930年代的“整理国故”逐渐转向田间作业,建国后,形成搜集民间神话的高潮;在翻译介绍西方理论资料方面,也经历了从建国前简单的混合介绍到“文革”结束后分门别类的全面展开。中国神话学研究从理论到个体形象,从症状学特征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神话史学等方面的取得重大成果。港台神话研究1950年代突起,有“乾嘉”遗我,成绩斐然;国外的神话研究以日本,苏联为代表,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他各国的研究者在传播中国神话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是伴随着瞿秋白就义后的相关纪念活动展开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基本上呈现出从政治评价到政治纪念性评价再到文艺思想史观照的转变路径,而且整体系统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仍有待开掘和建构。  相似文献   

16.
从思想心态、文学创作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刘禹锡研究予以全面的总结、归纳。思想心态研究以进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段。之前偏重于对其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探讨,之后则趋向全方位和多元化考察。文学创作研究前六七十年间成果较少,80年代后才回归文学本位,进行了热烈和宏、微兼具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20世纪以来史学社会科学化背景下的党锢之祸研究进行了一次仔细梳理,认为以往的研究中文化本质论时常沉渣泛起,社会科学化的研究局限在社会结构分析与地缘因素分析上.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在社会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行,继续重视结构分析与地缘分析,同时引入制度史的视角,充分考虑历史主体行动自由的可能性限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生活在具体社会关系中的历史主体,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清代文学研究的进展是明显的:它已由一种"义理、考据、文章"为内容的旧式"学问",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人文学科;由前科学状态走上了近代科学的轨道;由宗经、征圣的研究到科学的、理性的、人性的研究;由独尊某一种观念的研究到多元化的研究.通过对清末民初(1898~1928年)、三四十年代(1929~1949年)、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1950~1977年)、最后20年(1978~1998年)四个大的文学时段的研究,可以明了这一学术嬗变之轨迹,也可以认识近百年来清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学术盲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越关系史是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学术界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学术氛围的宽松和中越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古代中越关系的研究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华侨史等几个方面,并取得不俗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伍尔夫的翻译与研究,由于纯粹艺术兴味的驱动而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而陷入停滞。到了中西文学交流再度接续的新时期,伍尔夫汉译与研究,在中国文坛第二次现代主义热潮和女性主义批评崛起的带动下,有了更加丰富的收获,伍尔夫的多元身份与文化意义也获得挖掘与阐释。本文结合时代变迁、政治干预和文化语境,将伍尔夫汉译与研究状况分为"民国时期"、"建国后到新时期之前"和"新时期以来到新世纪"三个阶段进行梳理,概述了其阶段性特征,反思了中国伍尔夫翻译与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