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夏季深入,高考状元便会渐渐取代先前受亿人瞩目的高考,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各地政府、各大校园、各种媒体、各色人群,无不会对本年度高考状元花落谁家津津乐道一番,从省(市)级到地(市)级再到县级状元,从文科到理科状元,从裸分到加分状元……在你一言我一语之间,变化着的,是不同年度产生的不同面孔,那些深藏在状元热现象背后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却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加剧,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迅速融入不断发展的社会这个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3.
校园欺凌行为可归结于偏差行为,其成因源自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时,文化社会学成因理论更具有理论解释力.校园欺凌可能产生于风险社会中社会结构的紊乱、个体对紧张情绪的不合规缓释、低阶层群体遭遇主流文化排斥等社会结构成因,并深受个体对它者欺凌行为的习得、个体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过低等社会交互过程成因影响,同时也与个体遭遇标签化和污...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5,(6):31-37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引发了一些思考。针对这一现状,文章通过借鉴教育社会学理论,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负面社会影响的产生缘由、表象、实质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负面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布局失衡、素养培养失效、应用整合失业和监管机制失职四个方面,并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从道德的全面教育、技术的理性教育、文化的形体教育以及知识的社会教育四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教学是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校园内发生频率最高,同时也最为重要的日常教育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在这里集中研讨教学活动问题,无论是对整个教育学术的发展还是对他们自身的学术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需要适切的学科自觉和学科意识。基于当下的生存困境,教育社会学必须重审自身的学科形象,明确自身的学术味道。  相似文献   

7.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曰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解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亦可对"教育万能/无用论"过度教育论"(文凭贬值论)"学校教育消亡论"等论说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理论大厦中,“社会”都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旨趣不仅仅在于解释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始终作为其理论主线而存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更是旗帜鲜明地声称“社会”即其理论建构与公共实践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旨归。以“社会观”为核心视角,围绕“社会”的涵义、价值、变迁、解放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做出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比较,并从现实层面解释两者差异的生产,最后指出两者的理论共性。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券”的实施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本”是布尔迪厄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重读灰姑娘童话,可以把握文化资本的内涵及其第一种再生产方式;再谈马加爵事件,可以进一步发现文化资本的“隐蔽”功能和第二种再生产方式;对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反思则能反映出人们对文化资本的差异的忽视,并揭示文化资本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炼金术角色.古今对照,叙论结合,利用相关理论对经典故事和现实问题进行解读,能够为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而且是影响义务教育公平性和均衡性的难点问题。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获得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运用教育选择功能理论、阶层优势与社会选择理论、教育成层理论对择校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明确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参与社会实践,并通过大学校园文化这一特有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这是大学生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文化的冲突,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往往感到难以适从,以致出现了“问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中,由于社会流动需求、城市家庭职责社会性外化和家长需求,城市小学"托管班"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是目前托管市场性质界定模糊,存在"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等诸多问题和隐患,导致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有必要在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审视"托管班"的显功能和潜功能的积极社会意义的同时,探求提高其服务水平的对策,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学校、社区组织力量开办托管教育,以使城市小学"托管班"良性、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17,(6):23-30
"个性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引发争议的一个问题。民国时期的个性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政治、思想、文化问题。从"个性教育"理论的发展看,这个时期个性教育理论发展经历了个人本位的个性教育、国家本位的个性教育以及科学本位的个性教育变迁历程。这种变化其实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思想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反思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一面镜子。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回应和解答现实社会问题的重要使命,必须将问题意识作为改善现状的突破口。通过聚焦知识供应不力、理论运用低效、理论研究方法论缺位的理论研究问题,揭露"进入"社会缺乏落地、"深入"社会缺乏行动、"超越"社会缺乏理想的实践工作问题,发现自觉性学科意识不强、汇聚式学科人才不足、整合化学科组织体系不全的学科建设问题,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问题意识是包含理论研究层面问题意识、实践工作层面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层面问题意识的系统存在,进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思"危"、思"源"、思"变"即"三思"之道,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光明道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实是社会建构的”这一知识社会学的观点,为探讨古典文化知识教育的式微与重振提供了别样的视角。古典文化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式微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表现为古典文化知识在近代社会转型后被“去合法化”、在学校教育中被“去中心化”,从而使现代教育面临着人文精神萎缩与功利主义盛行的风险。古典文化知识教育式微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后,古典文化知识的政治效用塌缩,且无法与社会对知识的经济效用相匹配。重振古典文化知识教育的可能途径,一是通过知识政治的另类重塑,寻求“常识性知识”与“小传统”的现代性转化,重构古典文化知识在现代生活中的社会合法化地位;二是通过知识教化的崭新启动,在“教育社会”中,回归古典文化知识对社会生活的教化效用,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通共举。  相似文献   

17.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为后人积累了无以数计的关于生存与生活的知识。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的“生产量”更是大得惊人。可是我们知道,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并不是每一种知识都可以有幸走进教室、走上课堂,享受“登堂人室”的尊荣,成为制度化教育钦点的宠儿。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看,“学校知识”并不是一种一般的知识,而是一种“法定知识”,即在教育领域中被“合法化”了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的"分数崇拜"表现为过度关注教育质量的可计算性,过度关注教育结果的可预测性,过度关注教育过程的控制性。"分数崇拜"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生产了大量的"教育废品",此外它还催生了社会中的"利益崇拜",并使得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呈现非人化的特征。现代制度的"合理化"进程所引发的过度追求量化以及现代人"身份焦虑"的凸显,是导致病态教育竞争及"分数崇拜"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9.
近年,奥数教育等各类正规课堂教学之外的“附加教育”之所以大行其道,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分配不公平所致。在这一困局没有解决之前,家长应该澄清并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领悟教育的本质,慎重选择各类“附加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误”与“悟”:从“奥数教育”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奥数教育等各类正规课堂教学之外的附加教育之所以大行其道,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分配不公平所致。在这一困局没有解决之前,家长应该澄清并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领悟教育的本质,慎重选择各类附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