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路红普 《考试周刊》2011,(16):190-191
本文在对高校校园文化界定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起到的隐性作用等相关问题,旨在为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一个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张海瑞 《中学教育》2009,(12):46-49
隐性课程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感,有助于完善个性、健全人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创造力。为使其价值得以最大的发挥,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方面来全面挖掘它的育人价值,使其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推动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丛静 《贵州教育》2013,(6):39-43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的课程形式、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表现方式。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国学者提出。我国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围绕隐性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论题主要涉及校园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在影响。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其隐性课程与其他高校不同,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共同构成育人课程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由于我国隐性课程研究尚在初始阶段,对其认识不深、重视不够,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合理形成和有效释放,一直是我国教育育人课程结构中的短板,所以说开展隐性课程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涵义和构成要素入手,试图构建一个最优化课程结构,使其形成育人功能,同时对深层次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对隐性课程育人功能进行优化,以期达到有效释放其育人功能的目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情感、性格、品质等潜移默化,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隐性课程视角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来建设,可以推进校园文化的科学化制度化,是高职教育创品牌求特色和进行文化管理,提升现代管理水平的需要。提出隐性课程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规划与建设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育人功能及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6S):F0003-F0003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沙溪小学位于南海黄岐街道沙溪村,建校已经有58年的历史。学校从1998年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的隐性课程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是校企合作的"双情境"课程,具有"附学习"的育人功能。为此,应强调隐性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功能、产业文化传导功能和学生社会化引领功能,通过打造更多优质校企融合的隐性课程平台,以间接或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具有文化浸润、感染和熏陶的育人作用,是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可以为教育对象特别是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持。隐性课程能够促进教育对象知识面的生发拓展、价值观的建立健全和学习力的提升强化。实现隐性课程育人,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校园文化培育、建设新型师生关系、强化环境建设效度,并使之多位一体,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对学校育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等方面做些浅显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视野下的高师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内容和特点上与隐性课程有很多相似之处,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从隐性课程的视角审视高师校园文化可以避免其建设中的盲目性,提升其地位,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科学的开发应从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特色三方面确定目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进行分析和设计,强调师化.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建设是隐性课程的实现途径。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资源的一种,对每天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的品德形成能够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就如何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发挥隐性课程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成为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现状表现为主流意识教育弱化、道德教育虚化、主体社会化面临问题三方面,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多元价值观激荡、校园文化感染力不足、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强化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的三条对策:增强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运用大学精神育人和完善制度育人。  相似文献   

15.
李建文 《江西教育》2001,(12):12-12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隐性课程具有各种要素,各要素又有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因而形成了隐性课程的自身的分类结构。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将隐性课程分为以下三层结构:物质———空间类。作为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指学校的建筑、校园的规划、学校的地理位置等物质与空间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正式课程之外的影响。这一结构处于最外层,可以被受教育者直观,也容易移植和改变。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育人功能及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稳定而持久的,而作为隐性课程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创造力等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隐性课程做了探讨,着重阐述了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积极意义,尤其是校园文化对营造学术氛围、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希望引起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让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与激励、约束与调适、凝聚与辐射等功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与内涵,对于加强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来源。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范围建设和校园制度建设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对一所学校的“传统”的重新发现、认定和弘扬,又是因时代需要以陶冶人、润泽人、培养人为核心点而开发和建设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需经过学校各方面长期的努力和积累。于潜移默化中带给孩子善与美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