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课堂教学,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成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体会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谈谈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与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跨世纪教育变革的中心,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对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去推理,主动参与学习。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胜、好学等特点,尽量将课设计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厌学…  相似文献   

4.
何邦土 《教学月刊》2005,(10):31-32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的一种教学形式。这其中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课改,农村初中科学教师该如何应对呢?如何避免让“探究式”成为一种形式和一种“摆设”,切实提高教学的效度,使学生有最大的发展空间呢?这是初中科学教师急需思考和摸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具体操作起来,就是通过恰当的问题,促使学生去猜测、去实验、去发现,从而使课堂真正走向开放和互动。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材料,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挥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学案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  相似文献   

8.
所谓“魂”,是指无所不在的东西。积极主动、昂扬向上的主体性,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看到在一所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中,他们提出,要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师教学方式向启发诱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向主动参与转变,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品德并重转变要求课堂教学落实“五个要让”,即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我认为,这是学校范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好文件,它体现了素质教育主体性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合作与交流、生成与预设、转变学习方式、改变评价方式”等关键词的理解和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有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改进。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去“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挖掘教材的内涵,创设“说”的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说”的质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姜红 《广西教育》2014,(9):110-110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学有所获。只有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现在学校最流行的五个字“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于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自然而然地成了目前数学课堂上最流行。最时髦的教学方式之一,已被教师越来越广泛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和成功的机会,促进了多边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为“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善于自学,善于独立思考,善于用实验手段获得知识,同时,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快乐,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讲得多,课堂教学效率低,阻碍了学生自主发展;有的老师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识字教学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复习——额授一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教师通过“导”来促使学生发现、领悟未知,学生又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去拓展已知,探索未知,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提倡进行教学改革,倡导实践性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由传统的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或策略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多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空间,从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面对这些改革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去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就应该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注重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要突出这一转变,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法渗透的原则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改革学习方式在教师身上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法渗透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  相似文献   

18.
袁锦明 《科学教育》2004,10(4):19-21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结合”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提出问题后,按照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的程序进行“三结合”教学,使每个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弘扬的个性去感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让教育战线的人们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最迫切和最重要的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科学化,既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改革意识,从理论以及实践上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过去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许多该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包办代替了,使学生丧失许多提高能力的机会。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做一个明智的“辅导员”,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