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文注释中,把“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解释为“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正是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文注释中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这种解释,  相似文献   

2.
“天山共色”是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一个句子。《与朱元思书》被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寥寥144字就描绘出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相似文献   

3.
初语四册《与朱元思书》有两处注释我认为有探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拜读了李恩中老师的《&;lt;与朱元思书&;gt;两处注释的商榷》一文(《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3期),恰巧我对这两处注释也有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5.
一、释课题,明了书信功用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书”是什么意思? 生:信. 师:对.汉语中有一些固定的词语,如“鸿雁传书”“柳毅传书”“飞鸽传书”中的“书”,都作“信”来理解.我们学过的一些诗句如“乡书何处达”“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也作“信”解. 题目《与朱元思书》就是—— 生: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6.
《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课本对“好鸟”未作注释,而在译文中仅将其释为“好鸟儿”。乍看似乎亦妥,但以词训词,却使人感觉到有些牵强。华中工学院出版的《高中  相似文献   

7.
中学课本在文言文的注释上,偶有不妥,特提出六方面商榷。一、当注不注。有的词,似乎很浅显,好象用现代汉语的意义解释就行,因此课本未作注释;结果,学生以今绳古,往往与原义不符。如《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其中“好”字课本未注,学生便理解为“坏”的反义。其实,这里的“好”,是“羽毛艳丽”的意思,《说文》诠“好,也”“(?),色好也。”可见古代的“好”是指颜色漂亮,引申为容貌美。《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鬼侯,商代一诸侯名;子,这里指女儿),《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两句中的“好”都是说长得很漂亮。所以,“好鸟”是说羽毛美丽的鸟,不是指它的声音好听。又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  相似文献   

8.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释“甚箭”为“甚于箭,比箭还快”.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这两句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其他一些古文选本也这样注释和理解.其实,对“甚箭”的这种释读,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9.
“讲中外之故”注释辨正唐遇春“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受法。”(梁启超《谭嗣同》)“讲中外之故”,中学课本注:“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先看“讲”。《说文》:“讲,和解也。”王筠注:“顾春秋时书,但有讲学义;战国时书,始...  相似文献   

10.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中语文教材注释者认为,作者在“负势竞上”前省略了主语“高山”,因而把这句话译为:“(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样,下旬“互相轩邈”的意思也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行三年制初中语文三册第八课《口技》中的“会”,课文中注为“集合”。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会”的注释有十条,第一条为“聚合、集合”意。可见课文注释所取的是第一条。然而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中译为“正好碰上”,乃是按注释第十条“恰巧”、“正好”注,词典上明确标明”书”字,表明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另据《辞海》有关“会”的注释有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关于此句,课后注释为:“此句中的富阳和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教《与朱元思书》就是采用了启发式的方法。第一段,我抠了三处:  相似文献   

14.
学习完课文《与朱元思书》后,我开始对学生进行背诵检查。当一名学生背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时,“无绝”一词脱口而成“不绝”。这时,其他学生在一旁说“无绝”、“无绝”,而我正好阅读到《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与朱元思书》赏析文章的相关语句为“不绝”.便按此纠正说:“不绝!”可此时我又感觉有些不对:此句的前一句尾词是“不穷”,对应的此句尾词会是“不绝”吗?  相似文献   

15.
《〈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谢志民关键词周硕沂,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周硕沂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一文(以下简称周《评》)。据称从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  相似文献   

16.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初语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其中对山水的描写尤其令人称道,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文下注释却有令人费解之处。  相似文献   

17.
庆九老师致力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文化研究,先前只是听说,间或有些交流.今日聆听其执教的《与朱元思书》,不由得肃然起敬.如此睿智的文言文教学,文化气息着实浓厚. 一、解读深邃,挖掘文化元素 语文教师对文本高质量的解读是确保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基础,无论是现代文教学抑或文言文教学,概莫如此.庆九老师深谙其理,慧眼识金,透过文本肌肤,用心琢磨,捕捉到了《与朱元思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化元素:“书”和“人”.  相似文献   

18.
《与朱元思书》还是《与宋元思书》马东震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与朱元思书》是篇除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的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均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  相似文献   

19.
【现场回放】 初二的学生正在上《与朱元思书》。教师以一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导入了新课学习;继而发动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共同解决;接着以问题引领,进入了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20.
黄盛勇 《读写月报》2022,(27):52-56
<正>[教材、文本分析]《短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由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组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此单元围绕“自然山水”主题编排了《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共4组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