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大家范成大所著的《吴船录》分为上下两卷,是范成大自四川置使返回临安时,对沿途风景、山川人文地貌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一个记录,是探究四川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关怀     
对生命的爱成全了—棵树的风景 我曾经以为对生命的关怀,尤其是对与自己不直接相干的生命的关怀,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是只有菩萨一样的特丽莎母亲(Mother Teresa)或者是像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那样有影响有财力的名流才可能做到的。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过一个叫《爱心世界》的节目,就都只是影视红星在探病签名献爱心。还曾经以为对生命的关怀,即便不如我们参加过的救灾扶贫困助残运动那般轰轰烈烈,也是非雪  相似文献   

3.
朱义奎 《记者摇篮》2006,(11):46-46
近几年,电视荧屏上闪耀着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便是音乐风情片。它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一种新颖的电视样式,越来越受到电视界的关注和广大观众的欢迎。作为一名电视人,我对音乐风情片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就是以前我曾看过一些音乐风情片,如《图瓦老人》,《生命》等,所谓陌生是自己从来没有拍摄过这一类型的片子,直到有幸参加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千山神韵》电视风情采风活动,我对音乐风情片的创作过程才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一、《溯源》的创意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4.
辛菱  王毅 《大观周刊》2006,(47):114-115
出差去外地沿途的风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却在吸引着他人的眼光。事受美妙风景的同时.我沉醉在别人欣赏我的目光中。包包随风衣起舞.心情也随之起飞。  相似文献   

5.
去深圳特区报社参加一个庆典活动,带回一本两年多前出版的摄影集《昨日深圳》。尽管它沉甸甸的,但放进小旅行箱时我没有犹豫。 打动我的是作者江式高写在前言中的一段话:“如果当年我谋一个半大不小的官儿当,又如果我拍照片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见报,我想在纪念特区成立20周年的时候,我是无法哪怕勉强些,向深圳人民献上这样一份薄礼厚书的。” 当年的江式高已48岁,半路出家借了一架“宾得”,骑一辆“大永久”,用镜头把深圳的历史一点一点定格了。触摸画面上的脚手架,我触摸到江式高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无疑,出版工程里有多道风景,有的风景比人的命还长,有的风景比人的命还短;有的风景已逝,人们回望忆话;有的风景正在建立,人们已睹之无味。我的朋友左汉中近日跟我讲,明后年他要退休了(看不出),想用一种有形的“线条”,给自己几十年的公务生涯划个句号,对己对别人都是一个交待。于是将自己热爱了几十年的文字工作与民间美术研究的成果,一同编成了两个集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在国内也许是个时兴名词,但我想大声疾呼,抑郁症并不是精神疾病,也不是精神失常或心理有病,而是自古以来人类心理所可能遭遇到的一种现象;只是在过去,人们可能是用"心理受到打击、失恋、情绪低落、沮丧、悲观、个  相似文献   

8.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  相似文献   

9.
许巍早年写过一首歌,歌名《两天》: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今天,他意识到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论悲喜都必须刻意回避,他所要做的只是感知生活,并用他的方式去表达。  相似文献   

10.
露营也享受     
《中国新闻周刊》2007,(31):79-79
印象中露营是一种省钱的户外活动,而时下英国最流行的户外活动——路营(Glamping)却是结合了自驾露营和新式的公路旅行全新的户外体验。早先城市中的男女钟情到欧洲的豪华古老酒店度周末放松,现在他们更乐意开着车带着帐篷在沿途风景美丽的地方扎营,享受漫天星光的浪漫惬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非常珍惜自己的无形资产,而且要努力使其增值。”这是我一个朋友最近对我说的一句交心的话。我觉得这话说得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经济学里的专用名词,把这两个词的意义引申到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身上是一种借喻。我们可以权且认为,一个人的“有形资产”指的是其身体素质、自然年龄、工作资历、职业、职称、职务等等,而“无形资产”指的是其思想、理论、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或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有人说,“权威权威,有权就有威”。这话实际没有道理。权力是一个人职权范围…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不回头     
文英 《湖北档案》2006,(7):33-33
生命并不都是欢乐,它是一首深沉的歌. 我也许曾是远古时代的一粒种子,上苍将我撒在了一块贫脊的土地上,然而我还是发芽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的手举起一面生命的小旗,开始了人生漫漫的行程.我的降生,只是芸芸众生中又多了一个生命的光点,没有更多的祝福,唯有窗外的白雪飘落无声.  相似文献   

13.
20日上午,张云泉给中央采访团的记者讲述了自己22年从事信访工作的甘苦。到11点,由记者自由提问。坐在后排的上海《文汇报》记者周玉明第一个举手,但主持人没看见,她按捺不住,蹭地站起身来,大声说,我不是提问,只是有一肚子话要对张云泉说,我要说:“你让我的内心有种强烈的震憾,甚至让我昨晚遭遇多年少有的失眠!”  相似文献   

