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我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的研究对于建构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游戏规则,避免矛盾冲突,维护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独立性、主权和尊严,发展、繁荣人类文化,以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开拓深化。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大学文化培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凝聚在大学的深厚的优良传统之中,在长期育人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性格昭示我们:大学文化必须培育。大学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本土化和特色化是大学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的三条路径。在文化传播中甄选智慧文化,在文化价值冲突中善择价值目标,在文化冲突中寻求制衡之策,在文化整合中找寻多元发展之途,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培育和形成互补共生、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影视艺术既要借鉴“西洋”,也要讲“固本”。“固本”是强化根本,强化民族的优良传统,强化影视化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江苏淮阴地域文化是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形成的重要文化背景."和而不同"思想既不单纯求"同",也不单纯求"异",而是努力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丰富的遗产,蕴涵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尊重、相辅相成、共存共荣、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当今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不同文化状态下的各民族和谐相处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经世致用,和而不同”作为大学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了当代大学应具有的文化底蕴。深刻理解这种精神的育人功能,努力培育这种文化精神,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的文化品位,增强大学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是时代赋予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易地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和合”文化为核心,打造“和合”校园。“和合”之后,追求和而不同。“和合”是对原有传统、价值观的融合和继承,“和而不同”则是在传承基础上的迭代和再生,从推进教学改革、凝聚教师团队、打造学校特色等维度渐次推进。  相似文献   

9.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和而不同”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同源同质,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阻碍发挥两地文缘纽带作用,促进经贸合作的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两地文化的差异,并提出利用两地共同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以促进两地文化融合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话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而不同”这一命题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的精辟概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地球是一个由丰富物种和大量自然资源组成的星球,一味地强调人类社会的单向发展而忽视环境系统的平衡,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单一的而不是多样性统一的“和”。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与中国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比较学理论问题的争论、探讨中,有的学视“和而不同”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化策略,也有的学对此提出质疑。本阐述“和而不同”在中华化中贯串始终,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应成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策略。不管近代以来我国坛批评话语尚有多少问题,它仍是我们今后承继的起点。同时,“和而不同”在方法论上亦有它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正法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4-16,30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强做大正面报道则是贯彻落实这项基本要求的主要抓手,更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媒体必须充分认识做强做大正面报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三贴近"方针,创新理念,创新形式,创新管理,不断增强正面报道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spects for objectivity in reasoning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empirical studies that apparently show systematic culture‐based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reasoning. I argue that there is at least one modest class of exceptions to the claim that there are alternative, equally warranted standards of good reasoning: the class that entails the solution of certain well‐structured problems which, suitably chosen, are common, or touchstone, to the sorts of culturally different viewpoints discusse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some cognitive tasks are seen in much the same way across cultures, not least by virtue of the common run of experiences with the world of material objects in early childhood by creatures with similar cognitive endowments. These tasks thus present as similarly structured sets of claims that have similar priority: what is framed, and what is bracketed, or held constant in the background, is shown to be naturally common across cultures. As a consequence, a normative view of reasoning and, by impli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can be defended. While this might be a modest sense of objectivity, the high level of intercultural articulation that is able to occur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suggests that it provides cognitive scaffolding for a lot of other reasoning tasks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15.
论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华夏汉族一个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历史,其文化的构成主体是古中原文化,途中汲取了江淮文化的养分,进而与聚居地的闽粤赣三角边地的少数民族(畲、苗和瑶族)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客家文化,从而显示了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人对我国宗教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宗教文化的翻译应该有新的思路。推理空间等距原则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传统宗教文化的翻译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少衡的长篇小说《金瓦砾》,在一年中3个人4个季节的叙事框架展开,显现出在历史与今天、理想与现实的纠葛中发生的一些主题性变奏。杨少衡这部小说在对历史往事的叙说中,用现代的历史观念和方式来把握历史,带有中国式的“新历史小说”意味。作者对侦探小说的悬念、伏笔、惊奇效果的有意化作用,增强了小说《金瓦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树立高等教育大众化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必须树立新理念:大众化既是数量概念,也是质量概念;大众化既要走内涵式道路,也要走外延式道路;大众化既要考虑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大众化既要考虑规模的扩张,更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在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而要做到这些,关键问题是要切实抓好教育这一环节,而其基础性工程就是学校德育。“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践,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更好的契机,制定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以德治国”方略是学校德育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德治国”方略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坚持"文道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其思想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从而使"文"与"道"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