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读—思—议—导—练”教学基本模式框架 这种教学模式的框架可以简单描述为:读,指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是让学生自读,也可以是听读,问题一般由教师设计,根据课文和教学进程确定设问的目的性、指向性以及程度。思,指阅读课文过程中以及读后的思维活动,包括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方法和比较、判断、分析、综合、推理,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等逻辑思维方法。概而言之,即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和认识。议,指交流和讨论所获取的理解、体会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像其他能力一样,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显然,语文课要讲究训练. 从模仿开始.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训练须紧密结合范文进行.朗读、背诵和接近原文的复述,是经常性的训练.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常用词语、句式和叙述顺序. 我的做法是:初读课文要认真读;理解课文有节奏地读;重点部分反复读;推敲词语比较读;体会感情有表情地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把指导朗读和发展学生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象",体会意境和语感.多读以后,课文的规范语言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语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思路也进一步为学生所了解.所以,熟读精思范文,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另外,用词造句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起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初读课文,闭目感知其法为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感情朗读课文,一组闭目细听,感知、揣摩课文内容。然后交替进行。闭目排除外界一切信息的干扰,能专心地边听边体味感知;睁眼读课文时,能将闭目所悟与文字内容作对照、调整,更客观更深入更全面地感知课文。如此,学生能同时发挥视、听、悟多种感官作用,形成感知合力,加大感知力度。二、再读课文,闭目想象首先请学生读课文、品注释、疏通大意。然后引入“闭目法”助解课文。其法为:请一位学生以自己的自悟和自得,入情入境地表情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闭目想象,将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看拼音读课文,达到从正确流利到有表情地朗读的要求; 2.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想象两个孩子是怎样躲进山洞里的?他俩是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妈妈临死前说哪些话。 3.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回答课后作业题,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并以赏促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一篇课文而言,我们该如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并以赏促写呢?我认为.可指导学生按以下几步去做:一是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二是吟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分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三是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的特别动人之处进行反复地体味、欣赏;四是揣摩作者为  相似文献   

6.
在词汇教学中,我除了训练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感知词语、理解词义外,还特别注意拓展词汇的训练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听、说、读、写、议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一、听:就是教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读课文,听中有思,思中有听,听思结合,从侧面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领悟,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锻炼其专一的注意力,增强理解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如教学《第一场雪》,我先让学生听这段课文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8.
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象奇特,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深受世界各国小读者的喜爱。因此,将这篇童话选作课文,并以这篇课文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读文章时,如何分辨哪些写的是具体的事物,哪些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想象;写文章时,如何展开想象,把事物中隐含的意义表现出来。时下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发掘了小女孩的幻觉所隐含的意思,小女孩的幻觉同小女孩的悲惨处境的关系,即小女孩由于冷极了而在幻觉中“看  相似文献   

9.
“引读”、“引思”理念,不仅贯穿于洪宗礼先生的教材编写,更体现在他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人民的勤务员》一课,洪先生于无疑处生疑,教给学生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引领学生逐渐由课文的表层进入作者表情达意的深层,由兴味淡然的阅读心态进入兴趣盎然的思辨佳境。这本身就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在培育学生自主独立的人格,就是在教文立人。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读中四悟     
王静 《教育艺术》2001,(10):57-58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一字未有宜 ,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过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他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这就启示我们 :在阅读教学中 ,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 ,以“读”为主要手段 ,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 ,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 ,读中悟法。轻读悟境轻声读 ,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学生在读中借助语音 ,凭借想象 ,感知语言内容 ,还原课文画面。因此 ,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语文教学源远流长,“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总结了历史的和近年的阅读教学经验,明确地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并通过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和快速地默读,激发学生思维来理解课文内容,使阅读教学走上返朴归真的正确之路。对于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熟读是基础,激思是关键。在教学中,不管是纯拼音句群,还是汉字注音课文,或是短浅的儿歌,生动的童话、故事,都要以学生的读为主。强调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指导自读,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借助感情朗读应指导学生有节奏、有表情地诵读课文,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直至读出“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瀑布》一诗,可采取“看图听读———理解朗读———欣赏朗读———表情诵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饱满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切实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二、发挥思维想象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想象,积极体验,对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能获得艺术美的感染,达到美的升华,培养良好的语感。如教《桂林山水》,可借…  相似文献   

14.
张启政 《青海教育》2007,(11):23-23
一、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传统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讲读课,重在理解课文内容,它主要通过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和激发学生思维来理解课文内容.其中熟读是基础,激思是关键.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演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认为,“熟读——激思——导演”是低年级讲读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一、熟读.读,是理解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对一年级学生要求“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具体步骤:首先要从读懂开始,即让学生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准,重点要放在读准和正确理解生字词,然后一句一句读.这一步最好让学生在个体预习中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根据课文标点、段落,读出恰当的停顿.这一步以学生试读为主,教师纠正和范读为辅.最后根据课文具体内容、人称对象和语气有感情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小学生记忆力强,但分析能力较差,要强调学生反复读,在读中领悟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方法的习得。笔者(任教二年级)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了"一读、二标、三圈、四书、五思"这样几个基础性的预习内容,笔者把它简称"预习五部曲"。一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具体做到四个"不":不添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阅读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比较熟练地出默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结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能概括中心思想。"可见,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训练之一。我们可以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按照初读知内容→细读控中心→精读深体味,最后再让学生认真背诵文章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活动,过读边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领悟内容,体领情感,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客。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审题与初读课文这两项活动。有些文章的…  相似文献   

18.
陈关根 《青海教育》2001,(11):25-2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古人云:“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这种“思”与“言”的能力就是语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起码要求。怎样才能把语言文字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该从词和句的训练入手。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独立运用,表达一定的意义。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9.
新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笔者以为 ,阅读教学要达到新大纲的要求 ,必须注重“三读”。一、在想象中读根据汉语的特点培养语感 ,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 ,通过想象 ,体会语言形象。不光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形象性比较强的课文要在想象中读 ,就是文字比较枯燥的说明文也可以在想象中读。通过想象 ,把枯燥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 ,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还强化了阅读兴趣 ,获得美的享受 ,如《蛇与庄稼》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1读与看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内容,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的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有利益的。2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