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距离我们这一代人有些远,但是长征精神却一直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人生是由一段段不同的旅途组成的,走完一段,另一段即随之而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走过的是铺满鲜花畅通无阻的大道,但事实上,人们往往要在荆棘丛生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幸运的是,缘分总能让我们遇到不同的人。有的人,回眸一笑,擦肩而过;有的人,彼此吸引,驻足相识;也有的人,相互信任,结伴而行。这些陪我们一起走的人,终将成为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难忘的回忆。路很长,长不过忠诚作为中国第一档电视气象服务节目,CCTV新闻联  相似文献   

3.
我与我同时代的人经历过共同的风雨,也感受过大体相同的欢乐。有着执著的追求,也遭受过各不相同的磨难。喜悦、忧愁、悔恨都曾围绕过我。  相似文献   

4.
最值得回忆的人和事回忆我所经历的事情和接触过的人物,很想动笔,但难度也很大。其中有一个困难,即以往的经历记不大清了。我的确没成为有心人,等闲对待了经历过的那不寻常的人和事,当想到要写下那过去的事情,就觉得似有若无般的亦真亦幻,无从下笔。  相似文献   

5.
(接上一期)在激情四溢、如诗如歌、如梦如幻的岁月中。世界越来越奇妙。中国越来越富强。我们的广播电视也越来越精彩.成为风云变幻的时代晴雨表。在传播天下大事并及时反映目新月异的巨龙腾飞的情景。在团结和鼓舞中华儿女奋发向前的进程中.广播电视本身也在演绎着神话般的奇妙变幻。还记得吗?当初北京一条胡同只有几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相似文献   

6.
我是在台湾长大的,但我是浙江人,在台湾念的是大众传播,毕业之后我进入了台湾的中华电视公司当记者和主播,4年之后被凤凰卫视的前身就是卫视中文台请到了香港。他们要找一张脸孔代表中文台的脸,他们选了我,觉得中国女孩要圆圆润润像杨玉环那样的比较好。1996年凤凰卫视开播,我就开始加入了很多很多的节目,比如说那时候有相聚凤凰台,有一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喜爱“虽蓬头垢面不掩天姿国色”的李煜的词。那时对李后主之词能倒背如流,从词句感受到的美.浸透了我的全身心。那时.正是我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8.
我的新闻路     
十二岁时,我的作文《村中的新闻》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朗读。从此,我便爱上了新闻,爱得如痴如醉。 记得五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武汉船校机制专业部学习的我,被一位戴眼睛的女学生干部委任为机制记者团团长。我受宠若惊,发誓“干出一番天地”!不久,我组建了一个闻名校园的学生记者团,一篇篇专访、报道见诸校报。我成了全校有名的“牛记者”、“牛团长”。 尝到新闻甜头和乐趣后,我开始自修新闻专科。自学的道路是艰苦的。为了积攒自修学费,我不知啃了多少廉价的馒头和方便面。为了挤时间自修,我深夜在厕所里借光看书,被值班…  相似文献   

9.
我的新闻路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我是河南省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我之所以由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新闻单位的中层领导,是《新闻爱好者》及省电台培训的结果。 回想起在贵刊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工作中少走的弯路,工作上事半功倍、部室管理上有声有色,我衷心地感谢贵刊的老师们。 我原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喜欢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及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得写成稿件寄往新闻单位,但由于自己对新闻要素及特点知之甚少,稿件录用的少、无用功劳。后来,我见到了贵刊(原《河南日报通讯》,通过学习,使我视野开阔、思路丰富;越学,我的劲头越…  相似文献   

10.
由卢杰和他太太出资的艺术活动《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在9月结束了,没有结束的是投向它的涵义纷纭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老蒋,全名蒋建秋;1972年生人;1987年—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91—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1995年毕业至今自由职业者。1999年初涉Flash动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游泳》、《强盗天堂》、《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等在网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15日至17日,是中国革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纪念日,数月业,河南新乡军分区和新乡日报社《重走长征路》联合报道组等有志之士,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红军艰辛,弘扬长征精神,在他们采写的一则则新闻的背后,有着无数感人的新长征事迹。为此《遵义日报》记者采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7月20日至22日,"鄂尔多斯草原摇滚音乐会"上,"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时隔13年继香港红体育馆后再次同台演出。虽然窦唯在半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仍然闭口不唱,但庞大的音乐人阵容已足以挑起万名摇滚乐迷兴奋神  相似文献   

14.
(接上一期)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  相似文献   

15.
在老妈那代人眼里,我这样的80后简直就是一台花钱机器。"你也太敢花了!"是她的口头语,当然,轮到她自己花500块钱买一件吊带背心的时候,价值标准就变了。令人欣慰的是,我总算还有一条雷打不动的优点——我省钱,不打车。某身家阔绰的白富美同事,常在炎炎酷暑、凛凛寒风中走到路边,优雅地伸出右手。瞬间,一辆出租车"吱——"地一声霸气地停在身旁。白富美脚踩坡跟小皮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调入淄博市博山区广播站做编辑时,我刚从“广阔天地”回来不久,对新闻一窍不通,仅是爱好而已。虽然如此,凭着自身的努力,我干出了一番天地。1984年,一纸调令,我走进淄博日报的大门。一晃。12年过去了。如今,回头看一看12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路,有许多的感想和体会。这里,我写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共勉。一、发掘新闻保持敏感1985年,我被派往淄博日报驻博山区记者站做驻区记者。当时,这个区的柳杭村在全省率先致富,刚刚提出“先富帮后富”的口号,主  相似文献   

17.
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文献学家,福建莆田人。一生不应科举,潜心钻研,博古通今,在诸多领域颇有建树,《通志》是其代表作,《校雠略》是《通志》二十略之一。郑樵在《校雠略》中总结自己搜书编志的经验,提出"求书八法",虽  相似文献   

18.
济宁日报于2007年5月创办《民生》专版,我被安排负责专版的编采工作,从此踏上了民生报道路.一晃5年的时间过去了,摸索着一路走来,最让我难以释怀的便是爱,挚爱《民生》,更热爱"民生". 紧盯百姓身边事 《民生》创办之初,对民生新闻的概念定义尚不清晰明了,难以准确把握《民生》的定位.但在大脑里有一个大概的"筐",那就是有关百姓生活的新闻事件都应该装在民生这个"筐"里.确定了这个"筐"后,自己内心似乎有了些许兴奋:生活在最基层的百姓,其生产、生活中遇到急事、难事、感人事,可以有一个展现的阵地了.《民生》,是百姓表达自己愿望的平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皆能展现在这一板块里,我也为能在这个板块里耕耘而兴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陈玉奎律师撰写的其代理的有关人事档案纠纷的案件,因是亲自经历,故而分析得当,颇具可读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每当提笔要写东西的时候,已经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回忆。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随着脑海中一幕幕情景的回放,酸甜苦辣的滋味都会尽尝一遍。在我自己的人生简历中应该以2001年来到福州为分界线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不成熟到成熟、不自立到自立、不坚强到坚强。就像每个孩子一样,读书的时候总是可以理所当然的躲在父母的羽翼下,任意享受这奢侈的爱的庇护,当你有一天发现你周围的同龄人统统怀揣着理想,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时,才明白不能继续消耗青春了,毕竟青春只有一次。于是,我这支风筝也顺势飞出了从小到大一直没有离开过的土地,追逐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