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三知识,发现浮力这一章没有演示气体浮力的装置,所以开始设计这个“空气浮力演示器”。基本思路是:物体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空气密度发生变化,物体便会上下移动,以此证明空气浮力。此仪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主体部分,用透明有机玻璃管做成高1m的密闭容器,下端设进出气孔,用密封塞和端盖密封。用钟表摆轮改装成一个灵敏的定滑轮。在一根细线的一端用胶固定好小球,悬挂在定滑轮上,并在细线的另一端悬挂配重物,使配重端与小球端力矩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将定滑轮与悬挂物一同密封。第二部分是抽…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三知识,发现浮力这一章没有演示气体浮力的装置,所以开始设计这个“空气浮力演示器”。基本思路是:物体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空气密度发生变化,物体便会上下移动,以此证明空气浮力。  相似文献   

3.
4.
浮力本质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关于浮力本质的演示实验,通常见过的都不太规范,可操作性不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经验,设计了这个实验。a.结构与原理。如图1所示。b.材料与制作。①取4mm厚有机玻璃,做一方形水槽:30cm×16cm×25cm。②距槽底5cm作一隔断,隔断中央设一直径为7cm圆孔,孔两侧分设两个直径为3cm的通气和加液玻璃管,槽底设一放水阀。③浮体是一个比中央孔略大直径为8cm的泡沫块,泡沫块底面贴一等大圆形玻璃以防演示时与隔断接触不严而漏水。c.演示…  相似文献   

5.
钱旭东 《物理教师》2002,23(9):3-3,6
1 设计思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学生对浮力本质的理解比较模糊 ,本实验能直观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如图 1所示 ,本实验主要采用一个大容器A(用于装水 )、一个密图 1度大于水的底座B(要求上表面水平光滑 )、一个底面光滑的物块C(要求密度小于水 ) .在A中盛一定量的水 ,当C与B之间只有油层相连时 ,可以看到 ,C并不上浮 ,但如果用木棍缓慢水平移动C使其移至B的边缘并伸出一部分 ,达到水对C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与C的重力之和时 ,C就开始向上浮起 .2 结构说明如图 1 ,A为一上端开口的方形玻璃容器 (3 0cm×1 7cm× 1 6…  相似文献   

6.
7.
8.
1制作材料1。圆柱形无色透明塑料洗发精瓶两只。2.红色或桔黄色乒乓球(为增大实验的可见度)一个。3.长140mm的圆珠笔芯一支(已用完油墨人4.直径3mm,长350mm铁丝一段。5.橡皮泥少许。6.火柴一盒。2制作方法整个实验装置由两只洗发精瓶套接而成的上、下层连通的盛液筒和浮体乒乓球等部件组成(图1,2)。1.盛液筒:首先将一只洗发精瓶的底和旋瓶盖用的瓶颈部截去,余下作上层盛液筒。再将另一只洗发精瓶下半部截去,余下作下层盛液筒。2.排气管:把已备好的圆珠笔芯的笔尖拔掉,然后用火柴将圆珠笔芯一端点燃,待笔芯烧着开始软化…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一些计算来说明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学生无法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出如附图所示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现象非常明显,制作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只能从理论上讲述产生浮力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学生得不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为加强素质教育,我反复试制成了"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如图1所示),实验效果非常理想,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 99 2 47164.8)。 a.构造:它是由透明塑料杯和浮子组成。选用市面上大塑料水杯,在距底较近处,用万能胶粘上一个用有机玻璃制成的中间底,上面有一大圆孔,以备压上浮子。浮子是用塑料泡沫制成的圆柱体(直径70mm、高110mm)。中间底上还有两根玻璃管,一根是直的排气管,一根是弯的进水管。 b.操作…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通常只能从理论上讲述产生浮力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学生得不到直观的感性认识 ,为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我们反复试制成功了“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此演示器现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 0 0 0年 9月 30日授予专利权 ,专利证书号40 5 1 2 9,专利号 ZL 992 471 6 4.8.现将该仪器介绍如下 .1 .仪器构造 如图 1所示 ,该仪器由大透图 1明塑料杯、浮子、中间底、排气管等主要部件组成 .大塑料水杯可在市面上选购 ,在其距底较近处用万能胶粘上一个有机玻璃制成的中间底 ,其上面有一大圆孔 ,以备压上浮子 .浮子用塑料泡沫制成 (涂成红色 ,直径6 0 mm、高 1 1 0 mm) .排气管用玻璃管制成 .中间底上有一进水孔 ,实验前先用塞子 (带有长把 )堵住 .2 .实验过程 先在浮子下表面外沿均匀地涂上少量凡士林 ,压在中间底的大圆孔上 .给上容器加满水 ,此时水流不进下容器中 ,可以看到浮子并不上浮 ,这是因为浮子此时并没受到水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因而不受浮力 .当拔起塞子 ,水就从进水孔流到下容器中 ,当浮子下...  相似文献   

