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柳欣 《中国广播》2009,(5):60-62
对台湾广播,就宗旨、性质和任务而言,在媒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工具,而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又因内涵深邃、情感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而具有更加独特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较好地发挥了欣赏、娱乐、教化等功能,为台湾同胞播送了大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成为台胞了解大陆的桥梁与感知祖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高玉杰 《新闻传播》2007,(12):13-14
广播文艺节目的编排,是根据一定栏目、一定节目时间对文艺节目的选择和安排,是按广播文艺节目的规律进行的构思写作和改编。本文仅介绍文艺节目常用的四种编排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艳军 《新闻爱好者》2008,(10):107-107
广播文艺节目在广播的日常播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综合频率中,一般会占到日常播出量的50%-60%,甚至更多一些。尽管现在各地建立了不少专业台或专业频率,但广播文艺节目仍然在其日常播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的服务性功能日益凸显,且越来越强调娱乐性服务,尤其是媒体与媒体之间、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电视节目中,单调、教条的内容令观众倍感乏味,加之电视节目制作的观念和手法较为保守和落后,使娱乐性节目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为数不多的娱乐节目相继进入了曲高和寡、孤掌难呜的尴尬境地。随着编导观念的更新及卫星电视的发展,一些省级电视媒体也纷纷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5.
王燕 《新闻世界》2010,(11):110-111
录播不是落后的代名词,更不能全盘否定。广播文艺节目的录播形式,不仅其内在价值和魅力是不能抹杀的,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洁 《记者摇篮》2010,(5):54-54
随着广播文艺节目形式的不断更新,对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主持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因而近几年来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应具备以下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第25届全国对台港澳节目创优评选会上,文艺节目评选集中了全国11家对台、对港澳广播电台共40篇文艺精品稿件,笔者作为一个评委吹毛求疵地分析了每一篇作品的得失优劣,也作为一名听众领略和欣赏了篇篇广播文艺佳作,同时也以一个对台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对台宣传文艺的创新与评优标准。从节目本体到传播力度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两会"上指出要不断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文学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两岸  相似文献   

8.
广播文艺节目独具兼容性、渗透性、受众的广泛性、节目播出的连续性等特性,被赋予提供娱乐、社会教育、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等社会功能。深刻把握广播文艺节目的民生意识实质,认识其规律和特点,对新时期广播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强化广播文艺节目的民生意识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郑钦 《中国广播》2007,(9):11-14
对台湾广播是人民广播事业中一个特殊的对象性广播,它既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使命,又是沟通两年同胞亲情,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个看不见的空中舞台上,几代广播人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初中。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觉成了首次对台广播效果大型入岛调查,对台湾本土听众的结构、需求和接受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对台广播节目有了更准确清晰的定位,并推动了对台广播理论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台广播的思维正在由宣传型向传播型转变,遵守传播规律,重视台湾同胞对母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尊重台湾同胞的诉求需要和接受习惯.以各种传播方式逐渐提高对台广播的实效,已经成为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的共识。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这组来自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相关人员的文章,是对台广播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公开梳理和展示,对其他传播对象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宗磊 《东南传播》2010,(9):158-159
新媒体给以中短波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广播网络化数字化技术革命的趋势,对台广播也不能置身事外。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新闻和娱乐两大核心竞争力,以内容取胜。更重要的是,对台广播要积极与新媒体融合,用好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突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听众提供更多的收听方式选择和更优质的听觉享受。  相似文献   

11.
林瑛陶 《中国广播》2007,(9):25-25,33
自1987以来,两岸人民之间沟通管道逐步打开,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经商,以及学术与文化交流等活动日渐频繁,但大陆民众赴台仍受到台湾当局有关方面的种种限制。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除了民问行为,更需要媒体的传播,通过媒体的力量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在众多的对台节目中有新闻类、资讯类、服务类、音乐类、娱乐类等等。前三类节目传播的是信息,娱乐类节目传播的是一种心态和民众的精神面貌。对台娱乐节目是这两年新兴的节目类型,如何办好这类节目,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年初一场雪灾考验了媒体。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这场雪灾报道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使广大受众重新认识广播,而广播人也重新审视自己的媒体特性和优势。大灾之后话广播,如何进一步认识地方电台记者的职业定位,完善新时期地方广播通联协作网络有何现实意义?这些都是这场冰雪灾害报道留给我们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广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直面考验,迎接挑战,在竞争中站住脚跟、稳步发展,已成为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道严肃的课题。结合多年的广播工作经验,笔者以为,新形势下,广播人就是要让广播更动听。  相似文献   

14.
1940年12月30日,夜色笼罩着神州大地.从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一个响亮的、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捅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这声音向全中国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了。这声音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把真理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15.
大陆对台广播在台湾30万的听众,这30万听众对岛内局势有什么影响。岛内目前的局势将对台广播的发展形势产生何种影响,而作为台湾民众的母语之一的闽南话又将在对台广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将就如何针对岛内受众心态、加强对台广播传播有效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一脉相承,是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纽带。本文以东南广播公司闽南话节目《阮厝在泉州》为例,阐述闽南文化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闽南文化,提升对台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港澳中心委托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任台湾岛内首次进行了对台湾广播听众抽样调查。在台湾听众中,有56.8%的听众对我们的广播的需求不是政治需求和知识需求,而是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这一抽样调查也进一步明确了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的定化——通过好听的声音传递情感和思想。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种种人为阻隔,  相似文献   

18.
夏冰 《记者摇篮》2007,(5):74-76
自人类步入文明以来,音乐就像是一面精心打磨过的镜子,无时无刻不在记录、折射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记录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形象教材。广播是最为普及、  相似文献   

19.
陈江滨 《中国广播》2008,(10):34-36
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旗帜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和我们一样,为中华儿女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而欢呼,为中国人第一次成功举办奥运会而自豪,也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而骄傲。  相似文献   

20.
贫困县发展广播事业固然面临着困难更多、压力更大的现实,但广播工作者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要时刻想着听众的需要,树立信心敢于挑战困难,敢于付出艰苦努力,并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地钻研、探索创新和提高,以求冲破困境,开创贫困县广播发展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