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易燃易爆场所作为本身存在较大危险的场所在雷电防护中同样是重中之重,不止雷击所带来的危害,更重要的因雷击而导致燃烧、爆炸等所带来的二次危害。因此如何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护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易燃易爆场所可能遭受的雷电灾害形式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如何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2.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形和地理特征,雷电灾害更加多发、雷击造成的人畜伤亡事件每年都有且有逐年增多之势,经济损失惨重。据自治区防雷中心对西藏近11年来的雷电灾害调查分析,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全区因雷电致灾774起,死亡180人,受伤146人。造成牲畜伤亡12190头匹、直接经济损失8.1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460多万元。其中,雷击伤亡事件的98%发生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和农牧区。因此,做好农牧区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烟花爆竹仓库是易燃易爆场所,做好防火、防静电、防雷电非常重要,因此做好防雷装置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遭受雷击的概率,减少烟花爆竹厂房因遭受雷击而产生爆炸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相似文献   

4.
李锐 《科技风》2014,(10):19-19
第十二界全国运动会于2013年8月末至9月初在辽宁省举办。十二运期间正值辽宁省汛期,雷电活动频繁、雷电灾害多发。大连市承办赛事的体育场馆多为露天或半封闭场地,抵御雷电灾害能力较差,在雷暴发生期间容易造成人身危险及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大连市雷电气候特征及活动规律、大连市雷电灾害分布于特征,再利用闪电数据计算场馆所在位置地闪密度,对棒球场馆的雷击环境及雷击风险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通过风险评估、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防雷检测,使防雷装置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预防并减少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4,(10):44-45
<正>天雷滚滚,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令人惊恐万分。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0000人,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因此,雷电灾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8~2017年西宁地区雷电灾害历史数据和闪电定位数据,采取易燃易爆场所雷电灾害风险普查调查问卷数据,通过对比分析2002~2010年和2011~2018年两个时间段的防雷减灾投入和雷灾损失,分析西宁地区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减灾效益。结果表明:由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对比情况来看,灾情个数、经济损失变化值、设备损失变化值均为负,即说明损失都在减少,西宁地区易燃易爆场所的减灾效益为正。因此,西宁地区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减灾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5-2009年日照市三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雷暴日和2005~2009年雷电灾害损失资料,结合日照市地理、土壤、人文和气候等特征,提出了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日照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照市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不仅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还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也取决于当地采取雷电防护措施的状况和防雷技术水平,日照市市区属雷电灾害高易损区,五莲县属雷电灾害较高易损区,莒县属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8.
雷雨时,常会看到电光闪闪,听到雷声隆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雷电。雷电对人类的危害性众所周知,就每家每户而言,雷电发生时常会引起家庭失火、损坏家用电器,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据国家气象局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伤亡人数逾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可见,雷电灾害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雷电是一个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公众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像雷暴这种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强度都不断增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0.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以万计。为了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雷电灾害的预警,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电可能造成或已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和评估,确定雷电灾害的高风险区域,合理设计雷电防护措施。由于那曲地区海拔较高,天气系统复杂,属于高雷暴区(雷暴日数为83.6d/a),广泛开展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笔者对那曲地区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影响因子、存在的问题及建立科学化的评估体系进行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探讨性建议,以统筹指导防雷工作,提高防雷工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之一,据自治区雷电防护中心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我区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2.
全球的气温变暖使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受热力条件的影响,使雷电灾害逐渐增多,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不计其数。本文结合洛阳市雷电防御的现状,先简要叙述了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又分析了雷电的入侵形式及雷电灾害的防御技术,最后探讨了雷电灾害发生时的注意事项,从而对雷电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御。  相似文献   

13.
论加油站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雷电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现象的范畴,根据日趋成熟的雷电理论去防止雷击或静电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深远的意义。做好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护,消除它给社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是我们防雷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结合相关雷电理论原则,对汽车加油站应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雷电的放电电压可达数百至数千万伏,放电电流可达几十至几百千安,远远大于发、供电系统的正常值,破坏性极大。雷击可以造成人、生畜伤亡,可使电气设备的绝缘体击穿、引起爆炸或燃烧等。采取安装防雷装置、了解雷电防护知识等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庆 《科技风》2014,(14):182-182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十分严重,人身伤亡事故巨大。本文对农村雷电灾害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农村地区雷击事故伤亡重大的部分原因,并初步提出了应对农村雷击灾害的措施,建立农村防雷减灾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雷电灾害是景德镇市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强雷电导致的雷击事故也是景德镇市最频繁的雷击灾害。雷电有强有弱,其造成的灾害有大有小,但是多年来,由于雷电监测以观测员人工闻雷为标准,很难判断其具体的强度。2006年开始,各地开始安装闪电定位仪,利用高科技的仪器对雷电强度进行定量观测,并逐步取消人工观测。闪电定位资料,不仅可以监测雷电具体落区,同时还可以监测到每次雷电的强度、陡度等信息,雷电的强度值越大,越易造成雷击灾害。本文将通过景德镇市多年雷击事故调查,分析雷击过程中闪电定位资料的特点,以确定景德镇市致灾强雷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胡蕾 《金秋科苑》2011,(22):48-50
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011年7月31日15时,7月份风雹灾害共造成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9个市(地区、自治州、盟)680个县(市、区、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2016.5万人次受灾,97人死亡(其中60人因雷击死亡),房屋倒塌1.6万间,损坏15.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32.8亿元。其中,江苏、湖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受灾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日益增多,媒体上报道的人被雷击事件逐步增多。人们对雷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8.
进入雷雨季节,时有人、蓄被雷电击伤,各种设备、设施被雷电击中受损的新闻。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都有数千人在雷电中丧生,因雷电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数目非常的庞大。因此,认清雷电及其产生的灾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雷电灾害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造成的损失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雷电灾害高发区,中心位置位于广州东北的从化和增城区,整个珠江三角洲为一个雷电发生高值区,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该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的6%左右,最高年份可达9.25%,该地区雷电灾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全省1.46%的平均水平.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都在5 000×104元以上;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地域有较大差异,但与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区域经济总量关系密切,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雷电发生的次数、该地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分别在0.9和0.8以上,总相关程度达到了0.9665.  相似文献   

20.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为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加强雷电灾害防御,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以防雷减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气象部门应认真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加强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形成规范性的监管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雷击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科普宣传。文章就防雷的概念、雷击的影响、监管举措等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