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将+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了+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刘拍案惊奇》中“动+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将+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了+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将+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2.
“梦”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显示着持久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其中代表着古代文学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三言二拍”,就含有数量可观的梦境描写,本文以《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重叠式状语形式多样,重点探讨重叠式状语的句法位置、语义分类和语义指向类型。  相似文献   

4.
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一大特色,近代汉语量词的研究有助于整个量词发展史的建立。本文在全面考察《二刻拍案惊奇》名量词的基础上,对其外形特征类名量词进行了语义特征分析,并与魏晋南北朝和现代汉语名量词相比较,举例说明量词在《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明末拟话本小说《三刻拍案惊奇》的发现,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相当宝贵的资料,《近代汉语词典》也对其词语进行了释义,但仍存在某些缺失。本文运用归纳、比较、推勘等方法探讨词义及其用法,分析其意义产生之缘由,参证《近代汉语词典》,试图对其释义作一点补证工作。  相似文献   

6.
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为”字式、“于”字式和“所”字式。在对《二拍》中的被动句式进行了穷尽性统计与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它们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到明代被动句式是中古时期被动句式过渡到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将"出现的频率很高,用法很多,词性也灵活多样,它可以作动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有很多时候"将"放在补充结构中,在这种结构中的"将"是助词,在《水浒传》中它主要是放在补语中心语和趋向补语之间即补充结构中,根据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知道,这种结构在魏晋已出现,经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元明时达到高峰,清代下半叶用例渐趋稀少.  相似文献   

8.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9.
动结式述补结构是近代汉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辨别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一个核心问题。《水浒传》成书以及盛行的明代是述补结构发展的过渡时期,它对于研究动结式述补结构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从动结式述补结构的界定、分类、形式特征三个方面对《水浒传》中动结式述补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简单总结了动结式述补结构发展的特点,以期发现从东汉到元明时期述补结构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李杰 《文教资料》2011,(35):26-28
本文以《通制条格》为考察对象,探讨助词“将”字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以及与“了”的兴替关系。助词“将”字在《通制条格》中主要表动态,在公文的常用语组合中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在一些“动+将+趋”结构中已经出现了“动+了+趋”的兴替,助词“将”字在元代的发展没有停滞。  相似文献   

11.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12.
"三言二拍"个体文本中头回与正话组合成的"葫芦格"结构,是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凸现,也是其作为话本小说的结构特色之所在。它包含了六种类型——同向契合型、尾部偏离型、异向背反型、殊途同归型、真包含型以及错位型。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文章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白取灭亡。  相似文献   

14.
明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中颇受瞩目的一分子,同时也使得明代民俗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追求。这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上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悲伤辅慰有广狭义之分,它是一项涉及生死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宗教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丧亲者的悲伤辅慰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增殖空间,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一工作的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尚不广泛深入,学界与业界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导致目前国内悲伤辅慰事业发展举步维艰。中西方生死哲学资源必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为主要方式,依托殡葬业的悲伤辅慰工作来展开。殡葬服务在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优质经验的同时,必须强化以"死而上学"为理论支撑的悲伤辅慰工作。  相似文献   

16.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观念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较前代开始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甚至泛滥。《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三言""二拍"使用的是通俗白话文,二者都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真实的反映。这些文本都充满了市民阶层的人生期许,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蒲松龄虽然用文言文写作,但其描摹的情节人物栩栩如生、思想进步,肯定了人欲的正确性,处于时代的前端。而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统计“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数量,将作品分为终成眷属型、奸淫遭报型、夫妻离合型和难成眷属型四种叙事模式,并分析作品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8.
祁县处于晋语的中心,在对山西87个县市"儿化、儿尾"情况调查中发现,祁县话属少数只有儿尾没有儿化的县市,且它的儿尾是一个自成音节的辅音,它的音值、分布、表义功能都很有特色,祁县话儿尾从读音上讲处于儿韵发展史的拼合阶段,而从意义上来讲,它已彻底虚化为一个构词后缀。  相似文献   

19.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也称《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话本、拟话本总集之一。“二拍”反映的内容贴近市民生活,语言通俗形象,包含着丰富的俗语。基于“二拍”目前唯一的全译本,该文对其中的俗语翻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俗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全面梳理了甲骨“降”和“陟”的语义和用法,粗略显示了甲骨一对反义词的发展演变,并由此排除甲骨卜辞的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