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数学认知需要情感,没有情感因素,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又不能维持。数学情感教育目标表现为四个号次:情感形成、主动维持、形成价值取向、价值体系个性化。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强化-内化-迁移”是数学情感教育的基本模式,且与认知过程相生相伴。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感情在教,而学生也是以某种感情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而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陈晨 《教育现代化》2006,(2):111-111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即使是看起来冷冰冰的艺术品,都贯注着艺术家的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情感体验的积淀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最初动力。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教材中选编的各类章都凝聚着作的心血和情感即使是说理,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也还要动一点情感,要一点形象思维。”充分利用课丰富的情感信息资源,创设情感教学氛围。是每一个语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艺术境界。在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感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情感智能在德育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与情感的关系,犹如池塘与水的关系——没有水就不可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名符其实的德育。所以,教师的情感智能在德育工作中的效应,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学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积极化的过程。热爱学生必须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发展的品德要求和自主选择。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依赖情感的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品德课中注重情感教育,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董文华 《山东教育》2006,(10):48-49
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要求学生将一首歌的情感表达出来。歌唱情感的表现,首先要注意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性。世界著名歌唱家夏历亚宾指出:“什么叫美,各人的理解可以不同,但是什么叫做情感的真实性,是无可争辩的——没有两种情感的真实性。所以,对我来说,真实性是达到美的唯一途径。”所谓美感,就是歌唱者把歌曲的思想、情感运用歌声表达出来,情感越深,歌唱的美感就越强。  相似文献   

9.
姜菡君 《考试周刊》2014,(24):171-172
<正>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情感教学,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消融代沟阻隔、扫除认知障碍、实现师生感情沟通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无疑,情感有着其自身特有的重要性。因而,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也该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关注作文全程的情感 培养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文教学的情感“对接”,形成碰撞,来个“对对碰”。作文前,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感的孕育不再是空穴来风,雨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的学生情感生成不会,这就需要给他们创设情景,将他们的情感激发出来。作文时,当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效果也就达成了。作文后的评价,不少学生都会放过。我采用面批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关注评语,更注重修改。修改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之一。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因此,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3.
谈情感教育     
潘玲 《教育艺术》2004,(12):41-4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对情感起调节控制作用。例如,美好的事物使人羡慕;丑恶的现象令人厌恶,等等。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中,凡与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引起情感体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情感教育也叫感化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教育;广义的情感教育是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知识和实践途径激发、培养人们各种健康情感的教育。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在人们追求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讲究情感艺术,重视情感的感化,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感情的共鸣,达到情通理达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一 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注重情感艺术,是因为情感的应用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会失去生命。同样,情感也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欣赏教学中,情感的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的宣泄,情感的交流尤为重要。因此,在听赏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音乐中那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和玉梅 《河南教育》2007,(12):38-39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看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其实,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实践表明,情感对人的学习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情感,如喜悦、轻松、兴奋等,能够使学生的智力活动丰富活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痛苦、抑郁等,会干扰和抑制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情感、情感,以情感人。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情感以认知为基础,而认知必须和情感一致。心灵受到触动,才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人情、移情、陶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情感残缺,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令人担忧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什么是情感残缺呢我们知道,人类的三大情感是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情感与每一个人都有密切关系,同时又是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的情感。如果对亲情、友情、爱情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最起码的体验,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其情感是残缺的。另外,对正常的人情世故或人际关系一点都不懂,也属于情感残缺。亲情依血缘而定,由于当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而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却出现了问题。父…  相似文献   

19.
张平 《现代语文》2007,(8):51-51
课堂教学活动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意志活动的有机统一,缺少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是失去美的教学,是没有灵性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现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注自己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情感化呢?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引起人的行为停滞或改变的趋势。教学是需要情感来支持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