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中主要探索超声波辅助联合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同时对八角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选,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联合确定八角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粉碎度是80目,超声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30。随后再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此时,提取得到的精油量最大,为八角茴香油进一步研究奠定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璐  张蕾 《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3):275-280,347
为找到一种高效、环保、具备工业化潜力的无患子皂苷提取新方法,先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无患子中的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类型、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皂苷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关键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出最具工业化潜力的无患子皂苷提取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7、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 h,在此条件下无患子皂苷的得率为21.56%,比加热回流法高44.02%,且提取时间更短、提取温度更低.研究表明,超声辅助加热回流法是一种具有工业化潜力的无患子皂苷提取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影响超声波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四个因素: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料液比、pH;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40min、乙醇浓度为70%、pH为4。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优化柚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法的影响因素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进行优化,以柚皮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得到超声波法提取柚皮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7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g:ml)1:30此条件下柚皮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28%。故得出结论超声波法更适合用于提取柚皮中总黄酮,且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海带为原料,采取热水浴提取法探讨海带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方法,探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pH以及料液比对于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得出海带多糖提取工艺在料液比1g:40mL的条件下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5h,提取pH 8.0。在此最佳工艺组合下多糖提取率为5.41%。  相似文献   

6.
文章优化了八角茴香莽草酸的提取方法。分别考察了单因素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8(g:mL),超声波功率190W,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53℃。在最优工艺下分别测定了桂西地区不同地方八角茴香莽草酸含量,结果表明大新的样品含量最高,达到8.21%,隆林的样品含量最低为5.87%。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河南野生红菇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选用4因素3水平进行实验,利用Design Except 8.05b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探讨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红菇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92℃,提取时间为157min,液料比为54ml/g,提取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实用,适合红菇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用微波辅助萃取万寿菊残渣中的挥发油,并对挥发油抑制活性实验进行了研究,应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料液比、时间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确定抑菌最优条件:在料液比1:6、微波炉功率为中火时,提取60s。通过对MIC的测定,得到微波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对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最小,对大肠杆菌的MIC最大。  相似文献   

9.
郑湘  郑可利  杜燕治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09-211,214
针对草珊瑚(三明)中反丁烯二酸的提取工艺的研究,采用超声波法进行优选,用液相色谱法(测量条件:Agilent 1200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比例为(2:98),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8nm,出峰时间为1.471min)测定不同条件下样品的吸收峰,以吸收峰大小为指标定性分析从而确立单因素设计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研究5因素(溶剂浓度、pH、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温度、料液比)对草珊瑚中反丁烯二酸的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最终确立了最优提取工艺:溶剂浓度70%;pH=4;超声波功率50w;超声温度50℃;料液比1:35,提取时间为40min。通过该实验确立最优工艺提取效果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在茜草中提取茜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茜草多糖的含量为指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实验设计,对提取茜草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茜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h,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0。结论 :本实验为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用提取茜草多糖的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多糖、氨基酸、无机元素是其的主要化学成分。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的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这四个因素对五味子多糖得率的影响,从而得出五味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响应面法在优化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方法:以灯芯草多糖的产率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分别对水提法中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提取时150min、水料比20:1,此条件下,灯芯草多糖的提取率为1.431%。结论: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80℃、提取时150min、水料比20:1,此条件下,灯芯草多糖的提取率为1.431%,可以在运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影响烟草浸膏提取率及感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浸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为研究提取条件对感官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条件对烟草浸膏中性香气成分有较大影响,对再造烟叶感官质量各项指标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王宁  赵明 《青海科技》2007,14(3):27-30
采用试管法对柴达木盆地大叶白麻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预试,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叶白麻叶中含有酚类、鞣质、糖及其甙、黄酮及其甙、强心甙、内酯、香豆素及其甙、挥发油等成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D3C2B2A1,即温度6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40、时间1h。  相似文献   

15.
水浴法是一种多糖常用提取方法,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以黑木耳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选取提取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黑木耳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液料比为50.20:1、提取时间为7.02小时、温度为70.1℃时,黑木耳多糖提取效果最佳,多糖得率达18.95%。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对甘草多糖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测定甘草多糖提取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甘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90℃、料液比30倍、提取时间0.5h,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玉米胚芽油中α-生育酚,研究了提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4,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120min时,提取效果最好,提取出的α-生育酚浓度为73.83μg/mL,酸价为3.08mg KOH/g。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微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藜芦醇的含量,并以白藜芦醇的提取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对微波辅助提取法(MAE)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经过正交实验得到从虎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辅助作用时间15 min以7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30,微波辅助功率为500W。结论:该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沙棘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用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温度为75℃,料液比为1∶8(W/V)。结论:该提取工艺为沙棘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