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却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对启发的认识出现偏差造成的。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归结为“问答式”教学,而忽视了运用启发的关键——教师引导的步骤、角度,就好比相声中的“抖包袱”。这一点我是经过一次惨痛失败后明白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专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政洽课教学,如何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素质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启”和“发”相辅相成因果关系作了表述,即“启”是前提条件,“发”是必然结果,无“启”就无“发”。换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求知而又不知,想说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却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对启发的认识出现偏差造成的。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归结为“问答式”教学,而忽视了运用启发的关键应是教师引导的步骤、角度,就好比相声中的“抖包袱”。这一点我是经过一次有趣的公开课后才明白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启 发式的教育思想 ,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孔子主张“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是学生发愤学习、积极思考 ,想搞明白又还没有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 ,这时正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把问题搞明白。对教师来说 ,这就是“启”。“悱”是学生经过思考 ,产生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 ,这时正需要教师去指导他们把思考的成果表达出来。对教师来说 ,这就是“发”。孔子认为 ,若不造成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 ,就不能进行启发式教学。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起 ,我国教育界积极开展了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成果 ,形成具有我国特…  相似文献   

5.
所谓启发式,就是让学生有求知要求和想说的欲望。启发的要害就是“求”和“欲”。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思维,变“让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呢?近几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早在古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就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的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要施加压力.指明学生的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从古代的启发式教学经验论述中不难看出: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怎样“引“,用什么方法“引“才能恰倒好处呢?……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需要,就不会引起思维.古代教育家孔子在长期教育经验的积累中,将它总结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愤”是欲求明白而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也就是说,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就要创设一个欲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又说不出来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思考,在学生经过紧张思考而不得时  相似文献   

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涵义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孔子的这番言论作为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所在,揭示了启发的本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耀东 《考试周刊》2010,(26):133-1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思想结晶。然而,也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切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含义和价值启发式教学理论,源于我国春秋旧中国时期,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于启发式,有人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称为启发法;也有人认为是一个教学原则,称为启发式原则。但从它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范围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一种方法或原则的范畴,应该是一种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孔子论述启发式这各种教学理论时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对待问题,教师应先让学生思考,思考之后,仍然领会不了时再去指点他;当学生经过思考,有所领悟,想说又…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法是课堂教学提倡的主要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使用启发式则是个难题 ,要么是教师“启”而不“发” ,要么是觉得启发式费时费事 ,干脆灌还方便。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一方面强调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使用启发式的前提和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 :一、依据学生的生活积累是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如讲《枣核》一课 ,问及“枣核”和对“游子思乡之情”这两者有什么联系的问题 ,学生就不甚理解。但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  相似文献   

12.
“启发”二字在我国源于《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郑玄作注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朱熹也作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乃是教师当学生想弄通而未得,想说出而未能,即在他们“心愤  相似文献   

13.
孔子启发式教育对德育的借鉴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孙迎光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首创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现代教育学中“启发”一词就来源于此。“愤”是指学生积极思考,想弄通而又没有搞通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思考问题,帮助学...  相似文献   

14.
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现略做总结并就教于方家。一、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想”说话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从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入手,转变教学理念,努力使学生树立“想”说的意识,真正让学生“想”说话。首先,让学生有“说”的欲望。为了向学生讲明“说”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列举了诸葛亮舌战群儒,促使蜀吴联合抗魏,周恩来在万隆会发表精彩演说,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应有地位等例子,使学生懂得“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狮”的道理,让学生逐步明白口语表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首创了启发式教学。他总结出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因为不满足。想前进;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实际上。启发式的特点就是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说,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创造条件.这种“愤”和“悱”的境地很重要。老师上课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处于“愤”和“悱”的境地.本文中笔者将一例习题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以前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时,学生常常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取积的近似值时要把积求出来,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在取商的近似值时,却只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不一定把商完整地求出来)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同化接纳新知的能力不强。教学中,我们要对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精心铺垫,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原型”,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一个坚定的生长点。首先,安排一组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复习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3.126(保留一位小数) 6.2543(保留两位小数) 3.64251(保留三位小数) 然后,一边出示“6.254■■■■(保留两位小数)”,一边口述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七位小数,它的小数  相似文献   

17.
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 ,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主张 ,其意思是说当学生实在思考不通时 ,才去启发他 ;当学生欲言而又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时 ,再去开导点拨他 ,这大概就是启发式的来源。孔子之后 ,《学记》里记载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主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要诱导、勉励学生发奋努力读书学习 ;不能对学生采取强硬办法 ,要开拓他们的思想 ,不要越俎代庖。可见我国古代人对启发式教学方法 ,已有了较精深的认识和运用。我们今天在教学过程中 ,也在继承和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实质  “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中“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其本义包含四个基本观点 :其一 ,“启发式”教学要选择最佳的施教期。所谓“愤、悱”。按朱熹的解释 :“愤者 ,心求通而未得之状 ;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答其辞” ,即学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 ,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处在这种“愤、悱”心理状态的学生 ,其大脑思维异常积极活跃 ,也亟须教师引导。如果教师此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和“发”的引导 ,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谈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 ,是进行思维的表现 ,教师要抓住良机 ,用点石化金之术 ,得当启发 ,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能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这正是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也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体现。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极其丰富 ,反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的成败 ,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启发” ,同时也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周广文 《陕西教育》2004,(10):32-32
对体育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懂”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想”,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掌握了原理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才能体现教材的范例性。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