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唐北岳神庙之碑》具有字形由方趋扁、笔画遒劲圆润、打破了隶楷杂糅、恢复隶书规范、崇尚雄厚丰逸的风格特征,体现了李唐盛世泱泱大国的时代气象。其艺术特征印证了唐代隶书从"石经旧法"到"明皇新体"的变化,而以此碑为代表的唐隶对后世尤其是清代碑学书法的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傈僳族是我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时期,经过多次大规模迁徙,形成了今天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大杂居的情况,与此同时,傈僳族内部小范围的迁徙也是频繁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迁徙无常",成为对傈僳族的准确评价。文章复原了傈僳族从唐到清的迁徙过程,分析了其迁徙的特点,并找出了其迁徙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书坊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唐代-清代)为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兼营销售印书的私营单位,与书肆、书林、书铺、书堂等所表达的意义是有差别的。书坊业发展史大致可分为生长期(唐、北宋)、兴盛期(南宋、元)、成熟期(明)、转型期(清)四个历史时期。书坊书籍生产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大众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难以抹杀的。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两汉碑刻文字,篆、隶并存,形态多样。两汉碑刻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中带隶,隶中带篆的一种特殊字体,我们称之为篆隶体。研究发现,两汉碑刻中的篆隶体,绝大部分不是汉字由篆向隶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自然书体,而是在隶书已经取代篆书成为通行字体以后,人们为了求古求雅,对成熟隶书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在唐王朝统治中国的三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同邻近的部族不断发生战争。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唐代边塞诗。由于边塞诗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唐代的边塞诗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唐王朝发展的历史、探讨作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全面认识这些战争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研究民族之间的战争时,把任何事件都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研究。研究唐代对外战争和唐代边塞诗,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任何偏见都将导致我们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死胡同,从而给某些居心叵测的霸权主义者或者妄图分裂中华民族的人以可乘之机。本文试图联系初唐时期的对外战争,谈谈初唐边  相似文献   

6.
木瓜正长官司始设于元朝,明洪武四年归附,十年改置,初隶贵州卫,正统年间隶金筑安抚司,成化年间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属定番州。清康熙、雍正间仍存在,但已失去辖地,名存实亡。木瓜正长官司石氏遗存主要有石衙门遗址和石氏墓群。木瓜副长官司的设置可上溯至元朝,具体设置年代不可考。明洪武初改授,清顺治十五年归顺,直至道光十九年仍世袭。木瓜副长官司遗存主要有顾氏字辈、顾氏墓群和顾家衙门。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在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同时,亦完成了记载其对史料辩证取舍的《资治通鉴考异》,逐条汇集了异同的史料和说明了去取的理由。这种完整的考异体例,在中国史学史上实是创造。因此,《通鉴考异》不仅对研究《通鉴》的撰修有着极大帮助,而且在中国史学史上亦有着独特的地位。本文试图对《通鉴考异·唐纪》的史料价值加以阐发。就《通鉴》的史料价值而言,唐、五代部分是第一的,最重要的。相应地说《通鉴考异》亦是如此。《通鉴考异·唐纪》的史料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爨宝子碑”作为祖国西南边疆的重要碑刻、书法中的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既反映了历史上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也反映了汉字碑刻书法从隶向楷过渡的转折嬗变特点,印证书法艺术演变发展的轨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其“刚稳”特征,显现出独特的刻石书法之美。因此,对其艺术魅力——“滋味”的进一步“品”,还有待于做深入研究和挖掘提升。  相似文献   

9.
芸芸 《阅读》2023,(82):44-47
<正>同学们,我们本期分享的是书法艺术故事。故事与辉煌的唐文化,以及皇帝、宰相、唐三藏等名人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源远流长、闻名世界、光彩夺目,篆(zhuàn)、隶、楷、草、行等书体个个精美绝伦。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唐代大书法家褚(chǔ)遂良的书法世界!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褚遂良的大作《雁塔圣教序》楷书碑便位于寺内大雁塔底层。该碑在历史上被称为“二圣三绝碑”。这“二圣”“三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0.
“通”和“透”在唐以前分别是两个单音节词,到中唐时才作为并列短语“通透”出现在文献中,晚唐趋向成词,宋使用的频率加大,宋以后得到了发展.从短语的粘合到词汇化的过程中有语音、语义上的契机.运用词汇化的理论,历时性考察和梳理“通透”一词的历史演变及词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