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熊成钢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的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语感的众多定义中,绝大多数认为语感是人在理解语言时的较强的感受力,主要表现为听、读两项...  相似文献   

2.
直觉思维就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凭借思维的“感觉”直觉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过程。其特点表现为:依附性;非逻辑性;潜意识性;创造性。语感教学的功能既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行之有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觉 ,有良好的语感的人 ,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语言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语感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关键。可以从丰富生活体验 ,扩大语言实践 ;强化语境概念 ,联系语境培养语感 ;加强诵读训练 ,增加词语积累 ;学习语言知识 ,增加文化修养 ,提高语感层次 ;联系思维训练 ,提高语感水平等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4.
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明确提到了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耍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那怎样训练这种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呢,我认为与构建阅读者的艺术审美心理时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说明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晓洁 《广西教育》2006,(7B):60-60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一个基础的核心地位。首先,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包括语文学习)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基础,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其次,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信息交流了。因此,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说明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语言语感。本次研究提出了语文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语感的培养范围及培养策略。中直语文教师如果应用本次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语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通过培养直觉思维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们要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加强科学的语言训练,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培养良好语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一种直觉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何谓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那么,如何具体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  一、抓住范文,培养语感   借助范文加强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为文中精品,其中那些最需要语感又最能培养学生语感的文学作品,又因为文中情境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不能被很好…  相似文献   

12.
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事实证明:语感的培养并非靠教师一味的"讲"便能奏效的,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注意培养学生诵读和揣摩语言的能力;要加强阅读指导,感受生活,加强积累;要使阅读和写作要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语言表达,提高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属于直觉思维。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当代一些研究者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呢?本文认为可以从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并运用汉语语言以及文字,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要鼓励学生精读与范读相结合,增加语感的积累,要培养学生善于在文章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语感,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将语感的培养带入语文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汉语直觉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伴随着想象、思维对语言的直觉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18.
直觉思维就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凭借思维的“感觉”直觉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过程。其特点表现为依附性;非逻辑性;潜意识性;创造性。语感教学的功能既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行之有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谓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培养语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向,是培养学生对话语、文章的传达和接收,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