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赘婿有秦国分异下的赘婿、齐国的巫儿婿、魏律中的赘婿--流民三种类型.秦国赘婿谪戍制度的形成正是借鉴了魏国法律对不务农桑、无有定业,而又"入人孤寡,徼人妇女"的赘婿--流民的惩处,以企用重刑使人畏惧慑服,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汉承秦制,西汉仍袭用了秦将赘婿流放戍边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谪戍制是秦始皇、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的一项边防措施,是秦汉兵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史料的简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试就秦汉谪戍的起源、发谪的原因以及被谪者的任务,待遇等谈些看法。一、关于谪戍制的起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曾“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邵、南海,以谪遣戍”。这是文献材料中有关谪戍问题的第一次明确记载,由此谪戍制  相似文献   

3.
卒更、践更和过更这三个名词在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的注里分别可以看到。汉书里昭帝纪元凤四年(公元前七十七年)诏云“三年以前逋更赋未人者皆勿收”,即凡在三年以前未缴到的代役费都不再补收。在这下面,如淳的注说“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前,次值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史记吴王(?)传“卒践更,輙与平贾”,即吴王对于应值徭役的人,往往给以相当的工资,以示恩惠。  相似文献   

4.
马瑞辰一生曾有两次谪戍经历,一次是谪戍盛京,一次是谪戍黑龙江。然而,马瑞辰的各种传记资料对这两次谪戍经历的介绍往往都是语焉不详,甚至存在着误解。详考马瑞辰两次谪戍东北的前因后果及其经历始末,看似偶然的背后,却潜藏着个性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同谪)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徙谪实之初县。”这是“谪戍”制度在秦代历史上首次出现。其后,始皇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屡有谪发(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越绝书》卷八)。汉人晁错总叙其制说:“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置戍卒焉……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  相似文献   

6.
纪昀因告知卢荫文在查“两淮盐务有小菜银一事”,间接泄漏两淮盐引案情,被革职并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在戍期间,纪昀受得地方官员的礼遇和重用,生活悠闲,交游频繁,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160多首。  相似文献   

7.
陈为兵 《唐山学院学报》2021,33(5):89-94,108
张翀因弹劾严嵩不法而被谪戍贵州,与王阳明不同,张翀没有在谪戍途中遇到凶险,不但携全家远赴戍所,而且一路游山玩水,绕道家乡到达都匀.如王阳明龙场悟道一样,张翀亦独坐都匀龙山石室而悟道,撰写了《浑然子》,学问大进,龙山静悟,为明代心学再添一笔;张翀与当地官员和士人广泛交游,开门授课,为都匀文教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张翀...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与邓廷桢之间的友谊,是广为人知的历史佳话。道光年间,他们曾并肩战斗在广东禁烟抗英的前线,后又同罪被清廷戍发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在与邓廷桢唱和的谪戍诗文中,非常诚恳而坦然地去面对自我内心深处的念想,表达自己对于革职流放、谪戍边疆的无奈与悲伤。二人在事业上相互支持、理解,相似的患难经历更添彼此信赖。  相似文献   

9.
正"数其十过,不如夸其一长,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表扬总是比批评更有效。"……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希望得到赞许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应该没有不想让教师夸奖的学生——即使是所谓的"差生"。批评而指出学生过错,可以使之反省、自责而改过自新;夸奖鼓励,更可以使之有进步的支点,找到自尊自信。差生自卑而优生自负,"爱而知其短,恨而用其长"同样也有道理。这里,我们要强调:言其过,更夸其长。我们曾亲见这样的情景:驾车人打牤牛拉车上坡——还是空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匈奴势力在漠北草原崛起,与中原封建王朝相抗衡。伴随着双方实力强弱和统治集团态度的变化,既有流血战争,亦有和亲睦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就秦汉政权与匈奴之间和战关系的演变过程作初步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五个历史时期秦汉政权对匈奴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慎由相门之子、状元之身被贬为云南永昌卫,半生的谪戍生涯里,他承受着离乡背井的孤单与寂寞,承受着对异乡和未来人生的惶恐与畏惧,以及壮志难酬的无边痛苦.他没有因此而沉沦,在佛老世界里参悟了适意的逍遥哲学,在著述中构建了精神大厦,在多重矛盾心性的斗争中成就了“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2.
清代沈阳流人函可因《再变纪》而被流放至沈阳,在戍所期间其积极从事诗歌创作,其诗歌内容有思念故国家乡、反映谪戍期间的艰难困苦生活、对当地自然景色的赞美等。其诗歌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以"哭"和"遥哭"为题,杂言与组诗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3.
清代沈阳流人戴梓在谪戍期间所留存下来的诗作不多,但题材内容却相当广泛——反映谪戍期间的艰难困苦生活、描绘当地的名胜古迹、赠送友人、表达爱国之情;艺术特征鲜明,语言上,清新自然、生动朴实。又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务入诗,表达人生哲理。再次把自己的苦闷心情委婉地表达出来并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4.
略论秦汉时代的运河和漕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河的开凿、疏浚,和漕运是秦汉时代的重要国策,因为它们关系到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兴衰隆替,所以秦汉朝廷都重视运河的整理和开凿,以利于漕运而养关中。本文论述了秦汉两代对运河的整理、开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巴郡的政治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政治上,巴地由一个奴隶制王国转变为封建国家统治下的郡级行政区,接受秦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促进了巴族社会进步,提高了巴人社会地位。经济上,实行封建赋税制度,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朝统一中国、对西海有所影响,汉武帝击匈奴,打通域,西海归入汉版图,历西汉、东汉、西海地区的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民族日渐融合,农业经济占据主要地位,汉文化也传播到了青藏高原,秦汉统一政策对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极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形成并开始加强的时期,尚书权力的加强,及其办事机构—尚书台组织的健全和扩充,是这一制度不断巩固并日益强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三期发表的臧知非先生《谪戍制考析》一文,对秦汉时代谪戍制度的来龙去脉做了考证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笔者在仔细拜读该文后,总觉得其中的有些提法与史实出入较大,现有几个问题提出来与之商榷,限于专业水平,如有不当之处,祈望赐教。 一、谪戍制应当始于商秧变法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建立起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地方制度模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郡县制可以比较有效地维系国家统一,是此西周以来的世袭分封制较进步的制度。基于这种观点,有的人就认为汉初重又实行分封制,广建同姓诸侯王国是一次历史的倒退。有的史学家认为这是错误地总结了秦亡的教训,造成七国之乱的严重后果。我认为,这样认识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应该用历史主义的观点,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旅游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旅游观念的更新、旅游队伍的扩大、旅游设施的施展和旅游文化内涵的丰富,反映了秦汉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产的日益进步,从一侧面说明了秦汉社会的发展繁荣,但同时又了秦汉人对宇宙天道、社会人生和自身命运的感受、思考和认识,从而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应运而隆,对魏晋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