14.
邓肯仿佛是一个活动取景器,把几十年前一些有趣的活动风景推到我的眼前:当然还有她对生活的真诚,以及一些有关生命深处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我带着"世博会"的采访任务在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地震发生48小时后,我已然踏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那时的我不知道在那里我可以向谁求助,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落脚,更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新闻中说的治安事件,心里只想着太子港.又过了一个48小时,夜幕中,我作为上海第一家媒体记者,进入了海地.从"世博会"到"太子港",我接受到的是被连降几级的落差,可是,就在这个克服千辛万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两者的共同之处,这份感悟和经历,实在难得.  相似文献   

16.
这是第一次采访空军。从被称为空军飞行员摇篮的空军航空大学到卫戍首都的一线飞行团,严酷的选拔和淘汰机制令人印象深刻。停飞,是每—个飞行员和飞行学员都无法回避的。今年29岁的张伟岸就是在遭遇停飞后转为了空军航空大学的一名队干部,相当于大学里的辅导员。在我的稿子里,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串场角色。  相似文献   

17.
《纽约时报》9·11事件"讣闻报道"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亚平  龙潭 《新闻记者》2004,80(6):45-46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遇恐怖袭击,3000多个生命瞬间消逝,这一悲剧给美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袭击发生后第4天,《纽约时报》即推出了名为《悲恸的群像》的讣闻专题来纪念9·11事件遇难者,作为一个系列报道,这个专题每天刊载,一直持续到2001年的11月30日。直至9·11  相似文献   

18.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3,(12):18-18
@煮酒谈史:在战争中,美军官兵上衣口袋里都装有降书,一块30X40厘米的黄色尼龙绸上印有13种文字,写着:我是美国人。请不要杀我,并设法把我送回去。我会通过美国政府交涉,给你们以报答。对政客来说士兵的生命只是个数字,但对一个母亲来说这是她的全部。  相似文献   

19.
新春,收到程亚男馆长赠书《流动的风景——图书馆之旅》。程亚男馆长是深圳乃至中国公共图书馆界的风云人物,前些年,程亚男馆长在她年富力强、最能干事的年龄早早退休,离开了她精心打造的南山区图书馆。许多人替她感到惋惜。没有想到的是,程馆长退休后的图书馆学术生涯更加精彩了。《流动的风景》这部书,就是程馆长近年精彩学术人生中的一笔彩绘。从20多年前进入图书馆领域起,就不断听人说起程亚男这个名字。近年来也有幸见过几次面。这20多年所有来自接触或来自朋友交谈的印象集合到一起,简单地说,她是一个完美的人。这种完美表现在她的性格中,是进取与恬淡的统一,表现到她的书中,就是优美与“直白”的行文风格。程亚男的书,新颖的观点比比皆是,绝不亚于某些看似高深的大部头论著。因为直白,她的书也许无法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不特别适合写学术论文的人案头阅读。书中少了些刻板的学究式的认证,往往使人无法按照现行“学术规范”大段地引用其中的论述。这样的书,似乎更适合带着去旅行。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随意地翻出一段来读,似听一位朋友娓娓地叙说着她对于图书馆问题的见闻与见解。听罢,在途中,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领悟或思考。读完《流动的风景》,王宗义副主编和我都有一种书评的冲动。但没等几天,我们不得不抑制自己的冲动了。因为我们先后收到了孙蓓欣馆长和程焕文教授的书评。我想,也许程亚男和她的书,本身就像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看到这美丽风景的人,不论是很少写书评的孙蓓欣,还是被期末事务忙得一塌糊涂的程焕文,难免都会有一种冲动,使他们放下手中的事,来评说这道风景。正在图书馆之旅的朋友们,如果你愿意“带一部书去旅行”(孙蓓欣语),“追逐流动的风景”(程焕文语),不妨尝试读读程亚男。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年志愿者行动辽宁培训点的活动过程中,西北大学的杨玉麟教授在讲课中提到了山西省的几位基层图书馆馆长,他一个大男人竟然在讲堂上当众热泪盈眶,这让我十分震撼,下来就请他去帮我约稿,具体讲讲这些让他感动到流泪的馆长的故事。志愿者行动结束后,我很快就收到了杨玉麟教授发来的稿件,看过稿件后我好长时间都无法走出一种情绪,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有一份沉重。第一位主角——杨尤珍馆长,我随着朴实的文字跟着她的故事走,原以为又是是一个我们司空见惯的故事——艰难到难以为继的图书馆,一个馆长带领他/她的伙伴们执着地前行,只是为了让一个被叫做图书馆的地方能够存续,能够变得好一点,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个图书馆正在一点一点变好,尤其是新的图书馆大楼即将封顶的时候,杨尤珍馆长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不想用唏嘘不已来轻飘飘地面对这样一个惨烈的故事。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让这个馆长留下来,为将来书写的历史留下一个馆长的身影。杨尤珍馆长用生命换来的并不是这个事业的发展,相反,她倾注心血的大楼被侵占,图书馆迅速衰败下去。直到另一位女馆长李芳凌的到来。这仍然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却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图书馆故事。最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