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看《对话》原创初衷与社会解读的反差? 高名潞(美术批评家,美图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教授):个人创作初衷与社会解读有差异的很普遍,但相差这样极端的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2.
栗宪庭每天打太极。晨起后在书房里站定,扎马步,运气。少有的没有雾霾的日子,他就转移到院子里。每次打完一套动作,六十五岁的栗宪庭总会觉得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3.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电影便曾经入选戛纳,但直到第五代导演进入戛纳电影节的视野,才开始打开局面。陈凯歌导演在1993年凭一部浓墨重彩的《霸王别姬》摘得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十年风行抢占了一个至高点。而几乎拿遍了所有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张艺谋,惟独在戛纳影展没能折桂,1994  相似文献   

4.
春节记忆     
《档案与史学》2011,(2):F0003-F0004
用一个“主题词”来形容过春节,人们很自然地会用上诸如“团圆”“喜庆”“欢乐”之类的形容词。本刊选取了一组上世纪50到80年代拍摄的“春节活动”的照片以飨读者。除了上述不变的主题词之外,我们在细细品味这些历史老照片的同时,或许还能“咀嚼”出不同过节场景蕴含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华辰春拍新闻发布会上,见到几件有意思的小画,均为一些当下美术界知名人士的早期作品,尺幅不大,画面也不复杂,估价也不甚高。这种作品通常为各类收藏者所喜爱,属于易为拍场制造活跃气氛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金树华 《中国广播》2010,(10):47-49
今年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诞生70周年,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得到中央电台和国际电台前辈们指点关照的情节,可以说恩师教诲的一桩桩、一件件都铭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7.
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明星”不比现在少。那时他们都叫“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自称是甚么“家”的。采访他们的记者不多,他们也不跟记者吵架、耍大牌,更没有动不动就跟记者打官司的。采访他们,跟采访别的人物,感觉上没啥区别。那时我在记者站,整天往县里跑。就在县里,我还“碰”上并采访过几个影视“大明星”。我采访方舒,是在一个县剧院经理的单身宿舍里。那时方舒正跟一个歌舞团在这家剧院演出,我想采访她,就跟剧院经理说了,经理去问方舒,方舒一口就答应了。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我们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方舒已经很红了,刚拍了…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青年记者》2006,(18):80-8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崛起与发展,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电影记录片式的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更大地发挥了电视传播现场感强、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是在国际性的各种传播媒介竞争中,电视新闻“走自己的路”的成熟标志。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艺术档案的文史价值,以及保存社会记忆的内容与方式,并结合相关案例,研究探讨艺术档案再现社会记忆的方法路径,为完善艺术档案理论体系,推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艺术档案的价值,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前卫"?<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军队行军时在前方担任警戒的部队.事实上,现在人们通常把超越时代潮流说成是"前卫",如前卫艺术等.编辑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本应是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为什么说编辑不能太前卫呢?  相似文献   

11.
王晓明 《视听界》2010,(6):120-120
广播是我的第一份职业新闻工作,我人生的2字头,几乎都是在广播生涯中度过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出去采访,肩头斜挎着一台比现在的手提电脑还要大而笨重的德国造"大乌盒",里面藏着一卷巴掌大的磁带。"大乌盒"的录音效果是没得说的,高手如同事老黄,室外也能用它录出棚里广播剧一般的音效。但是,如此笨重的家伙,速度是无法兼顾的。记得本人最快的一次"现场直播",是采制李政道博士受聘为苏州大学名誉教授的录音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从1950年代的自由主义沙龙,到了1960和1970年代时,台湾民主运动出现,紫藤庐又变为岛上党外运动的聚会场所。而今天,它成了一个说茶论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在构造愈加完整化、多元化且结构化的数字记忆的同时,却也逐渐忽略了文本世界中潜在的人类情感、审美趣味和符号价值.档案艺术主张从真实的历史中构建可用于人类解读的记忆,以社交游戏Second Life为例,从观感、文本和记忆出发,分析档案艺术的主要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利用复制技术,认可记忆无序所固有...  相似文献   

14.
艺术团体档案是指艺术团体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在上个世纪80年代,艺术团体广泛开展了档案工作,而且有的艺术团体搞的很不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团体,档案管理水平与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  相似文献   

15.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在资源建设层面围绕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的采集展开,对于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和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记忆资源具有可建设性、动态性、再生性、重复性、价值的潜在性等特点。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开展20余个专题的特色文献采集,积累了大量原始影像资源和照片、实物、非正式出版物等相关资料。初期资源采集以自建为主,合作共建为辅,随着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作共建的深入开展,将逐渐形成共建为主、自建为辅的局面。资源组织计划按原始素材级、粗剪后的素材片、经过剪辑创作的成片三个层级进行整理保存。条件成熟时,中国记忆将与全国各地机构合作,整合地方记忆,建设国民记忆分享平台。  相似文献   

16.
集体记忆视角下的艺术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档案是一种社会(历史或者集体)记忆,它以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记载方式固化记忆。高等艺术院校构筑集体记忆需要丰富的艺术档案来支撑。艺术档案具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记录性,是构筑高等艺术院校集体记忆的载体。如何把分散、零碎的艺术档案有效地构筑成集中的、官方的集体记忆,凸显高等艺术院校的文化内涵是高校档案部门关注的问题。艺术档案是构筑高等艺术院校集体  相似文献   

17.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王莉 《新闻知识》2007,(9):64-64
笔者一直对戏曲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陕西的秦腔。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西安电视台工作后,每年都参与了数十场戏曲类电视晚会和节目的编导和现场录制工作。多次获得省市有关部门的奖励,其中,我参与组织,编播制作的《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获当  相似文献   

1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书《’85美术运动》,副标题是“80年代的人文前卫”,这个副标题十分准确地点明了80年代“新潮”美术运动的意义。今天,在诸如“798”一类的美术场所,人们对各种各样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20.
朱芸 《云南档案》2010,(2):24-24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粮食严重短缺,国家对粮食采用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实行计划定额,凭"证"购粮。这个证,就是城镇居民的命根子——购粮证。按不同工种,不同年龄,每个居民购粮证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