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建国初是发端时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局限,但就总体格局而言,却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起步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半期,研究者并未真正有意识从地域文化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但是梁启超、王国维特别是陈寅恪的研究却已基本确定了本世纪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1949年后至197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本质上的变更。在十年浩劫期间甚至数量上也呈倒退趋势;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特别是最后十年,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唐代文学可谓一个热点,论著层出不穷,并且波及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张九龄的岭南诗歌主要从三个方面书写岭南地域文化:描绘岭南壮美的山水景色,吟咏岭南珍奇的动植物,展示岭南独特的乡土风情。在岭南大好山河和独特人文的激荡下,诗人和岭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以诗歌为载体,在其岭南诗歌的地域文化书写中寄托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怀人之感、仕途之思和归隐之情,为岭南地域文化增添了一份人文魅力,对构筑岭南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唐代隐逸与唐诗之间的关系是唐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学界不乏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仍有待更深入的探讨,尤其是需要在理论层面系统地揭示隐逸现象的实质,并且在此基础上认识它对唐诗发展产生影响的真正机制。  相似文献   

7.
漫谈唐代的音乐与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诗歌鼎盛,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封兰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06-107
作家们在叙述自己小说空间时,总自觉或不自觉地渲染自己生活过的、有着浓厚感情和深刻体悟的地域及其文化氛围。作家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地域文化,其创作本身也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总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著名作家李琦的《李琦近作选》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李琦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深受多重文化质素濡染,使她的诗作兼有灵性美与理趣美.李琦的诗歌蕴含了多重黑龙江地域文化元素,包括具备明显黑龙江特色的地理表征、节候表征和审美表征.黑龙江地域文化表征在诗人适度的隐显意象、营造意境中得到全息化的呈现,映现出诗歌文本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 ,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 ,诗歌鼎盛 ,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 ,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 ;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 ;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 ,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唐代送别诗的题式丰富多彩,是唐代诗歌艺术的重要表现。唐代送别诗的题式大致可以分为“送别”、“留别”、“赠别”、“奉和”、“赋得”、“联句”、“兼寄”和“不及”等八种。不同题式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差异,但都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历史上最强盛时期 ,也是民族融合的高潮 ,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了唐朝的繁盛。本文想透过唐诗中出现的胡姬的前后变化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造境,即诗人将自己在生活中所产生的真切感受与典型性的意境融合起来。二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这二结合起来,使唐诗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唐代送别诗的手法是多变的,有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在送别时,诗人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丰富的,有劝勉安慰;激励鼓舞;揭露批判等。这样蕴藉深厚的送别诗,颇能触及人的心灵,极耐品味。  相似文献   

17.
中晚唐时期,怀古诗创作蔚为大观,是中国古代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唐代社会的特殊现实相关,更取决于中国化的大背景。从初盛唐诗人的零星写作到中晚唐创作的形成风气,以及今昔对比模式的构成,都充分说明了这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唐诗的诗歌达到了新的高度,言说方式更圆熟,但在处理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上,及诗的内在和外在音乐性等,应该有新的尝试。何夕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哲理性思考,其基调是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与人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9.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20.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