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下流行之各种"恶搞"版《西游记》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其对经典的消解和颠覆作用只发生在大众消费的娱乐性层面上,从本质上并未涉及到作品文化蕴涵和艺术精神的硬核,但我们对于古代经典在当代的现状和命运这一宏大主题也应予重视并作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文学教育一直是经典的天下,这种说法在当下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一些老经典内容不合时宜,内容缺乏“可读性”;同时,人们逐渐看到了一些老经典,尤其是来源于民间故事整理加工而成的经典的消极面。因而从整体上呈现出“去经典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从早期的特型演员到当下的明星演员的演变,是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商业因素冲击所导致的商业文化兴起和多元文化共生分不开的。面对时代的挑战,主旋律艺术一方面为了达到自己的意识形态宣传目的,积极利用流行的商业因素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这种迎合商业的生存策略下,主旋律艺术原有的价值关怀和存在的合法地位又逐渐被消解了,从而呈现出一种平面化倾向。从结构主义符号学对主旋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符号结构的分析入手,梳理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中存在的这种问题,揭示这一问题背后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4.
关煜 《文教资料》2009,(13):51-53
崇高不仅是美学的范畴,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本文以中国古典音乐《葬花吟》和西方贝多芬经典交响乐《命运》为例,分析了音乐中的“崇高感”即“高峰体验”的产生、存在及其表现方式,从而展现了作为西方传统美学范畴之一的“崇高”的不同境界,以期体现其多层面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钟铃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162-163
《苔丝》是哈代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其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发人深省的。大多评论都认为,苔丝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从今天的时代来看,这种悲剧的发生不再是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在后现代的语境中,重读经典文学名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女主人公的命运是可以避免,甚至逆转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电视连续剧《大工匠》是如何恢复历史的记忆以及在恢复中重新建构历史的问题,认为这种“恢复”与“重新”的力度取决于对当下时代的人物命运的洞察。在一个“非正常环境”中的“正常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存在着多少种可能?传统的“信义观”以及“爱”的维系到底是怎样在演变中潜行着,演绎出一部既可能这样、又可能那样的历史大剧,我们又当在这种演绎中如何重新认识自身,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文学经典的时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被时尚解读的原因及意义,对文学经典的当下命运究竟能走多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变迁与文化守成的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民族所面临的文化诀择与生存选择的叙事符号。我国的乡土文艺也在这种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中成为当下文学艺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普遍把地方色彩、风俗人情、农村农民等题材或风格特征视为乡土文艺的本质特征,从而以文艺的题材、风格、表现形式等形式特征,来取代乡土社会的文化形态特征,这样研究和界定乡土文化,势必背离了乡土文艺的文化本质。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内涵来界定乡土文艺的内容与特征,为当下的乡土文艺研究提供学理建构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9.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心机、手腕、色相俱佳,本文从她的美貌、才干谈起,论述了她在文中的双重身份和地位,及这种处境导致的悲剧命运,从而显示出人物性格中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下大多数一线教师真心真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武装自己,这种重回经典、重回起点的行为,正可以还原我们的教育,使当下的教育真正能够自新。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写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意义,她始终处于一种与时代语境和自我理想相背离的话语状态中,但这种背离却是她关注女性命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等方式。我们通过对张爱的本及写作语境的分析以验证他的写作与当下十分热门的女性主要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日夜书》由知青时代的生活和当下社会的生活两部分构成。知青生活的苦难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充满了苦涩与温情;知青当下的生活则以显性的方式呈现,透露出全面溃败的迹象。小说寄寓着韩少功对文革时代与当下社会这两个时代关系的思考,对知青个体命运的思考,乃至人类命运的思考,也彰显着韩少功试图用传统笔法和意趣来表现现代生活和思想的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121-123,128
叔本华在美的形态分类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美学范畴“媚美”,这个美学范畴的提出与叔本华的人生观与艺术观密不可分。中国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吸收了叔本华原有的美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把第三种美命名为“眩惑”,这也是与他的人生观美术观紧密相连的。文章通过讨论媚美与眩惑所具有的历史承继性,并比较二者在不同时代与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从而对当下文艺作品中泛滥的媚美与眩惑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日夜书》由知青时代的生活和当下社会的生活两部分构成。知青生活的苦难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充满了苦涩与温情;知青当下的生活则以显性的方式呈现,透露出全面溃败的迹象。小说寄寓着韩少功对文革时代与当下社会这两个时代关系的思考,对知青个体命运的思考,乃至人类命运的思考,也彰显着韩少功试图用传统笔法和意趣来表现现代生活和思想的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现今重构是文学经典发展的新动向,读者在经典重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的重构以艺术品质和文本接受的对接完成,而中国的重构却是进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文学经典的重估、重立。无论如何,中西文学经典在当下都面临着新的命运和走向。  相似文献   

16.
汪文宣与曾树生的婚姻悲剧,从深层意义上讲,源于人性生存哲学的悖论。其实,文本演绎的只是人类文明社会家庭悲剧的一个缩影,故事说明了人生亘古不变的一个哲学命题:卑微的人性只能在命运与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生命个体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被命运戏弄,最终为时代的洪流所吞没。男男女女在人生的这一遭中,阐释着婚姻的共性因素:爱(包括情爱与性爱)、文化、生活、命运。男女源于爱才有了肉体的接触,灵魂的结合,从而共栖一方,创造了人类的婚姻文化,也丰富了婚姻的生命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当下,任何一种疫病的爆发和流行终会将全人类拉进一个共同的命运漩涡之中,应当借助文学的力量,通过研究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的经典瘟疫文学作品来不断提升对疫病的认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用文献资料梳理法及数据分析法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经典瘟疫小说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阐释中国对西方经典瘟疫小说的研究特点及既...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一种:商业化时代的乡村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女性文学存在着亲近都市疏离乡村的写作倾向,作为尚欠缺言说能力的乡村女性,成为女性文学中的缺席者,她们的现实生存和文化困境被普遍忽略了。铁凝、方方、严歌苓的有关商业化时代中乡村女性命运的小说,弥补了这种缺席与忽略,既拓展了女性写作的叙事空间,又揭示了作为现代化的表征——商业化所隐藏的男权中心的本质,以及对乡村女性的压榨。  相似文献   

19.
阐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逐渐淡化。试从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变化入手,分析图书馆文学经典阅读推广方面独特的新媒体优势,探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祥林嫂、柳妈、华老栓、阿Q等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与卑微的命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特有的典型形象。而正是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看到被侮辱、被扭曲的无数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