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海亭 《英语辅导》2008,(2):105-109
本文根据现代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有关理论论述以动词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认知语法认为动词所表达的概念比其它词类要复杂,所依赖的认知能力也比其它词类复杂,动词所表达的过程常常要涉及其参与者;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所表达的是事件,其中动词的选择决定句子所突显的不同部分,以及句子的主语、宾语等其它句子成份;系统功能语法中对过程的分类也表明动词的选择不仅决定其它句子成份,而且能够体现句子表达所采用的是一致式还是隐喻式。  相似文献   

2.
V-ing形式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它由动词原形加-ing构成,包括V-ing分词和V—ing动名词。V—ing形式可以在句子中用作主语、表语,宾语、主语和宾语补足语、状语和定语等。  相似文献   

3.
动词是强调事物间互动的词,它们把语言这个虚拟世界中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意义。由此可见,动词的意义在句子构造和意义方面均有巨大的贡献。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动词做一个分析,旨在探讨英语中的动词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的。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的语境下,名词通常会发生词类转变并产生意义转变。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突显理论,对古汉语中人体器官名词"足"在动化及意义转变方面进行认知分析,为"足"字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提供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谓语动词是英语中的一种重要语法现象,在历年的高招中,都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知识点。它包括两种形式: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和分词,分词分为现在分词(动词+ing)和过去分词(动词+ed)两种。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作状语是常考题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一种突显主题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一种突显主语的语言。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主题和主语往往都不能等同。然而,现代英语中也出现了许多突显主题的句子,这一现象被称为主题性前置。本文首先将中英文中的主题性前置结构进行对比,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醒人们在习得语言时要注意母语负迁移在这一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短语动词由动词和小品词(介词或空间副词)两部分构成,表达一个不可分割的动词概念。传统语言学侧重于研究其句法特点,相比之下,认知语义学的研究的更能揭示其语义和句法的实质。本文运用认知语义学的基本理论对带"up"短语动词中小品词"up"的语义,短语动词的整体意义以及动词与小品词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这种分析方法对短语动词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或部分地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是英语倒装句动词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前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有一类动词既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当作不及物动词使用时,句子结构中的主语是作及物动词使用时句子结构中的直接宾语,这类动词被称为作格动词。然而,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语法都没有针对这类动词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一种满意的解释。在认知语言学的观照下,主要利用凸显等观点阐释作格动词存在的理据,为我国英语教学在作格动词的教授上提供理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杨俊杰 《初中生》2007,(9):46-47
V—ing由动词加-ing构成,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成分,同时它还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带自己的宾语和状语,构成V—ing短语。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的是经过人脑的认知机制加工后的世界,并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语言的多义性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的体现,在人对世界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中,它与语言各层面功能相互作用,参与并影响着这一认知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水经注》与《梦溪笔谈》中的位移动词进行多义对比分析发现,位移动词的多义性由原型意义经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不断派生出新意义而形成,运用意象图式能清晰地区分出不同意义的不同位移路径。  相似文献   

12.
曹刿生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39-141
试图根据认知语言学、语法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理论,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探讨英语动词过去时的非过去时间用法,并从虚拟和礼貌两个层面论述过去时从时间距离映射到现实距离继而映射到心理距离的语用含义,进一步认识到隐喻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及它在话语中的信息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论旨在指出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并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汇教学的这一特点进行了理论阐释。本运用结构假说、隐喻理论、完形心理学理论阐明了词汇教学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语义的整体化、网络化,更有利于语言项目的识记、编码、贮存和提取。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逻辑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宏观上看,从作为论据的语言现实中推导出论点,又用论点来解释作为论据的语言,属于循环论证的关系。微观上来说,把不完全归纳论证得到的结论假设为真,作为演绎论证的前提,其论证可能是无效的。另外,认知语言学的几个主要的具体观点也存在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邹馨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33-134
受结构语言学影响,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语码转换过程,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对语言形成理解基础上的翻译观。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词汇不是简单的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因此对于词汇的翻译也不能仅仅从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范畴的角度来浅谈词汇翻译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世界观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体验论是当今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派的语言哲学思想。文献中已有很多人讨论过洪堡特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影响。关于洪堡特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还讨论不多。本文从语言的统一性和创造性、语言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语言的语义取向和文化功能以及语言对比研究四个方面对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论逐一作以比较,发现认知语言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方法对一门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国内七种主要语言学和外语类刊物2004-2009年间所登载的认知语言学论文,利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这些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尽管认知语言学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但研究方法与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定性研究比例过高,实证研究所占比例过低。这种状况不利于该门学科的健康发展,国内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应逐渐转向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是以心理语言学为基础来研究语言学的,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整体,语言也并非人类生来就有的能力,语言是客观条件、心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认知语言学已经不再视隐喻为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从本质上认为它是一种认知工具,一种认识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称谓是用来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而其中的职业称谓又可突出的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语教师职业称谓语"园丁"进行相应的解析。  相似文献   

20.
洪琪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13
弗罗斯特的诗歌家喻户晓,究其原因除其寓意深刻外,更有其语言上的独特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象似性角度出发,以皮尔斯根据符号三分法对语言的象似性进行分类为理论基础,对弗罗斯特诗歌的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修辞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仅符合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得到读者的认同,而且还时常超出人们的一般认知模式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