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呜”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 ,绘声绘色 ,把一场口技表演写得活灵活现 ,真可谓“众妙毕备”。文中写表演者摹仿一家人被惊醒后 ,有这样一句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其中的“呜”字 ,文下的脚注是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呜”后带宾语“之” ,而这里的解释偏重于“轻声哼唱” ,这便很让人费解。近日读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 ,其中一篇题为《一节历史掌故 ,一个宗教寓言 ,一篇小说》 ,文中引用了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经》第十二篇《舅甥经》中的一段 ,文曰 :“甥既见儿 ,即以饼与 ,因而呜之。”钱先生顺便提及了“呜”字的解释 ,着实让人…  相似文献   

2.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对这句中的"间"字,课本的注解是"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教师教学参考书也将此句翻译为:"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玉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相似文献   

3.
“陋”字新解江苏张道凡《陋室铭》教材注释: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我认为此注与文意、作者的思想不符,”陋”非“简陋”,而是“鄙陋、偏僻”之义。全文共81字,紧紧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展开。前文用“山、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陋室”。“苔...  相似文献   

4.
罗红柱 《老年教育》2008,(10):22-22
“人”在文字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若字斟句酌一番,的确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房”字新解徐鹏飞(《讽刺与幽默》)楼上装修张书信 作(《新民晚报》)“大厦”的无奈池北偶 诗丁聪 画有人看好房地产,    多少人能买得起?争盖“广夏”千万间。老外、大款也有限。高级公寓一幢幢,供过于求不稀奇,豪华别墅一片片。大登广告亦徒然。建筑漂亮够气派,好多空房无人问,设备讲究又方便。只怪自己别怨天。“花园”、“广场”到处有,不少缺房困难户,安乐窝使人欣羡。渴望破屋快拆迁。只是售价真不贱,何不盖些两居室,一平方米好几千。讨人喜欢也赚钱。(《文汇报》1996年4月1日)这样出门才踏实孙书杰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相似文献   

6.
"帝"本义为"象‘花蒂’形"的说法有诸多无法解释的地方。"帝"字含义实与"帚"相近,亦为"捆束的柴薪"。柴垛顶端,即三角形部分,绑扎得紧凑小巧。字形最上面一横为放置的青铜镜"阳燧"。"禘祭"即古人所谓"阳燧取火",利用阳燧聚光吸热引燃顶端,继而使整束柴垛燃烧。古人将此现象归功于拥有至尊地位的神,即"上帝"。  相似文献   

7.
"王老师,李凯把田昊弄哭了。"语文课上,我刚布置完同桌听写生字词的作业,就有学生告状了。唉,这帮不安分的小调皮,真拿他们没办法!  相似文献   

8.
“陋”字新解□江苏东海县石榴中学张道凡《陋室铭》为中学教材传统名篇,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是他的室名。教材上注:“陋,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我认为此注与文意、作者的思想不符,“陋”,非“简陋”,而是“鄙陋、偏僻”之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知识》’96第2期鲁云雁为文(下称“鲁文”),认为《冯婉贞》中“以吾所长攻敌所短”之“所”不是组成“所”字结构,而是相当于作结构助词的“之”,理由是两条,一日“所”字结构后头必接动词或动宾短语,二日此用法古已有之(为省篇幅未引原文)。  相似文献   

10.
<正>"令郎"一词,原称"令郎君",后省作"令郎"。《汉语大词典》释为:"称对方儿子的敬词。"《现代汉语词典》也释为:"敬辞,称对方的儿子。"对话的双方互为"对方",人们一般把"令郎"理解为对方的儿子,即对话双方中一方的儿子。但是,有时候,"令郎"并非专指"对方"的儿子,而指称说话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即"别人"的儿子:陈和尚道:"……彼时大会莺湖,先父一位,杨执中先生、权勿用先生、牛布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人们一般把在先秦两汉古籍中出现的“杀”字,都训为“杀伤”、“搏杀”之义。徐勇同志在其近著《尉缭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2月版)中举出了二十条例证,认为“杀”字除了具有上述含义外,还可训作“减省”之义(具体情况要根据其读音和在古籍中的不同运用而定)。我同意他的这一新见解,并认为尚可再陈数例,以作补证。一、《墨子·备城门》:“其上称议衰杀之。”(毕沅注:“言称此而议减其上。”)二、《备城门》:“城中无食则为大杀。”(毕沅注:“杀言减。”)  相似文献   

