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逍遥”是庄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怎样才得逍遥 ?庄子没有具体说明。本文从摒弃、顺物、齐物、积聚等四个方面对通往逍遥的途径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逍遥”特指一种无所穷困的精神境界。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方式来超越人生困境,以实现他的无任何负累和障碍的逍遥人生。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逍遥"特指一种无所穷困的精神境界.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方式来超越人生困境,以实现他的无任何负累和障碍的逍遥人生.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在文章中,庄子阐述了怎样才能真正逍遥的问题。这“逍遥”,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而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奇诡浪漫,文理深刻奥妙,结构繁复纷纭,语句估屈聱牙,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所说的自由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遵循,而庄子所说的逍遥是自我主动地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自觉地过一种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生活。庄子告诉我们:有多大的创造力就有多大的自由;但创造力再大,作为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所依待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超越自我和功名的束缚,遵道而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才能在精神世界里逍遥游;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百无一用,却是创造了人类文化的精神导师。从这些思想中可以引申出庄子的大学教育哲学:大学的自由不是制度所赋予的,而是大学人自己创造的;但大学又要建立一种制度,以保障创造的自由,同时包容创造的失败者;掌握了实用技术让人获得有限的自由,只有小用,人之大用是思想的自由与逍遥。用这样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我们便明白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标准和要求限制了大学人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降低了大学的品格;大学有太多的虚假和虚伪,太讲究实用,容不下大而无用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很难见到单纯质朴、真实鲜活、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真人"。这既是体制的问题,也是大学人自己的问题,因为自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逍遥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德格尔研究在中国学界备受关注,并已成为一门显学.在这一语境下,研究海德格尔之于中国学、之于中国传统思想与美学的意义是大有必要的.老庄思想在研究中势必处于重要地位.文章仅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观和庄子"逍遥游"自由境界的相通入手,深入思考民族思维方式与现象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是《庄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集中体现了庄子的自由思想。但后人对于“逍遥”的解释存在诸多分歧,对庄子自由思想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庄子从小大之辨开始,展示了对自由的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自由思想,同时对达到自由的途径和手段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郭象《庄子注》对“逍遥游”概念的阐释与《庄子》“逍遥游”本意有诸多差异.郭象《逍遥游》篇注文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郭象的“逍遥”观是“足性逍遥”,而《庄子》“逍遥”的本意则是“超越逍遥”.二者具体差异表现在:“小大之辩”与“足性则物齐”、“有待”与“无待”、“足性”与“超越”三方面.通过探究郭象“足性逍遥”观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学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可以发现郭象作出这一重新阐释的真正目的在于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为名教寻求合理性,维护现存统治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通过直接的描述或者间接的体现,逐渐的显现出了庄子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物性格,尤为重要的是,庄子用他们的言行的描写,从一定的角度写了自己厌弃尘世的功名,而极力追求一种无碍的至人境界。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笔下的几个人物层次的分析,进而探讨庄子笔下的各个人物层次的特征,以及大人、至人的“无为”的特征:最终显现出了逍遥而游于无何有之乡,不为世间的一切的事物所羁绊的高洁不俗的人物形象。文中试图更进一步的说明庄子对人之存在的清晰的认识,进而显现出庄子哲学中任性逍遥的人格范式,成就他对逍遥自在的精神存在的自主认识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一书作为行文艺术和哲学成就斐然的著作,其思想历来受到重视,它表现了如何在礼崩乐坏的黑暗社会之中安身立命。本文就其内篇谈谈它的“齐物”思想。“齐物者,天下之物言”,皆可齐一观之,不必致辞,守道而已。”庄子是怎样来齐平万物以为一呢?“死生上如”、“混和是非”、“与外适然融合而为一"的齐物思想是本文的重点论述对象,也是人世间的三大主题,正体现出庄子的人生哲理观。  相似文献   

11.
从言语分析和逻辑认知看《庄子》内篇,相对主义的"齐万物"的言语同类与否之辩,寻求大道和言语的同一性,又作相似性的说明,是先秦语言哲学。绝对自由的"逍遥"圣人的确立多寓言故事,"名者,实之宾"之说是先秦语言哲学逻辑,它的语境外延成了近代启蒙逻辑;"大宗师"以宇宙大道为师,真人的确立允有十论。以生命信息内容、以天道知识为精神的"养生主"及其环比论文,皆一如"齐物"和"逍遥",系于人和人性论,不仅其内在逻辑、名理思想一致,且出于天道而入于人生,处处人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13.
还乡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本文试图将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加以比较,从"还乡之原因"、"还乡之进程"及具体诗歌文本的解析,来阐述两者之间"栖居"与"逍遥"所对应的人生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15.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文本资源,让语文教学闪射人性之光,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中,首要的是发现,其次才是证明.——马丁·加德纳大家都知道,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它把密码与魔法融为一体,甚至比《哈利·波特》更加奇妙、更加有趣.  相似文献   

17.
鞠吴杭 《作文》2022,(22):35-36
<正>你或许听说过待业的人,但你听说过待业的动物吗?漫画《待业啄木鸟》就描绘了这样一个情景:几只啄木鸟站在光秃秃的树桩上,等待树木重新发芽、长大,可以捉虫子。可放眼望去,只有两棵小小的树苗从树桩上长出来,哪来的可以捉虫的大树呢?初看这幅漫画,你会觉得有些可笑,可是笑过之后,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逍遥游》典型地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及精神追求,也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身处乱世之中庄子的处世哲学和价值取向。尽管有退隐避世的成分,但也有洞悉世态人情,畅想和谐社会的积极一面。因此,在说不尽的《庄子》美文思想当中,对《逍遥游》这样的经典名篇也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认知原则,不断发掘其中的积极因素,以便于更好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加快人类文明进程,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中,首要的是发现,其次才是证明.——马丁·加德纳大家都知道,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它把密码与魔法融为一体,甚至比《哈利·波特》更加奇妙、更加有趣.许多人把丹·布朗的这本小说看作是对基督教教义和正统权威的挑战.当你捧读它时,很快便会发现,其主要观点是天主教会隐瞒了一些事  相似文献   

20.
张丹 《快乐阅读》2013,(25):109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这一观点如今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那么怎样才能变成普通模式呢?关键是要把生活情境去掉,要从具体的植树问题抽象成间隔问题,重要的手段就是引进符号,着眼点由原来的现实情境转移到一一对应的关系上,也就是要进行一种数学抽象活动,抽象出一个相同的结构,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