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越教师"计划作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备受国际、国内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卓越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敦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思想、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与反思能力、自主的专业发展以及过强的创新能力。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应构建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参照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蓝本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学习CS和UGS优秀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设"双师型"和"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生源,重视提高"卓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符合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实现职前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卓越教师表现出突出的综合素质,其专业成长的个人特征集中表现为形成教学信念、教学兴趣、反思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以及突出的教学能力.要培养出卓越教师,职前教师教育过程必须坚持“理论到实践”与“实践到理论”相结合的路径;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改革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增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工科类大学教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力量,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工科类大学教师应是"卓越工程师"与"卓越大学教师"的结合体。工科类大学教师要具有卓越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真实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卓越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同时,教育管理者们在制定相关的入职资格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学历、专业等因素,更需要重视"准工科类大学教师"们的内在能力与素养,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资格标准,为培养新时期的"卓越工程师"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4.
卓越教师是教育发展新阶段构建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师范人才培养类型.它要求教师要在专业基础知识之上,形成勇于创新、终身学习的专业品质,同时还要具有深厚教育情怀.在分析中学地理教师卓越教师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卓越地理教师职前职后协同培养模式:调整和优化地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行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统整的职前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职前职后贯通的师范院校、政府、中学协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初任教师的专业标准实际上就是新教师的入职门槛,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各国的初任教师专业标准既有共同性,都注重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专业责任、持续学习诸方面,又各有特色:美国《InTASC示范核心教学标准》重视发展性、加拿大安大略省《专业实践基础》重视实践性、《澳大利亚初任教师教育项目认证:标准和程序》则具体而易操作。以上三国的初任教师专业标准,对中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以及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完善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职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章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调查并分析当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职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深入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学与实践形式等对策,以努力深化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识别教师专业学习需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开发了“档案袋计划”以推动卓越教师专业认可的探索与实践。该计划根据国家卓越教师专业标准,践行以教师学习和成长为目标的评估理念,以“课堂影响力”作为评估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从理念到行动的实践指南,注重基于情境的真实教学评估,并通过制定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进一步提升评估工作的有效性。档案袋计划揭示出澳大利亚卓越教师评估发展趋势和方向,即赋予教师主体性地位,致力于将评估过程变成教师持续学习、反思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自2014年启动以来,我国各地师范院校广泛开展了卓越教师培养探索,H校"行知班"结合本校特色构建了"三层次渐进、四环节结合"的小学卓越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本研究在对H校"行知班"小学卓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生源质量,改革师范生录取办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构建高校、政府和小学(U-G-S)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及"重视小学卓越教师实践能力的职前全面培养提升"等小学卓越教师实践能力的职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意义下,界定了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内涵与能力构成要素,提出了卓越中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本科教育与硕士研究生教育一体化、高中预科培育与大学本科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卓越中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和教学技能培训体系.依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和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在"卓越数学教师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选择教师培养模式应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师资供求状况及学校自身的基础。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进行先导性探索;普通本科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应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以终身教育理念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教育平台和依托。  相似文献   

11.
初任教师由于不适应入职学校的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社会关系等而遭遇“现实冲击”。初任教师遭遇“现实冲击”是由于教师个人的角色转换能力不足、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不能与实际教学接轨、入职学校对初任教师的帮扶不够、大数据时代倒逼教师专业成长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师范院校要落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职学校要为初任教师成长搭建多元化立体平台,教师自身要增强自我提升的意识来应对“现实冲击”。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师范院校逐渐开始实行卓越教师计划以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针对自身办学特色和定位,自2015年起开设"卓越幼儿园教师实验班",以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鲜明的"乐幼"专业文化及其独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实施卓越教师计划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以往《教师ICT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对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囊括18项教育ICT能力的《教师ICT能力框架(第3版)》。作为指导教师使用ICT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工具,很多国家和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对该框架内容进行了调整,以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的演变脉络,从能力框架开发原则、内容架构、实施案例和资源开发三个维度,深入解读这一能力框架,并提出落实能力框架,需要政府、师范院校、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构、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强有力领导。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框架,要出台基于“循证实践”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政策;利用智能技术助推课程动态评估;加强教育资源生态系统整体建设;分层制定科学的教师ICT能力提升计划。  相似文献   

14.
2002年,美国公立大学联合会设立“卓越教师教育奖”,到2014年,共有25所致力于从职前培养阶段为中小学培养卓越教师的公立大学获得该奖.该奖及其获奖院校呈现出从竞争走出的卓越、基于实践需求的培养取向、依托协同合作的培养过程、重视对成效的量化追踪评估等特点.2014年刚刚起步的我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该从卓越教师培养年度质量报告、协同培养、培养全程的高标准严要求、挖掘与发挥中小学的作用与影响等多方面展开努力,以确保“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真正卓越.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俄罗斯作为与中国毗邻的国家,曾经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和《中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分析,立足制定背景、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四个角度进行比较,以期对中国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提供有力的参考与借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应兼具学术性与师范性,重视实践积累;应创设多元化的课程内容,重视能力提升;应完善课程体系,重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卓越小学教师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综合业绩优异、专业性强、师德水平高、教育信念坚定等特点。培养卓越教师需要教师教育机构制定卓越教师专业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体系。卓越教师的职前教育培养可以采取把好入口关、基础关、通识关、专长关、信念关等策略,卓越教师的职后培养可以采取进修、交流、反思、研究、激励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实施背景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培养造就一支卓越教师队伍,既是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也是新时代的热切呼唤,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了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种种政策措施都体现着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诉求。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培养卓越教师应当基于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既要找好培养内容的着力点,更要把握培养形式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主动进取、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过程,它需要强烈而持久的专业动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能力,科学先进的专业思想,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进行先导性探索;以终身教育理念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教育平台和依托。  相似文献   

19.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为缩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期,职前教师教育中应注重实践性知识的培养。职前教师教育中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可以从重视职前教师教育的集体性实践性活动和重视职前教师教育的个体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被认为是拥有世界上最好教育体制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教师教育制度方面另有一套完全独立的教育体系。"入职指导计划"是新西兰教师委员会为新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支持的一项教育指导计划,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促进新西兰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在职专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以推动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