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和信息素养教育 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信息素养包括3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2.
当前信息技术环境和工具正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一种新的概念——“信息素质”被提出并逐渐地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文章从最朴素、最简单的逻辑概念出发,研究了隐蔽在概念背后的涉及某些计算内涵的“信息素质”,并建构了高度抽象的概念,其构建过程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抽象概念有帮助,并且对原始概念和结果有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评价要素信息素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信息社会的需求发展而发展。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早在1974年就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I Zurkowski提出来.他认为,信息素质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在"信息素质"提出后的这30多年间,信息素质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呈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质教育创新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青 《天津教育》2001,(11):16-17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波尔(Par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它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质有其自身的内容,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1.信息意识素质。信息意识是专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这种人对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对信息的科学、正确的认识;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信息素质教育应使学生对“信息”具有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信息素质与人才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素质与人才能力的培养王澎(一)信息素质内涵“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v),又称“信息文化”、“信息能力”、“信息素养”,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PaulZurkowskj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  相似文献   

7.
一、信息素养和信息素质1.信息素质的基本涵义信息素质的概念源于美国。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最早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他把信息素质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进入到90年代以后,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深的层次:懂得何时需要信息;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何种信息;能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能对所需信息作出评价;善于组织所需信息;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讲,信息素质指信息社会对个人品质、道德观念、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的总和,或信息时代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以及美国在信息素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谈高校院系办公室人员的信息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信息素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描述,对高校院系办公室人员应具备的信息素质和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质作了论述,为推动高校院系办公室人员信息素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素质是现代人生存能力的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而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文章从信息素质的概念、内涵入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谈成教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波尔(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本人认为,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质有其自身的内容结构,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 信息意识素质。“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是…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中国轻工教育》2009,(3):39-40,52
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因此,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信息素质的概念、内涵入手,论述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并对如何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信息素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就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全面性、全员性、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它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了。即 :(1)要求面向全体 ,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 ;(2)要求从德智体美劳心理等方面为国民适应社会需要获得生存与发展打好基础 ;(3)要求为受教育者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4)要求使受教育者不仅在其共性上得到发展 ,而且个性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因此 ,素质教…  相似文献   

15.
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它如同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学好字词一样重要。中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常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一)概念不准确;(二)不会应用;(三)不注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四)不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工作中着重...  相似文献   

16.
挖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概念嬗变的逻辑、深入理解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内涵、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梳理综合素质概念形成的历史脉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概念认识的萌芽阶段,综合素质从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在概念的发展阶段,综合素质从基础目标走向多元兼顾;在概念的深化阶段,综合素质从五项并举转向“五育融合”。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概念嬗变的逻辑起点是教育矛盾的时代变化,嬗变的现实逻辑是社会发展的阶段跃进,嬗变的价值逻辑是人的发展不断深化。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代内涵具体表现为:对接世界、丰富内核,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内涵;转变理念、回归初心,凸显综合素质重要价值;智能加持、打破局限,谋划综合素质的深远发展;技术赋能、开拓创新,指向综合素质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一、本研究的两个基础性概念本课题研究中涉及两个基础性概念:学习策略、创新素质。(一)关于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二)关于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产品的心理品质。它由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两部分构成。二、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影响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一)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三类:陈…  相似文献   

18.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涵义素质一词,原本是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后来被借鉴和延伸,扩展为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所需要的自身基础和内在条件。素质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通常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有先天的基础,又有后天的因素。我们这里所说的是通过后天教育而养成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信息素质等等。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信息素质”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与优势,并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强化教育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职业素质教育的三大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劳动者素质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指人的素养、品质。现代素质概念的内涵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遗传素质,指人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第二个层次是可能素质,指人的发展潜能;第三个层次是现实素质,“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柳斌:《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的素养、品质与教育密切相关:“教以济养,养以行教,教者养也,养者教也。”(颜元:《存治篇》)“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