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我认为教师也应该这样: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教,教则须疑。传统的教材观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必须对其绝对服从,而新课程倡导的则是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教师可以在其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新的内容和教的方法,对教材进行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在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2.
翟世英 《学语文》2000,(3):13-13
以单纯、朴素、简洁为主要风格特点的作品,并不排斥细节描写,相反,它往往十分注意描写细节。王愿坚同志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初中第四册),便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4.
5.
整体感知是新大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如何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呢?这一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探对。下面以《七根火柴》为例,来谈谈我是怎样设计教法.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显然,做任何事情,开头很关键。语文教师,上一篇课文的第一节课的开头,可称开课。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尽量寻求有效的方法开课。基于此,我为《七根火柴》的教学,设计并运用过三种不同的开课方法,今付诸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们发现《七根火柴》彩图与课文不符之处有三 :一是背景。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是“整个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天 ,还是阴沉沉的 ,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 ,而彩图的背景画着许多斜线 ,给人的感觉是下着细雨丝。此处与课文不符。二是七根火柴的状态。课文写道 :“揭开党证 ,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 ,干燥的火柴。”在彩图中 ,我们看到七根火柴是并排的 ,但没有堆在一起。此处与课文不符。三是七根火柴头的位置。课文写道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 ,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 ,像一簇火焰在跳。”而在彩图中 ,因为没有“…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学《七根火柴》这篇课文时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组织学生就小说中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展开讨论。在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 ,同学们提出了两点新见解。笔者整理如下 :一、主人公性格塑造的缺陷“记住 ,这 ,这是大家的。”主人公 (小说中的无名战士 )临终前的嘱托 ,表现出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 ,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联系整个故事情节来看 ,同学们认为他忠有余而智不足。理由是 :七根火些是大家的 ,绝不能私自动用 ,在红军过草地缺火的特殊情况下 ,火就是生命 ,关系部队的生死存亡。主人公要是真能为部队安危着想的话 ,在自感…  相似文献   

9.
《七根火柴》单是标题,精确计数——七根,就非同寻常,造成悬念,可见作独具匠心,构思巧妙。  相似文献   

10.
《七根火柴》一文的教学即将结束,一个学生举手发问:“我发现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病句。一个是卢进勇打开从无名战士左腋窝里摸出的纸包时,课文写道:‘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干燥的火柴。’我认为‘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是个病句。因为既然并排,就不能成为一小堆。这样写前后是矛盾的。另一个是,无名战士给卢进勇数完七根火柴之后,  相似文献   

11.
蒋镇一 《现代语文》2007,(10):79-79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以生动的形象、精巧的构思、诗样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这篇仅有两千多字的小说,从几根细小的火柴入手,塑造了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鲁迅先生曾说:“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意思是说人物的眼光、眼神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在不同的场合,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其眼光、眼神表现出来。作家王愿坚深谙(ān)这一点,在《七根火柴》一文作了有力地实践。文中,作者8次描写了主人公无名战士的眼睛,塑造了英雄感人的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尽管作者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睛、眼神,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单调累赘,反而觉得十分感人,异常精彩。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得归功于作者精妙的画眼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特写方式描写无名战士的眼睛,以显…  相似文献   

15.
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教材。然而,虽经修订,仍有不少病句,笔仅就目力所及,一一归类列举,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7.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是语文教师早就秉持的教学理念.可是目前教材所编选的文本有一些是高于、甚至远于学生生活的.这时,教师如何将文本与生活链接起来呢?前一段时间,观摩《九色鹿》的课堂教学,看到了两种结尾,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谢洁琳 《文教资料》2012,(10):45-46
安徒生经典童话《丑小鸭》分别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可见这篇童话的分量。但是,编者对人教版七年级《丑小鸭》一文的删节存在不妥之处。由于有头有尾的童话本身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开头的删节处是整篇童话内蕴完整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教材编选时对《丑小鸭》一文开头的删节是得不偿失的。教材编者对经典童话的删改必须慎重考虑,教师对童话的教学也必须真正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  相似文献   

19.
胡平 《中学教育》2002,(4):18-19,31
还记得自己的一堂语文教学公开课 ,上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让学生在民乐《良宵》的乐曲声中静静地欣赏如音乐一般的优美文字 ,音乐悄悄结束时 ,课堂里一片寂静 ,仿佛沉浸在夏夜的朦朦月色之中 ,我分明看到了几十双清澄宁静的目光 ,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已经渗入学生的内心 ,获得了学生的共鸣。对这一段教学 ,课后有的老师提出了异议 ,认为脱离了语文教学的范畴 ,换言之 ,学生学的并非是语文 ,而是……音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线教师,经历10年课改后,新课程理念已深入我的内心,并自觉转化为我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