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借助"问题卡"可以捕捉学生预习的问题和课后或单元生成的问题,解决课堂的互动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促进学生的问题化学习。课前"提问卡"是抓课堂起点问题,可以概括预估问题;课中"任务卡"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解决互动问题;课后"答疑卡"是知识的巩固深化,可以解释再生问题;单元"问题本"是知识的积累反思,可以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被界定为服务业。这一行业要求学校和教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而家长和学生则有权选择学校和教师。置身于这种“服务”和“选择”的双向互动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优质服务”,一方面要坦诚合作,因为它有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会有良性竞争,因为它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氛围,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提速。  相似文献   

3.
4.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激励的教育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愿望卡"是在近两年的班级管理中经常用的一种激励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生成点,借助"问题卡"可以记录学生预习的问题和课后生成的问题。问题卡有课前预习的"提问卡",课中综合应用的"任务卡",课后归纳的"答疑卡"。"提问卡"概括出预估问题,"任务卡"引导学生解决和生成问题,"答疑卡"将学习延伸到课后。不同的"问题卡"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合理使用"问题卡"可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6.
小长假与朋友出门踏青,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朋友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冰雪聪明,妙语连珠,自然成了说笑的中心。七八岁的孩子自是最顽皮的,在车上疯闹了一阵后,不知道朋友的哪句话冒犯了她,小家伙横眉竖眼,对着妈妈大声吼叫:我诅咒你,诅咒你,诅咒你!我一愣,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这么小竟然就懂得“诅咒”一词,不知她可否懂得“诅咒”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问题化”学习方式,有机融合思维型教学理论,结合新版高中物理教材,立足课堂实践提炼出“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学科问题为基础,突出知识形成过程;以教材问题为线索,聚焦思维纵深发展;以教师问题为引导,激发生成课堂互动;以新问题提出为目标,训练物理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促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善缘 《宣武教育》2006,(11):46-46
肖蕾在《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7期上撰文说,“好学生”通常指那些在学校中成绩好、品德佳,在各个方面是同学学习榜样的学生。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好学生”身心问题和越轨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人们对其根源的认识多集中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等表面原因,而没有从社会层面,特别是从这些“好学生”所负载的角色方面加以思考。“过度角色化”是指社会角色对人的过度整合。  相似文献   

9.
记得刚上中学时,学习科目和作业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贪玩的我感到很不适应。几周后我发现,老师只布置作业而不检查作业,我便开始不交作业,老师偶尔抽查发现我没交作业,免不了要指责我。经不住玩的诱惑的我,也只有硬着头皮忍受老师的批评。过了一周后,我又发现老师只说交作业,并没有批改作业,于是我又开始耍小聪明,  相似文献   

10.
有趣且有价值的“问题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他们的认知平衡,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励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因此,“问题”应该成为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真实的情境促使问题产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实践也表明 :学生通过探究、经历磨难所获得的数学知识 ,比起由教师详细讲解所获得的知识 ,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应用起来也更加顺畅 ,知识保持的时间也更长 .现以“十字相乘法”(人教版《代数》第二册第 37- 39页 )的教学设计谈一些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习的做法与体会 ,以期引起重视 .1 巧取一例设疑 ,营造探究气氛问 1 二次三项式x2 11x 10可以分解为哪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x2 11x 10 =(x 1) (x 10 ) )问 2 你是怎样分解的 ?(将常数项 10分解为两…  相似文献   

12.
13.
《考试周刊》2018,(6):11-12
核心问题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整体的参与性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的核心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其为导向,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重组建构,帮助学生对比重塑,促进学生有序思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现实中学生的称呼也多起来.如“留守学生”“学团生”“腺形儿童”……一些老师们在今天把很多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说成“问题学生”。他们或疏懒,或学习习惯差,  相似文献   

16.
张丰 《政治课教学》2012,(3):11-12,32
近年来,学案导学“重出江湖”,又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高频词汇。许多中学尝试让学生依托学案先行自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思路改变的起因是十分朴素的。但其背后的学习机制却是深刻的。它让教师从“教者”变为“助学者”,让教师从“牵引者”变为“组织者”和“促进者”。其本质是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这是每位高三教师研究的永恒主题。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中,笔以“问题解决”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师生按照“生疑——探疑——释疑——再生疑”的基本环节展开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仅以“课堂问题的设计”为切入点,谈个人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认真分析、研究“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帮助教育“问题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 ,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四有”人才 ,是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游戏化学习方式。通过将该学习方式应用于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结果表明,该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可以说,“问题发现”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问题发现”究竟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加以引导与培养呢?本文从这一视角阐述了笔者的一些观点。一、学生学习中“问题发现”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证实,问题是思维意向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例如:电子的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