12.
有文章为了证实“如果物体下表面与液体不接触,不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就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为了演示浮力产生于液体压力差设计了一个实验: 将一个剪去底的塑料高检瓶倒置,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上.向瓶内注入水如图1所示,虽然软木塞排开一定量水,但并不浮起,说明不受浮力作用. 然后,用瓶盖将瓶口盖上(或用手掌堵住瓶口),让从细槽流出的水聚积在木塞底部,使其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木塞一下就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我们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文献[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和准确,其实验设计思…  相似文献   

13.
自制“浮力”演示器钟祥市长寿镇一中江从志(431900)多年来,我们在讲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一节时,无论教师用多么准确的语言阐述,用多么形象的图示表达,学生得到的印象总是模糊的、暂时的。教材中假设的一个“正方体完全浸没在水里”的例子,虽可以把问题谈...  相似文献   

14.
15.
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通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只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简单的演示浮力产生过程,整个过程时间非常短,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楚浮力的产生过程,实验效果很差。单纯的靠理论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有必要设计和制作一种能够直接显示浮力产生过程的实验演示器。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贵刊2001年第4期桑宗武老师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我不禁为桑老师的精妙构思感叹不已,但同时又觉得此仪器难以成为学生课堂实验的学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再三思考,我想到了一个演示浮力产生原因的简单装置,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实验工具剪刀、美工刀、水槽、铁架台。2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彩色气球、细绳。3实验过程a.截去可乐瓶底部和上部圆锥的一部分,在侧面对称地打两个眼,用细绳将可乐瓶固定于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图1浮力产铁架台水槽b.取一只彩色气球,注入少…  相似文献   

17.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下、上表面存在压力差,当物体下表面未与液体接触时,液体对物体下表面没有压力,因而物体不受浮力作用,教材中对此只是用图说明而没有相应的实验演示,导致很多学生对这一点理解得不透彻,存在模糊认识.为此,设计一个简易的演示装置,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将矿泉水瓶底部剪开后倒置,放入乒乓球后注水,乒乓球被压在近瓶口处。若将瓶口堵住,乒乓球浮起。但是,这种用乒乓球和饮料瓶自制的浮力成因演示器,在堵上瓶口后,水只需漏下少许,乒乓球就会浮起,此时乒乓球下方还没有水,不足以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本文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浮力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讨论结识了浮力的实质,并说明了筒内水面上的油层是受到浮力的,但却不能用阿基米德定律来求浮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一般对于其重量小于空气浮力因而能升空的物体(如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这一点是相信的,因为他们看到过气球的升空。而对于不会升空的物体也受到空气的浮力她不大相信。下述演示旨在定性地显示这种浮力的存在,并可对浮力的大小作大致的定量验证。演示的原理是:塑料袋充气后因体积增大而使空气浮力显著增大。取一只一斤装的新的透明塑料袋,注意不得漏气。往袋底注入食用醋五、六十毫升,将袋压扁后用根细绳扎住塑料袋中部,使袋间隔成上下二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