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袁振国 《上海教育》2014,(31):62-63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教书的。" "教什么?" "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等等)。"教师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吗?不是,教师不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而是教人学数学,教人学化学、学语文,归根结底,教书是教人。  相似文献   

2.
陈涛 《考试周刊》2011,(43):93-93
在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下,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体现我们的新教材呢? 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课本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搭起了一座平台。它说明了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弹指一挥间,数学教育已悄然进入"后课改"时代。轰轰烈烈的激情和艰苦涉水的探索之后,摆在前面的路有千万条,但哪条路值得义无反顾地坚持,哪条路值得去冲刺?现在,更需要我们从本原去思考数学教育的真谛。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是儿童,教的是数学。对儿童和数学的理解,构成了数学教学的逻辑本原。2010年4月,本刊刊发的《和谐,让教学更本真》一文,特级教师蔡宏圣提出了"和谐数学"的教学主张,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关注。我刊在2010年9月进一步刊发了蔡老师《儿童基点数学视野》一文的基础上,再次集中刊发该研究团队对"和谐数学"的思考与感悟,希望大家对于"和谐"之于数学教育的意义能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  相似文献   

6.
"再创造"是由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数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显而易见,"再创造"的教学原理对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立思维的能力,都有一定的独创性与积极性,更突出了数学中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必要性.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再创造"时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又该采用何种教学框架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粗浅理解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尤其是数学的课堂教学,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领悟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关注并凸显人在数学领域的认识力和发展力,准确地把握数学的大观点和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融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与结构化的梳理,坚定不移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如何?”等诸多方面进行理性的建构性联结与行为探索,这既是“学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调,也应当成为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处在各种思想与理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数学教学根本性认识的一种认同与坚持.这既是对数学教学有效性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一种基本而又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们在理论层面上的一种引导.  相似文献   

8.
周炳炎 《四川教育》2005,(10):38-38
[教例] 一、引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学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最近,我们班要参加一次"全民健身"广播操比赛.你说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仅仅是弘扬科学精神,而人文精神则很少被提及,从而导致数学与人文科学的过度分离,导致数学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进一步丧失,人文价值被严重忽视,出现了只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中国的数学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既没得到数学的灵魂,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换言之,我们的数学教  相似文献   

10.
方兆玉 《上海教育》2014,(35):20-21
《环球教育时讯》:您曾任国际妇女数学教育协会主席,是研究数学教育性别平等方面的专家。您还曾在全美数学督导委员会发表过题为"穿过烟雾:通过研究和行动去除数学教育的不平等"的演讲。根据您的研究,女生是不是真的比男生数学焦虑感更强,数学能力更弱?我们是否该对男女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经常听到教师说:“我是教音乐美术的,我不会教语言。”“语言活动最难了,不知道该如何组织。”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比较注重儿童的语言学习,而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则忽视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等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如数学、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虽然不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要内容,但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只有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有机交叉与融合幼儿的语言教育,才能使幼儿的语言真正得到全方位和谐的发展。这样做,也是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  相似文献   

12.
教材改革走过10多年,来自一线的呼声不绝于耳。语文自不必说,如今数学又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困局。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一线教师,他们自己也"已经很难搞清楚什么是数学",越来越不知道"数学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几乎是每3年一个周期的教材改革",明摆着告诉我们,即便是教材研制者对教材也并不满意。既如此,又何不放下身段、接接地气?教材研制自有其学科本体的规律,而作为教材的研究者和使用者,无疑是最接近规律的人。  相似文献   

13.
冯爱华 《广东教育》2007,(7):179-180
数学教学,尤其是数学的课堂教学,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我们要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领悟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关注并凸显人在数学领域的认识力和发展力,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融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与结构化的梳理,坚定不移地在"教什么,怎样教,教得如何?"  相似文献   

14.
王传兵 《辅导员》2010,(14):104-104
一次问几位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数学太枯燥了,学起来没意思。"惊讶之余,扪心自问,数学是人类科学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为什么孩子们还那样说呢?但转念一想,学生们的话也不无道理,反复地说教,机械地联系,强制性的灌输,数学还有味吗?数学其实是美的,关键在于教者的发现和创造,而想要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数学魅力,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计算是人生必备的三大能力之一。数学还将成为众多工作岗位的先决条件,就业机会的敲门砖,数学能力将制约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数学究竟是什么?数学教育对幼儿究竟有什么价值?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那究竟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是数量关系。本文论述了通过学习现有的数学内容,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陆佳华 《辅导员》2010,(13):109-109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常规性的行为倾向。新理念下呈现的新型数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灵动而又稳定、常规"的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常规。我们要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由"教"达到不要"教",由"讲解"转为"点拨",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那么,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文化问题正式进入了数学教学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呢?一、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要关注出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确立了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的应有地位,实现了教师课程权利的历史性回归。今天的教师以"决策者"的身份,已经实实在在地拥有了"用教材教"的权利。然而,拥有权利并不等于会用权利。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该如何科学合理地领悟教材精髓,组织数学活动呢? 一、领悟教材编排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在"教"上费心思,在"做"上花力气,却很少引领学生在"读"上下功夫。很多人只强调教师要钻研教材、解读文本,而没有强调让学生走进教材、读懂文本。长此以往,学生"读"数学的能力日益退化,终将难以真正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活,促进知识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