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晕轮效应”是社会认知心理学中研究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对某事物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对其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社会学家认为,“晕轮效应”广泛地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并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微妙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人际关系,这种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体育运动提供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推动着体育科学研究迅速发展。随着新学科、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社会心理学正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它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中的作用正引起人们的注意。所谓人际知觉的“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晕轮效应”对于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产生着极其微妙的影响。人们对于一个人最初的整体印象往往影响到人际之间的关系及工作、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晕轮效应”与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晕轮”是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冰晶的折射作用,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一种朦胧光圈,又称“日晕”或“月晕”。它是宇宙间的一种自然现象。“晕轮效应”是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对某事物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对其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晕轮效应”广泛地存在于人  相似文献   

4.
“晕轮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显。根据“晕轮效应”的特点及其影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做教师的基本道德和素养.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会不自觉地对一些学生产生偏见、偏心、偏爱。造成这一原因从心理角度来追究的话,是受“晕轮效应”的影响所致。所谓“晕轮效应”是指个人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就是说看一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一点突出,而掩盖了这个人的其他特点和品质。被突出的这一点起到了类似晕轮(月亮周围有时出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手段,在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中提出“三步法”:自主法──互助法──实践法和在体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三效应”:轮晕效应、共生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从而为提高“自我封闭”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心灵之间的影响,而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的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当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需要,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班级管理.笔者从多年班主任工作总结中,认识到要多尊重学生、多关爱学生,多信任学生,才能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更好的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8.
影响体育教学的心理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 ,除与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技能基础、教师水平、教学环境、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有关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心理因素。本文以兴趣效应、竞赛效应、情绪效应、反馈效应、晕轮效应、首因和近因效应以及激励效应七个方面阐述心理效应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一、兴趣效应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学习对象或参与其学习活动的倾向。而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效应则是对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或练习的迫切性、期望性与愉快性。一谈起体育课则面露喜悦 ,一见体育老师有一种崇敬和仰慕感 ,以致形成一种学练体育的强大动力 ,在推着自己全方…  相似文献   

9.
理论研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往往主观因素较多,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即偏见,这种偏差会影响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甚至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对学生产生偏见的若干现象,提出了克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和不良的刻板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实习中的“晕轮效应”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晕轮效应”的特点和对体育教育实习的影响,阐述了实习体育教师同样做为体育教学的组织和主导,如何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争取优异的实习成绩。  相似文献   

11.
<正> “光环效应”,是指由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如何,并进而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晕轮效应”。如看到一个人穿着整齐清洁,就往往认为他做事细心,有条理,甚至负责任。反之,若对某个人的印象欠佳,则往往也忽视了他的优点。电影和戏剧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光环效应,主角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论认为: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主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处理得如何, 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体育教师主张合作式、民主式的体育教学, 就应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3.
一、气氛效应气氛效应原指由于某种刺激或刺激方式与行为有习惯性的联系而产生不适应的现象,后来的研究认为,它实际上是一种总体关系效应。即由于事物间关系所造成的总体气氛对人的行为改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气氛的构成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有课堂组织、人际关系、情感体验、师生仪表、交谈举止、场地设施等等。诸因素从各自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均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因素如果教师应用得当,形成积极地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情感环境,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实现理想地救学效果。反之,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形成不良课堂气氛和情感环境。阻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把握“气氛效应”即力求创造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而形成的教师和学生相互认识、理解、情感的亲近与信赖的关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对于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有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及影响。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其特有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特点,形成了开放性和师生交感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这就给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关系带来一定的难度,以至于产生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堂的师生关系指的是,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产生和存在着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体育课堂,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在对创建学校体育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影响学校和谐体育课堂构建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实和构建学校体育和谐课堂的举措,旨在为实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国华 《精武》2012,(17):92-92,94
新体育课程需要新的评价理念与之相适应,也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本文的评价方案虽说在某种意义上有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但它同课程评价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只是试图通过施行校运动员等级制“晕轮效应”能为体育教学课程评价改革提供有力保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正确认识评价体系的建立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常常有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有调查显示,当前中学师生关系的总体状况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自发组合群体”的练习效应●孙立平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1924年~1936年的霍桑实验中提出了“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概念,它是指由学生自发组成的活动群体,这种群体无明文规定的目标与职责分工,是一种缺乏稳定结构及明确规范的团体,参加成员具有相似的人际关系特...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源于师生间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语言沟通,心理沟通和情感沟通,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相互协作,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推动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并不是无动于衷的 ,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 ,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这种主观体验就是情感。情感能直接转化人们的学习动机 ,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爱因斯坦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本文通过情感因素的研究 ,探讨体育教学中情感效应对学生的影响。1 采用自然观察法 ,探求情感教学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可建立稳定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在不同系、班中挑选了年龄、性格、特征、运动基础与接受能力差不多的 2 0名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是在不告诉的情况下进行 ,其中 10人为受试者 ,10人为对照者。我们与受试者有意识保持经常性接触 ,并用亲切和谐的目光追踪每一个学生的行为。通过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锻炼与生活 ,洞察他们的情绪 ,捕捉良好的教育时机 ,用一颗“母心”倾吐出对他们的要求 ,使各有其特殊心理的学生产生心理相容 ,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在情感的旋涡中把办法告诉他们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功欲望。对对照组的学生虽然也是以情相待 ,但接触不频繁 ,故产生锻炼情感和思想情感反差较大。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