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底,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两名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设有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辅导课以及“悄悄话信箱”、“心灵鸡汤”等项目,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两位“知心姐姐”也因此在校园里成为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公众人物。直到有一天。在“悄悄话信箱”里,“知心姐姐”看到这样一封信:“知心姐姐,我们都很喜欢你,可是再有两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  相似文献   

2.
前言:同学们,新年好!知心姐姐信箱不知不觉已和大家一起走过了八个春秋。常有同学来信问:知心姐姐的名字是什么?我们该怎么称呼知心姐姐呢?让我来悄悄告诉你,知心姐姐就是静子姐姐,从今年起,我们的信箱将正式改名为“静子姐姐信箱”,静子姐姐将一如既住地是大家的知心好朋友!有不开心的事吗,有解不开的烦恼吗?快快写信来吧,静子姐姐将永远在这里细心地、耐心地倾听你的诉说,为你出谋划策,和你一起度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分享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快乐!来信请寄:广西教育杂志社《今日小学生月刊》编辑部静子姐姐收邮编:530022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在被人称为“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个体生理上快速改变,心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人生观逐步形成,人格日趋成熟,也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变化快速、社会经验缺乏与适应能力不足,加之现代社会急剧变化,中学生阶段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比起处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又是比较特殊的,其体验也是比较强烈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而在小学生、中学生中厌学现象却有增大趋势。据了解,2004年从8月到9月,《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就接到了117个反映厌学问题的热线电话,占“知心热线”总量的57%。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正处在被人称为“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个体生理上快速发展,心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人生观逐渐形成,人格日趋成熟,也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变化快速、社会经验缺乏与适应能力不强,加之现代社会急剧变化,中学生阶段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比起处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更是比较特殊的,其体验也是比较强烈的。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却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曾遭遇父母的不理解,却最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创办“知心协会”,出版《知心小报》,在校园里掀起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浪潮;因为开设“知心热线”,2005年11月,他应央视邀请与“知心姐姐”卢勤一起走进《成长在线》栏目,与观众分享成长的快乐……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李燚,一位来自贵州省黔西县的“知心弟弟”。  相似文献   

7.
日前,“知心姐姐网”(www.zxjj.com.cn)开通仪式暨“倾听儿童心声”调查发布会在北京市翠微小学举行。活动介绍了“知心信箱精华”、“知心论坛”、“知心博客”、“知心家庭学校”等“知心姐姐网”的  相似文献   

8.
知心姐姐信箱明媚的阳光洁白的云,蔚蓝的天空清新的风。在这样一个绿意盎然、万物青葱的季节里,“知心姐姐信箱”与同学们见面了。知心姐姐将作为你的新朋友,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痛苦,回答你的疑问,化解你的忧愁。有什么心事?快写下来寄给知心姐姐吧。知心姐姐:从小我就特别害怕蛇,连像蛇的小虫子都怕得要命,可我从没见过真蛇。我是不是有心理病了?我有个朋友不怕蛇却怕老鼠,难道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害怕的东西吗?三年一班张丞看了张丞同学的来信,知心姐姐采访了山东省淄博明仁心理科学研究所的马骏所长,了解到每个人肯定都有害怕的东西,但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具有和谐的特质,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对社会成员人格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塑造形成的人格特征,将会对今后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应当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头等大事。音乐能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加接近人内心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意识,使人的精神陶冶、净化、升华,从而更和谐地适应自然、适应社会。因此,音乐教育作为这一时期深受中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在中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中将会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和谐人格的特征与中学生的人格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人的自然性为授之父母的“身”,社会性是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中形成的思想、情感、观念、道德等,其中社会性构成了人格的主体。人格是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和谐社会要求个体“身”、“心”和谐,能较好的利用人的社会性调控人的自然性,实现个体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是和谐人格的本质特征。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心理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理机能逐渐成熟和心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异性间的“井水不犯河水”现象渐次消失,开始喜欢接近异性同学,即由心理“疏远异性阶段”发展到“接近异性阶段”。这是符合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种正常现象,是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02,(5)
2002年3月1日,“《知心姐姐》杂志创刊暨‘知心调查’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知心姐姐”作为《中国少年报》的品牌栏目,已有42年的历史。亲切、平易、认真、深情的“知心姐姐”以其独具特色的亲和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42年后的今天,《知心姐姐》创刊了。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2,(9)
2002年3月1日,“《知心姐姐》杂志创刊暨‘知心调查’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知心姐姐”作为《中国少年报》的品牌栏目,已有42年的历史。亲切、平易、认真、深情的“知心姐姐”以其独具特色的亲和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42年后的今天,《知心姐姐》创刊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正处在被人称为“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个体生理上快速改变 ,心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 ,人生观逐步形成 ,人格日趋成熟 ,也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变化快速、社会经验缺乏与适应能力不足 ,加之现代社会急剧变化 ,中学生阶段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 ,比起处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 ,又是比较特殊的 ,其体验也是比较强烈的。法国作家巴兹曾说 :“未来的学校应该培育灵魂 ,锻炼精神 ,优化感性 ,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中学教育 ,直接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精神实体———人。因此 ,它最基本的功能是建构人的…  相似文献   

14.
祝薇 《辅导员》2009,(23):47-48
关于理想,有两个场景印象令我特别深刻:一次是在《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和知心姐姐面对面的活动中,好几个孩子说到自己的烦恼是没有理想,觉得活着挺没有劲的;另一次是在四川德阳,地震发生三个月后,知心姐姐深入学校,给孩子们讲“知心第一课”上,很多孩子告诉知心姐姐:  相似文献   

15.
她,足迹遍布祖国20多个省市,她给许多中小学生做了数千场报告,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知心家庭》栏目中做嘉宾主持,她是《写给年轻的父母》、《做人与做事》、《写给世纪父母》等多部著作的作者,她倡导、组织了全国孩子用压岁钱筹建手拉手希望小学的活动……她就是青少年的亲密朋友、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卢勤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也是颇受欢迎的《中国少年报》著名栏目“知心姐姐”的主持人之一。她是和共和国知心姐姐———卢勤近影一起长大的“老三届”知青,也是一个儿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16.
在三明市实验小学总辅导员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个小小的信箱,这是学校特地为成长中的同学们设立的“知心姐姐”信箱。每学期,“知心姐姐”信箱都会收到许多同学写的信件。看了这些信以后,辅导员老师发现,不管  相似文献   

17.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人格发展理论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又称为“心理社会论”,是一种人格发展理论。依照埃氏的观点,个体的自我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只有前一阶段的危机得以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18期,我们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如何形成、保持和提升心理平衡?这就涉及到心理发展问题.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不断扶正祛邪的过程,是矛盾不断运动的发展过程.既指从小到大不同年龄阶段纵向的心理发展,也指同一年龄阶段横向的心理发展.可以是个体自身的心理发展,也可以是种系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一方面像地球自转一样,实现自己心理的纵向发展;另一方面,像地球公转一样,承继并兼容种系心理的历史积淀.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矛盾,这些特殊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不仅推动了心理发展,还形成了不同时期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些不同质的心理特征就构成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质就是促进心理朝着积极方向健康发展,因此,不同的心理发展观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内容、过程、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 德育原理告诉我们,个人的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他律”是指个体服从他人的道德判断,“自律”是指个体服从自己的道德信念支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体的自我教育,外界的教育影响就无法通过个体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教育就只能成为一种强制性而收效甚微的外在灌输。  相似文献   

20.
《良师》2002,(9)
知心姐姐: 我是一个男孩子,在与同学相处中,总因为一些小事,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于是便经常找老师诉苦、“告状”。时间长了,同学们都不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