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中最核心的客观存在,是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在对原作的理解、阐释和再创造,也反映在译者对译本、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对译作、译入语读者期待的影响上,总之译者主体性体现在翻译过程的始终,不受其它因素的制约。译者主体因素对译者的翻译实践产生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应当被当做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译者是翻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译者对原语文本、翻译策略、译文风格的选择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影响着译着主体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译者性别身份的概念,至此翻译与性别的交融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域,经由男女译者译例的比对,揭示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女性译者在翻译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面临各种不对等现象,这些不对等现象体现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如何正确解决不可译性,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地趋同,是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翻译不可译性原因的分析,结合对等翻译理论,提出了音译法、直译法、创造法和意译法四种翻译策略,旨在克服不可译性对译文内容造成的影响,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影视幽默翻译是个被人忽视的领域.对于电影<亚瑟王>中文译制片中幽默效果的研究调查显示,译者无论采取直译、归化还是再创造性翻译策略,原语影视中的幽默无法全效地复制在译入语影视中.一般性幽默可以翻译,译文与原文在观众中产生近似的幽默效果;而语言和文化幽默则不可期待译入语观众会产生同等的诙谐幽默体验.译者有权在符合译入语民族意识形态之下对原文幽默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隐形人”的角色,彰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因而在译介活动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翻译活动的本的质。  相似文献   

7.
盛雪滢 《考试周刊》2014,(67):20-21
幽默是美剧对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字幕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部分,而功能翻译论可以为幽默翻译做理论上的指导。译者在翻译幽默的过程中可根据功能翻译理论,采取各种方法,再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内涵奥妙和幽默的联想。  相似文献   

8.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翻译被赋予很强的文化性,被视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总体上,文化具有可译性,只是存在一个可译性限度问题。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应该充分合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平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把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降到最低,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是对极致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再创造,也是对诗译者的双语驾驭能力的考验。无论是理解的主体——译者,还是理解的客体——文本,都是历史地存在的,所以,不同条件催生着不同的意义,这种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性又蕴含着翻译和翻译批评的不可穷尽性。因此,对于诗的可译与不可译性探讨也是翻译理论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身份往往被忽略,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从而产生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强调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在翻译史上独树一帜,让我们深入思考传统译论中的不合理性,对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有益的启示。但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翻译有时对译者主体性过分张扬,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该摒弃其过于激进的一面,通过发挥译者自身的主体性,为重新构建女性的主体性及译者的文化身份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邓迎 《怀化师专学报》2009,(10):117-119
在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阐述了作者“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纯语言”、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的挑战等诸多的翻译思想,详细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以及解构主义翻译思想,指出它对传统翻译观的;中击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摄入性改写突显过程性、生成性,以摄入性改写为理论视域的翻译研究主要是通过创造性和相关性解决翻译研究的各种问题。白先勇的自译个案特别突显创造性和相关性。他的自译作品数量多,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涵盖了主要创作时期的作品。从实践经验出发,白先勇的自译涉及自译和他译的关系、创作语言和翻译语言的辩证关系、作者和译者的辩证关系等方面。白先勇对翻译的历史性特质、世界性白话的观念和对翻译过程性和连续性的重视,具有现实意义,为摄入性改写视域下的翻译理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翻译理论问题是翻译研究的核心,历来众说纷纭。过去30多年,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对比文学、文化学、语篇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被用于翻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就。可以说不少译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望远镜与北极星的宏观引导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各种译论所起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较好地把握目标,将主观和客观结合在一起,将西方译论与中国微观技巧有机结合在一起。此外还有必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研究成果量化。  相似文献   

14.
韩丽  申艳星 《考试周刊》2011,(62):42-43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幽默翻译逐渐受到翻译人员的关注。但是由于文化障碍,对中国读者和译者来说,理解和翻译幽默成为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本文以留关博士黄西表演说相声的笑话为例。探讨汉译美式幽默的可译性限度,以期促进国人更好地理解美式幽默,从而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译论中译者被喻成机械的“搬运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后结构主义却视译者为为所欲为的“操纵者”。文章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指出译者主体性是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辩证统一。运用阐释学相关理论阐述了译者能动性;指出了译者受到的制约因素;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了译者为我性,以期译界对译者主体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论译者主体性在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中的呈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译者是翻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译者对原语文本、翻译策略、译文风格的选择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影响着译着主体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邓迎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17-119
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阐述了作者"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纯语言"、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的挑战等诸多的翻译思想,详细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以及解构主义翻译思想,指出它对传统翻译观的冲击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郭玲玲 《海外英语》2012,(24):152-153,169
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开辟了新视野,其核心概念"译者中心"被反复提到,既受到赞同也受到质疑,该文着眼于"译者中心"翻译观的解构性特征,分析其双重解构性表现,肯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菽蓉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03-104
传统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忽视了译者主体性,造成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脱节。与传统译论相比,创造性叛逆在强调译者的主体性的同时,赋予了译者二度创作的空间。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承担着原文读者与译作创造者的双重角色,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在充分把握叛逆与忠实的辩证关系,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词汇不仅在网络上普遍使用,甚至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因网络词汇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及语言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使得网络词汇的翻译成为译者们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零翻译理论的提出为不可译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途径。零翻译的八种具体方法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译者在翻译网络词汇时提供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