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 据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于最近结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议披露,这颗可能撞击地球的行星直径约1000米,目前距地球八十万公里,为月球至地球距离的两倍。如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其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很大。但是,科学家们指出,用特殊的火箭或原子弹可以使这颗小行星脱离现有轨道,从而避免这场灾祸。当天,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的另一条报道:  相似文献   

2.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电视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的另一条报道,消除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心情。  相似文献   

3.
太空大冲撞     
68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以快于子弹几十倍的速度冲向地球。剧烈的撞击使地球上发生了超级大地震和火山大爆发,升腾起来的尘埃遮蔽了整个地球上空。灾难最终导致了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的灭绝。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9,(20):87-87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可能早在44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生命。 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后的7亿年间,由于小行星连续撞击,特别是39亿年前一次非常密集、剧烈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表面因撞击产生的热量而完全熔化,原始生命无法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诞生。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电视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的另一条报道,消除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心情。以上两条新闻都是有关小行星的报道,内容却截然不同。表面上反映出记者在新闻敏感性上的差异,实际告诉我们认真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依然是许多新闻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有种约定俗成的作法,凡是其他新闻单位,尤其是上级新闻单位发的东西,一般都不再进一步核实,因为出了错,也是别人的错。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上当受骗之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8日,北京某报发表了一篇“小行星撞地球”的报道,标题说“小行星撞地球无法避免”。这篇报道说,根据科学家测算,一颗直径在39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可能在2036年撞上地球。如果到时候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将释放出比广岛原子弹爆炸多10万倍的能量,直接毁灭几千平方公里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南京台的新闻《小行星撞击地球毫无根据》被评为全省一九八九年度广播好新闻一等奖,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是在各家新闻单位中最先报道的。我台也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且写得不错。但比南京台晚了一刻钟。相差一刻钟,因而出现了新闻价值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观察,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最终确定.99942号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即原来命名的2004 MN4)将在2029年近距离擦过地球。一颗同等大小的小行星如此靠近地球,这种几率平均超过1000年才会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贵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美中不足者,乃“似曾相识”的重稿有些多。就以第五期为例吧!“记者生涯”中的“南沙永远记住他们”一文,《新闻与成才》杂志第4期上刊登过,只不过题目叫“南沙踏浪抒豪情”。“业务研究”中的“从‘小行星撞击地球’看记者的职业修养”一文,也已在《新闻战线》第4期刊登。  相似文献   

10.
1942年的某日中午,在纽约的一家餐馆,流亡在此的法国飞行员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在一张餐巾纸上随手画出了一个金发少年,和他一块吃饭的美国编辑尤金·雷纳尔很喜欢这个形象,就鼓动这位42岁的法国人把它写成童话。第二年,《小王子》在美国分别以英语和法语出版。故事的主人公小王子,独自一人住在一颗非常非常小的小行星上,他爱上了星星上仅有的一株玫瑰,又因对花儿的虚荣和谎言感到失望而出走。他游历了六颗小行星,见识了上面住着的一些怪人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和地理学家,最后来到地球。他在荒凉的撒哈拉沙漠遇到了…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或大规模火山爆发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而其他类似事件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化石记录的遗迹呢?  相似文献   

12.
黄金国     
《出版参考》2006,(4):46-46
人活一世。渴望得到的东西好像很多:不胜枚举的婚姻和决战等;无论身居何方.每天固定的时刻,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将一份食物津津有味并且迅速地吞入腹中。粗看一下.倾尽所能去获取就是纷扰人生惟一的目的。然而从精神层面上说,这只是一个假象。如果我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如登梯,步步高升,没有终结。眼光长远的人,天地自然宽;虽然我们蜗居在这颗小行星上,整日为琐事而忙.生命短暂.但我们生来就心比天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相似文献   

13.
方军 《中国出版》2023,(S1):233-237
恐龙这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了地球长达1亿年的时间。到白垩纪末,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上发生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也因此永远消失了,只留下一件件埋藏在地下的化石标本。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6600万年,但关于恐龙的一切依然吸引着人类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当你问一位小朋友:你最熟悉哪种恐龙?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办给人们看的。一张报纸,读者拿在手里,如果眼光停不下来,一翻而过,甚至根本不想多看,那还有什么效果?夜班编辑贯彻落实编委会的编辑思想,采用什么稿件,选用什么照片,放在什么位置,是要反复掂量的。所以,在夜班的岗位上,想得最多的是:在我们编辑的这张报纸上,国家大事要事、国际重要新闻、编辑部的重要言论,安排是否突出、得当;在所编辑的版面上,什么消息最“抓人”,什么照片最有吸引力,“亮点”在哪里?时刻不忘服务大局3月份的一个报道重点是“两会”,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战役性报道。“两会”期间,既充分报道…  相似文献   

15.
消息《请爱护“上海货”的好声誉》,新民晚报1989年3月2日,作者:潘新华,新民晚报记者《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文汇报1989年12月15日,作者:周描坤,南空后勤部政治部干部《人口增长列车依着惯性还在疾驰》,上海科技报1989年4月14日,作者:唐秦梅,上海科技报记者,陈小红,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三官堂桥家禽市场为何鸡飞人去》,消费报1989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2月13日,一条来自美联社的消息——“一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经新华社编译、电传,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以强劲的辐射力向全国各个角落渗透。次日,相反的信息又飞向全国。这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编辑学会委托湖北编辑学会起草了一个《图书编辑工作基本流程》,这是我们为了推动编辑工作规范化、提高图书质量所作的一种尝试。到会的大多数同志都认为这件事很有必要,从不同角度提了些修改意见。如强调规范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编辑的创新精神;编辑作为主体承担的工作和编辑参与的工作,对两者要分清主次,在表述上要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8.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读黄来信,上面写道:“‘编辑同志,不少老师给我们上新闻课时,都讲到写消息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认为这是消息写作的‘金科玉律’.但我们平时写消息时,‘倒金字塔’结构却采用得很少,为此我感到很困惑,是‘倒金字塔’结构不适合军报的新闻文体呢,还是消息写作有更好的结构斤式?希望您能给予回答。”’接到这封读者来信后,我也困惑了一段时间。不可否认,‘“倒金字塔”结构确实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它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能紧紧抓住读者,吸引读者把文章看下…  相似文献   

20.
金眉 《现代出版》2001,(3):31-32
近来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季羡林等15位学者、作家状告中国物价出版社在其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中收录了他们的译作,却没有和他们打招呼,也没有经过任何授权,甚至还将译者的署名删除①。这起纠纷因涉及著名学者而显得突出。事实上,类似的事例在出版界并不少,只是因为有的图书作者未能看到或者不予计较而未起纠纷。将各类报刊或图书中的若干文章、文章片段或图片结集汇成书这一作品形式在法律上被视为编辑作品的一类②。这类作品的特点是:1.原作已经在图书或杂志上发表过;2.是多人作品的汇集;3.具有独特的编辑思路、编排体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