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华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存精神家园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特征有: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适应环境、维护群体秩序与指导个人精神生活的工具,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曾提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精神家园,是有终极性的信仰或信念,古人称为安身立命之所,孟子直称"安宅"。作为理学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关学是中国古代学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关学是如何建设精神家园的,总结其精神家园思想,对今天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借鉴意义。关学代表是张载,其精神家园思想要点,在将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其民族精神风貌的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根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相似文献   

5.
一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始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以超人的仁爱、智慧、魄力,通过征战、统一、融合,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率领先民种五谷、制衣冠、养蚕桑、造舟车、创文字、制甲子、定律历、行典章,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杰出的代表和象征。其恩泽遍及华夏大地,故四海之内多处建有祭祀黄帝的纪念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介绍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出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五个时段的特征,并指出目前学界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经学也就丧失殆尽的陈见,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文章认为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无疑为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同时,文章对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史学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史学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同时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这是史学与文化的一种特殊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2—4日在西安召开了“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本刊选登部分未公开发表的文稿精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罗马帝国晚期动荡不安,蛮族入侵势不可挡,生于乱世之中的芸芸众生渴望获得精神家园。于是,早巳在帝国境内根深叶茂的基督教会借此天赐良机,在宗教领域和现世生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帝国晚期涌现出来的基督教精神领袖,不再是迹近传说的不辞辛劳传教的圣使徒,而是一批著书立说、言传身教的教会神学家。  相似文献   

10.
5000年中华明迄清代中叶停滞甚至衰落了。民族化精神的不振促使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精英不懈地、执着地去探索、追求先进化。因为他们深知:化的先进与否、民族化精神的高下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决定了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1.
以往人们对基督教史学,总因它的神学启示性和过多的荒诞不经的奇迹、显灵等而对之评价不高。其实,细心观察,它对史学思想、史学方法的贡献是显著的,在西方史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社区、低碳型社区、法治型社区、志愿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是我们进行社区精神家园建设应该努力的方向。转型时期,加强社区精神家园建设,是完善社区功能,促进社区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常强 《寻根》2016,(4):4-11
正2016年1月18日,正值济南的隆冬季节,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然而在山东广电中心的1200平方米演播大厅,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大厅内喜气洋洋,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因"孔子"而相聚在一起。是日下午,"孔子学堂年会暨颁奖盛典"在这里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4.
陆栋 《华夏文化》2008,(3):14-16
“文化”概念有三百多种定义。从根本内涵上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从事实、事物的意义出发,一是着眼于价值的意义。依照事实的意义一只要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存在过的事实、事物皆可称之为文化;依照价值的意义,则只有历史上、现实中所有合理的、有价值的、有益于国家社会的,才可称为文化。就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课题来说,我们要传承、肯定的主要是有价值意义的文化,兼及有事实意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称“非遗”)日益成为时代强音和全民共识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此,本刊专访了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与文字书写相关联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绵亘数百代 ,历经数千年 ,具有悠久的历史荣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书法不仅充当了传情达意的交流工具 ,而且也是文人士大夫们雅玩遣情表现自我修养的手段或是寻求精神寄托心灵安慰的理想港湾。它植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土壤中 ,深受传统文化浸蕴 ,在文化层面被赋予深刻内涵 ,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 ,有人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部中国书法史 ,不仅是一部单纯的书法艺术史 ,更是一部内容宏大精深的书法文化史。然而 ,近代以来 ,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 ,却在现代文明和西方艺术思潮…  相似文献   

18.
张献军 《世界文化》2010,(11):17-19
<正>美丽富饶的法兰西旖旎多姿,古典与现代并存,物质与精神共进。时装、香水、葡萄酒和雪铁龙汽车风行天下,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引人入胜,文人墨客雨果、莫泊桑和巴尔扎克享誉世界,大思想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20.
<正>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的一种信念,是其民族前进的一个基本的精神动力。张岂之先生最近谈到:"中国今日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时刻。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反映了历史变化后民族整体的提升。"(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北京日报》2013年11月11日)张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谈民族复兴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谈建立文化自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