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     
《传媒》2015,(5):6
第二届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在京举行2月1日,第二届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印度外交部共同主办,两国近40家主要媒体的负责人以及数十名专家学者与会。两国媒体界人士围绕"媒体在推动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媒体助力两国经济领域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合作"等议题展开对话讨论。陕西报业研讨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相川  韦文杰 《新闻世界》2011,(11):149-150
“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本文对中日两国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中El两国新闻媒体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目的展开报道和评论,进而说明两国新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06,(5):F0003-F0003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德国之声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变化中的媒体:中德电子媒体新角色”国际会议3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德两国传媒界和欧广联的广播界人士约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6,(4):19-19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德国之声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变化中的媒体——中德电子媒体新角色”国际会议3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德两国传媒界和欧广联的广播界人士约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台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求主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中日两国青年的媒体使用现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合作,在中日两国开展了一次网络联合调查。本文公布了本次调查的部分结果,包括中日两国青年媒体使用时间、媒体接触偏好、新闻获知渠道、媒体印象和媒体信赖度等。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依赖度高于日本青年。同时,中国青年对于互联网信息过分信赖,容易出现盲从倾向。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二十五周年,由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主办,中国新闻社、江苏无锡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二○○三中日媒体交流论坛”于1 0月1 1~1 2日在无锡开幕,旨在促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加强两国新闻交流。以促进中日两国新闻界的相互了解、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合作为宗旨的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成立于1 994年,是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国媒体驻日记者为会员的法人社会团体,也是中国驻外记者唯一的同人组织。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共同社、NHK、东京新闻、北海道新闻、日中经济信息、国际广播电台等日本媒体,中国新闻社、人民…  相似文献   

7.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四阻碍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原因通过以上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说中日两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诞生的。尽管两国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学教育的有关人士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中日两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还是没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各种社会性因...  相似文献   

10.
四阻碍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原因通过以上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说中日两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诞生的。尽管两国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学教育的有关人士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中日两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还是没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各种社会性因...  相似文献   

11.
周梦媛  周昱含 《新闻界》2013,(15):64-68
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生对"便携式智能媒体"依赖程度的比较研究,作者发现,社会化方式的不同以及对大学生活态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两国大学生对待便携式智能媒体的态度。不过,越来越相似的传播环境正在抹平中日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年多来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引发了中日媒体及民众之间的舆论大战。本文从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报道内容、报道立场与倾向等方面对两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中日媒体对钓鱼岛争端的报道都存在明显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倾向,所不同的只是双方媒体的表现方式。此外,结合中日媒体在对外报道中的不同表现,本文认为中国媒体应改变新闻观念,注重对外报道中的受众特征分析,做到内外有别,以此树立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公信力,打造更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本世纪初兴起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自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引起中美两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运用数据挖掘和语料分析技术,研究分析2003年至2014年中美两国有关自媒体研究的5226篇论文可以发现,由于两国研究者知识背景和视角不同,两国互联网科技发展水平各异,以及两国学者对传播学基础理论不同的解读,在应对自媒体冲击的对策、微博与博客的关系、公民参与、教育、商业与经济、政党政治与行政法治、出版等7个相同领域的研究中,中美两国学者的研究重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自媒体的功能研究十分重要,但是自媒体所带来的传播模式结构的变化更应引起我国学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战争不同,新闻舆论战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新形势下各国为实现自身政治目的、争取国内支持和国际同情的主要斗争形式。本文拟从舆论和新闻舆论战的定义,中日新闻舆论战的背景,新闻舆论战的正义性、客观性、过程性等特点出发,围绕钓鱼岛问题,两国新闻舆论多个回合的较量,从而探讨我国媒体打赢中日新闻舆论战的必要准备以及如何增强我国舆论作战的综合能力,分析打赢中日新闻舆论战的战略意义,为我国提高舆论作战能力和媒体新闻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涛  李静 《新闻通讯》2010,(7):23-24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升温,我国新闻报道中源于日语的新词近年来也大量涌现。准确把握日源新词的起源和内涵,熟悉其感情色彩和适用语境,有助于丰富媒体语言,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9,(1):I0001-I0001
包括《军事记者》杂志主编在内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10人,2008年11月27日至12月9日在古巴和墨西哥进行了友好访问.参观了两国的一些电台、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交流了新闻报道经验,并领略了两国的传统文化,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年初,关于“毒水饺”事件,中日两国媒体又是各唱各的调,此事甚至引发了其它众多的输日食品处于停滞状态。胡锦涛主席在5月初的访日谈话中还特别重申,饺子事件一定要继续调查,究明真相。双方媒体后续对此事件报道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对问题的解决有着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謇和涩泽荣一,两位近代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物,分别为中日两国的现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两位对于基督教的认识以及对基督教人士的态度,尚未被深入研究.张謇和涩泽荣一,都不是基督徒,但各自对基督教义有独到的认识,也对基督教社会福利事业带有欣赏的态度,都对基督教人士采取友善和帮助的态度,而基督教徒对他们的事业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两家有代表性的报纸《人民日报》、《文汇报》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考察它们在有关日本、韩国报道中所建构的两国形象.主要发现有:政治是关于两国报道的重中之重;最为突出的特殊议题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历史认识问题和中韩之间的“朝核”问题;媒体的报道基本达到了客观公正的要求;但媒体对于日韩两国建构的框架有很大区别,前者倾向于“对立者”、“可疑者”,后者倾向于“合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大众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与哥伦比亚建交25周年。应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和哥伦比亚书商协会的邀请,中国出版代表团于2005年4月17日-23日参加了第18届波哥大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出版代表团除了做好主宾国的参展之外,还与哥伦比亚政府有关部门及出版界人士,就加强中哥两国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