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侍讲是指为君主或者储君讲学授课的一种教育方式。虽然侍讲之人会得到尊崇,但是侍讲之人并没有明确固定的官职称谓,侍讲在当时也不是官职称谓。东汉时期,所选择的侍讲人员基本上都是儒家经典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张珉 《山西档案》2005,(6):47-51
1882年正月,45岁的张之洞来到太原,出任山西巡抚。作为清流派的主要成员,张之洞此前大多担任诸如学政、侍讲学士之类并不重要的官职,在近代已经逐渐落伍于时代的山西,为锐意进取的张之洞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  相似文献   

4.
在从前,一般中国读书人的姓名、表字、别号、官职、谥号、称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礼节,都有相当细致、相当明确的规范和用法,是不能任意胡来的。近几十年来,这一切全都被打乱了,许多不合乎这一起码条件的粗鄙现象大量而严重地存在于所谓的"文艺"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南茶陵。四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历任编修、侍讲、侍讲学士等职。翰林院地位虽高,但不预政事,但李东  相似文献   

6.
各种新闻媒体要报道宣传人和事,许多文章要记叙或议论人或者事,都会碰到称人和称物的问题。称人,是对所称之人的名衔、身份、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用极简单的语词所做的注解或说明,这一般体现在各种称谓及所加的附加语中。如“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其中,“导演”、“先生”都是称谓:前者,标明的是头衔与职务,后者是一种尊称,也表示一种人际关系。而“著名”,则是称谓之前的附加语,表明的是一种评价。称物,与称人有类似之处,它是对事物的某种称呼及加于其前或其后的评价性描写性  相似文献   

7.
先生与太太     
中国人的称谓恐怕是世界上最复杂而有趣的了,这不仅因为中国的古人与今人在称谓上有许多不同的习惯,而且同一时代的人也有从多种角度得名的缘由。于是中国人除最通行的姓名和人们习惯上喜用的尊、贵、贤、哲、公、老、先生、足下、阁下等敬称和微、贱、卑、敝、庸、愚、学生、在下、不才等谦称之外,还有称表字、别号、室名、郡望、排行等的习惯,官僚又有称官职、谥号的讲究,帝王  相似文献   

8.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名字称谓很多;他的出生有种种传奇的说法;他的著作“说不出”(鲁迅语),却对三教九流都有启迪作用;他晚年当隐士,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传说活了一二百岁。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老子的官职、思想作一些思考和研究,期望在当前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抚顺市档案局征集到清末进士、翰林院侍讲学士世荣的一张老照片,此照片摄于1923年,距今已有90年。世荣1860年出生于抚顺金花楼村,是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步入仕途后,他相继担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专职为皇帝讲解经史及编修皇帝每日言行录,是光绪皇帝的近臣。1906年,世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9,(9)
"恶人"在云南话中,既有能人的意思,也有不近情面之人之意. "报业恶人"之绰号和"防火防盗防老孙"之调侃的孙学敏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以"铁腕"改变"温吞"的报社气质,并勇于在报业大战中"亮剑";有"报业斗士"之称谓和"这人是为报纸而生"之评价的孙学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报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精神,对报纸事业孜孜不倦.在其带领下,<都市时报>过关斩将、一报倾城,<昆明日报>也在向"中国西部最好的党报"前进.  相似文献   

11.
称谓名称,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符号的一种类聚系统。它架设了许多框架,你属于哪种框架,就去用哪种称谓名称。称谓名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公用的,不属于某个人专有。  相似文献   

12.
称谓名称,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符号的一种类聚系统。它架设了许多框架,你属于哪种框架.就去用哪种称谓名称。称谓名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公用的,不属于某个人专有。  相似文献   

13.
对于爱书之人,书店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一片福地. 对于爱书之人,书店是四季都有花开,都有果结的园子. 对于爱书之人,书店是一场宴席,总是飘逸着诱人的芳香.  相似文献   

14.
对于爱书之人,书店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一片福地。 对于爱书之人,书店是四季都有花开,都有果结的园子。 对于爱书之人,书店是一场宴席,总是飘逸着诱人的芳香。  相似文献   

15.
李刚 《中国档案》2015,(1):78-79
清宫剧《甄嬛传》的持续热映,使剧中主角"甄嬛"广为人知。观众十分渴望了解甄嬛人物原型在历史中的真实情况,本文即将这位原本隐匿在历史背后的幸福女人推向前台?——?她就是雍正之妻乾隆生母钮祜禄氏,钮祜禄只是其姓氏,史料中没有钮祜禄氏名字的任何线索,而人们多用封号称谓她,她曾被封为熹妃、熹贵妃、孝圣皇后、崇庆皇太后。这位康熙帝赞为"有福之人"的女人在清代宫廷的众多女性中并不引人注目,远没有像孝庄皇太后、董鄂妃。  相似文献   

16.
自东汉建立之后,统治的君主除了通过侍讲这一特殊教育方式来加强对储君和君主自身的教育外,亦不忽略对宗室、外戚和贵胄子弟的教育。自明帝开始,尤其注重对其的管理和教育,不断地摸索教育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历代太师考     
李治 《大观周刊》2012,(11):53-53,69
太师是中国古代名义上最高的官职,由君王的师傅演变而来.从殷周时与太傅、太保并称三公,到汉魏以来为上公,南北朝隋唐称三师,北宋末年直到明清仍称三公。是在宰相之上的?荣誉官职,而太师在班次上又在太傅、太保之上鲁担任太师一般都是国家的重要大臣。在生前授予太师职衔的大臣在每个朝代都非常稀少。  相似文献   

18.
自东汉建立之后,统治的君主除了通过侍讲这一特殊教育方式来加强对储君和君主自身的教育外,亦不忽略对宗室、外戚和贵胄子弟的教育。自明帝开始,尤其注重对其的管理和教育,不断地摸索教育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姜晗 《图书馆论坛》2022,(12):66-73
文章以19世纪90年代为起始,以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讫点,研究期间图书馆馆长称谓的使用与变化。基于晚清图书馆章程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晚清时期图书馆掌管者的称谓,并对民国期间政府文件中的馆长称谓和144所图书馆的馆长称谓进行整理,统计不同类型图书馆馆长称谓的使用情况,分析清末民国时期馆长称谓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维成 《大观周刊》2012,(33):193-19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