12.
“神与物游”是刘勰对文学构思想象活动中物我关系的一个理论概括.对这个命题中的“游”字,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周振甫解为“接触”,陆侃如、牟世金解为“融会贯通”,黄侃解为“文融”①.从这一般意义上讲,这三种解释大体不错,其中黄侃的解释比前两种稍好些,它突出了物我双方的相互作用.但严格地说,它们都没有揭示出“游”字的美学底蕴。我们认为这一美学命题中的“游”是指一种无意志、非理智、超功利的精神活  相似文献   

13.
千古绝唱《长恨歌》是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白居易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高超的表现手法,在历代读者心中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情感涛声.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以最能引起人们情思的"月色、夜雨、铃声"组成有声有色的伤感诗境;"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以"空殿萤飞""孤灯只影""钟鼓之声""耿耿星河"四种凄怆悲凉的意境,着力映衬出唐玄宗寂寞孤单、彻夜不眠的绵绵苦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诸如此类的名句,字字珠玑,俯拾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高中语文多种版本都选用了这首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长诗.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两年执教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每次在教第二单元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时,对词中描绘春天草木生长的动词“破”有较深刻的感悟.真可谓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15.
《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关于“翔”字,教参曾作如下解释: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但笔者认为此解析尚不够深入,联系诗歌本身的特性,对“翔”字可作出新的理解。   《沁 ?春·长沙》中“漫江碧透”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便可以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到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像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  相似文献   

16.
陈彬彬 《天中学刊》2015,30(1):121-123
对于《诗论·葛覃》"得氏初之诗"中"氏"字,相关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廖名春先生认为"氏"通"祇","祇"通"祗",故"氏"当读作"祗"。而笔者认为,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以及文献注疏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得氏初之诗"的"氏"字应理解为姓氏之"氏"。  相似文献   

17.
文学接受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至少包括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接受语境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作为主体的接受者在特定语境中对作为客体的文学文本的具体接受.杜甫"熟精<文选>理"亦可作如是观,即"<文选>理"实际上是接受者杜甫在特定语境中对<文选>的理解、消化和运用的表现和结果.此"理"字富有三层要义,且具有很强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生成语法下的"中心语移位范式"及最新成果"动态反对称理论"为理论框架,对"的"字短语做关系小句的三种词序进行了分析:前置关系小句;外置(Complement-Specifier-Head/CSH)和内置(SCH);后置关系小句(SHC)。"动态反对称理论"解释了SCH和SHC的共存现象,却无法解释CSH。"中心语移位范式"解释了词序HSC。根据该范式,本文提出"补语移位范式",认为CSH是补语上移至功能位置,置于指示语之前的结果。根据X-bar理论,句子属于曲折短语。因此,此理论亦可解释词序OSV的生成原理,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有学者认为,此首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比较成熟的七言诗,诗人在凄凉的秋景中刻画了游子和思妇绵长的相思,深婉感人。其中,短歌微吟不能长一句中长字往往被  相似文献   

20.
<正>一字得当,能独创出一个真实感人的好意境,使满篇生辉,真可谓巧着一字,尽得风流。名家笔下破字的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很值得我们玩味。破表积极进取的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这里用南朝刘宋时期宗悫的典故:宗悫少时,叔父问其志,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宗悫屡建战功,被封洮阳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并不沮丧,更不沉沦。诗人决定要像刘宋时宗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