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每天都是壮丽的冒险──访奥丽亚娜·法拉奇[日]下村满子刘明华译上期内容提示:关于奥利亚娜·法拉奇的爱情生活,下村满子一无所知,只是在与她见面时才得知,两年前她心爱的恋人死亡了。亚历山德罗斯·帕纳格力乌斯──—位希腊抵抗运动的勇士。在法拉奇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2.
人生,每一天都是壮丽的冒险──访奥丽亚娜·法拉奇(续完)[日]下村满子刘明华译(接本刊第2期)强者做他想做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因为是女性,受到过歧视吗?法拉奇: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总是感到非常为难。如果我回答,“我不记得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被歧视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3.
梁锋 《新闻前哨》2014,(12):88-88
奥莉娅娜·法拉奇(1929年~2006年),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以尖锐、犀利的采访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在新闻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她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4.
法拉奇与我们1980年8月,法拉奇首次访问中国并与邓小平谈话时,我还是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这位光彩照人的意大利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的不凡经历对我们来说,还是闻所未闻的故事。记得过了不久,《人民日报》介绍了她的生平并发表了邓小平接见她时的谈话。这也是法拉奇首次被中国读者所认识。1982年和1984年,新华出版社以《风云人物采访记》为名,先后译介了法拉奇对基辛格、阿拉法特、约旦国王候赛因、西哈努克、甘地夫人、布托等风云人物的采访文章。此时我已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和许多惶惑于“新闻”究竟为何物的年轻记者一样,对于法拉…  相似文献   

5.
报纸被称为“新闻纸”,当然应该每天都是新的.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时候,一些读者会觉得某一报纸天天都是“老面孔”,没有新意.究其原因,当然不是该报纸的内容天天都在那儿“翻烧饼”,而是因为这张报纸的内容绝少有特点,版面很少有变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平淡,缺乏新意,以致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明眼人心中有数,这其实就是新闻宣传的“一般化”所产生的负效应.新闻宣传的“一般化”是办报人的大忌.怎样认识“一般化”的危害和克服“一般化”的现象,《随州日报》正在探索和实践.“一般化”报道不深不透,不痛不痒,可有可无,难以给读者留下印象,严重地阻碍了“报纸每天都是新的”这一命题的实现.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随州日报》着手疗治“一般化”现象,对“一般化”不宣而战.1、制度规范,从运行机制上克服“一般化”去年下半年,《随州日报》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增加了克服“一般化”现象的一系列条款,其中明确规定,每个记者每月要有2—3篇深度报道;限制新闻稿字数,消息不超过8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特殊情况下采用1200字以上的长稿,要经社长、总编辑同意.还要求每版要有4个以上的栏目、4种以上新闻样式;所有稿件经群工部登记,个人不接受稿件,以限制关系稿的产生.这些规定从制度上“堵截”了“  相似文献   

6.
7.
《出版经济》2021,(7):59-61
20岁出头时,我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因为人生在未来,我只希望人生会如自己的想象,为此,我也愿尽力去做.到了 30岁出头,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思考了一阵,很高兴地说:现在的生活真的就如我之前的想象,甚至比我想象中还要精彩.我指的精彩是自己算是快乐的,虽然会遇见种种问题,但能想方设法解决,身边也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总...  相似文献   

8.
档案是岁月的河床──访著名作家李国文本刊记者戴晓明“岁月是一条不复的河,一个人只能顺流而下,谁也无法改变。”在《戒之惑》中,他这样说道。李国文永远也不能回头重走那过去的岁月了。作为一个职业作家,在余下的日子里,他深感到还有许多许多事要做,还有许多许多...  相似文献   

9.
广度·力度·高度──张家港市报是怎样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章艺欣张家港成为全国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先进典型后,作为市委机关报的张家港市报,在推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上,不仅一如既往,而且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联系本地...  相似文献   

10.
悲悯情怀是文学存在的理由──访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众所瞩目的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评选结果中,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先生似乎格外引人注目。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荣奖了国家图书奖,而另外一本长篇小说《红瓦》则同时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个人著作中一人荣获两项大奖,这在国家图书奖的评比中尚属首次。而《红瓦》2所以列为提名奖是因为国家图书奖评选规则规定,一入不能同时获两次国家图书奖,所以《红瓦》在评委的协商下列为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尤其难得的是《草房子》同时获得了国家三大图书奖之一的“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获奖是基于作品价值而体现的社会认可,曹先生以学者兼作…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培育真理的沃土──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里夫本刊记者戴晓明采访林里夫是侯艺兵给帮的忙。侯艺兵正忙着给我国老一辈社会科学家拍照,收集他们的手迹,准备继《院士风采──我国优秀科学家肖像手迹集》再出一部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内作出杰出贡献的老知识分子的肖像...  相似文献   

12.
档案是历史研究的依据──访我国著名党史专家廖盖隆本刊记者松龄,晚风今年4月24日,首都档案界发生了一件令社会瞩目的事情: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开馆,馆内35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这一天,开馆典礼仪式隆重而热烈。四方宾客盈门,各界名流云集。会客室里,在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3.
14.
“我的背后是中国”──访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沈国放胡斌,宁文茹有人说,在当今中国外交舞台上,外交部发言人也许是除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以外,“出镜率”最高的官员。从这个意义上讲,沈国放是容易“见”到的,我们常常通过荧屏看到他时而谈笑自如地回答外国...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既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产业。如何科学认识广播电视的产业性质,把握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社会王义市场经济的条件和规律,大力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建设的发晨,壮大广播电视的实力,这是摆在全系统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就此问题,3月4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厅长李立功(以下简称“李”),就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建设进行了访谈。记者: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许多新兴媒体涌现出来,报业正在带头探索走集团化之路,李厅长您认为二十一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16.
创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记《经济师》杂志副总编辑廉钢生吴修明我钦佩这么一种人:他们敢于坚定不移地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敢于使一切都从属于这个目标,而且能够在变幻莫测的事物中开辟通道。这种人不仅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他们总是以充满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是福建南平市闽北日报记者,1998年9月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作品,至今已累计11篇,其中8篇为经验性消息。一位地市报记者能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新闻作品,实属不易。他的这篇心得体会讲得很实在,也很有见解,基层新闻工作者读来一定会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8.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访北京市东城区档案局局长夏菊英本刊记者张历生“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要自强、自尊、奋发向上”,这是夏菊英常说的一句话。1992年7月从区政府办公室调到区档案局后,她凭着这种精神,跟其他局领导一起,以抓区档案馆的工作为“龙头...  相似文献   

19.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后,广播影视事业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将要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您认为我们广电人在心理上、在思想观念方面应该做哪些思想准备? 魏文彬:我们要加快广播影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要有新的精神状态和新的工作策略,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想观念。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有不少旧的观念,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极不适应,与我们的发展战略极不适应,与我们所担负的新任务极不适应。甚至某些“牛都踩不烂”的旧观念,在我们一些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严重束缚着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西尔维亚·毕奇是一个传奇。她在巴黎左岸创办的"莎士比亚书店"成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汇集地、美英法等国文学家的雅集之所,创造了文坛盛景。她因文学巨著《尤利西斯》而在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人,却具有伟大出版家的卓越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