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澜 《中学教育》2004,(7):13-16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但是今天的讨论是起点不是终点,今天的交流不可能马上就形成评价一堂课的具体标准,而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探讨。我今天主要讲四点:  相似文献   

2.
思考一:强化算理有必要吗? 这是一节计算课,一般我们认为计算课的教学应达成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掌握算法,二是理解算理。于是,第一次执教时,在学生交流了各种算法以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一个0,结果就是60”这种算法深入思考: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呢?学生无语。  相似文献   

3.
上学期我参加了骨干教师的教学探讨活动,执教"Stone Age People"一课,后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课上执教本课,算起来这节课前后备课、试上共六次,每次上完都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我在一次次课后反思中前行。概括起来,本节课让我纠结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节课的开头导入,另一个是本故事的呈现方  相似文献   

4.
我校八七届初中生,入学时是经过几所学校筛选后的收底生,入学后又按好、中、差三个等级分班。我接两个差班的初三物理课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素质都相当差。其中一个班留级生占84.2%,在初二全区统考中,物理全都不及格,平均分为21.9。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马超同学曾对我说:“我算看透了,现在没有人再看得起我们了。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一天六七节课,都是听老师干巴巴地讲,早听腻了。”学生历来在初二开始学习两极分化,而物理掉队往往加速这种分化。我意识到必须把厌学变为好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生,得到一次表扬,他可能会一生一世记住;而受批评十次,他可能仍旧是屡教不改。去年秋季,学校安排我接手一个无人愿教的问题多多的差班。我没有像人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样“烧”学生,只是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表扬台,便开始讲我的课了。不是我夸口,我讲的语文课是大家公认比较生动有趣的,但是,专心听课者少,讲闲话者多。我一点也不发作,装作没看见一样。等下了课,我便把上课时专心听讲的几个学生的姓名写上了表扬台。第二节课,专心听讲的学生剧增。课后,我又把认真听课,还动脑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姓名写上表…  相似文献   

6.
吹号的启示     
启示,可以从生活中获得;启示,可以从批评中得到;启示,可以从某件事中得到;启示,也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以前,我练习圆号的时候总是马马虎虎:练一个曲子,吹一次算一次,很不细心。妈妈问我练得怎么样了,我总是说:“差不多了,再熟悉一点就好了!”几次之后,妈妈总是忍不住训斥我:“为什么不能吹好,一点一点加起来就是差好多!”可是,每一次我都把她的话当成耳边风。有一次,妈妈送我去上小课。课间,我一不留神就开了小差,吹着吹着竟然不知道吹到哪  相似文献   

7.
在对《认识液体》一课的磨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一个细节考虑不周到,就可能使这节课逊色许多。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实验器材少,不可能为每个组准备一份实验器材,再说学校就我一个自然老师,教了这个年级的课,还要赶着教另一个年级的课,所以课前、课后根本没有时间为学生摆放材料和收拾材料。教《摆的秘密》这一课,总是由我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 上学期,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尝试,效果居然不错。现总结如下: 课前,我在操场边的单杠上并排系了两根绳子,在一根绳子的下端栓一根短栎木棍就成了一  相似文献   

9.
3月3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的数学课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上课开始。我复习了估算,让学生估一估算式算出来大约是几十多。可能是这个题型梅雨婷在前几天学会了、听懂了,所以算得比较积极。我表扬了她。说她比王磊算得快,她高兴极了。由于这节课她的情绪很好,所以听得比较认真.完成作业的速度相对于上个星期要快一些。于是在她主动交给我练习册批改时,我奖给了她一朵她最喜欢的小红花,结果她订正作业的速度也变快了。  相似文献   

10.
心灵阳台     
《新高考》2010,(11):64-64
如果:你好!我是一个高五的学生了,和一群高四的学生坐在一起我都会很不好意思。以前补习班的同学比我考得差的也有,然而终究没有人再选择复读一年,不知道是他们选择得对呢,还是算我有些斗志和勇气。我也不是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不进位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中计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计算课的教学应达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掌握算法,二是理解算理。于是,第一次执教时,在学生交流了各种算法以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一个0,结果就是60这种算法深入思考: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呢?学生无语。尴尬之余我只得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葛小仙 《江苏教育》2007,(18):41-41
对于计算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感叹:计算课没什么好上的,除了算题还是算题,枯燥无味。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新课程下的许多教师上计算课时过于简单,让学生自主尝试、交流校对后新授就结束,此时学生只是基本会算但不理解算理。听了特级教师王凌二年级“隔位退位减”一课,让我感触很深。王老师在学生会算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算二十四点     
吃过晚饭,爸爸拿出扑克牌,我们比赛算二十四点。我和爸爸一人拿一半牌,每人出两张,谁先算出来了,这四张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多就算谁赢。比赛开始了,别看我小,算起来一点不比爸爸差。我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着一满荷包问题走进教堂的课算好课,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一个便于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是好教案;一个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案是好教案;常问的学生是好学生,爱问、会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问得很深刻、很奇特,更可能是杰出人才的未来之星。  相似文献   

15.
:我看过你的简历,在美国中国学的学者中,你的求学经历和师承很特别。你刚才讲,您跟过费正清,听过列文森的课,最后从魏斐德教授那里取得博士学位。我们一般将费正清与列文森算作一代,魏斐德教授是第二代。:我算第三代,我可以算费正清的学生,也可以算他学生的学生,也可以算他学生的学生的学生。费正清是首先让我对中国感到兴趣的人,而且后来虽然我和他有相当严厉的辩论,但他一直对我特别好,作为学者,我越来越佩服他。我特别记得有一次在哈佛开会,由一个可以算第二代的人主持会  相似文献   

16.
(一) 我教书的时间算起来还是比较长,似乎也有一点“经验”。过去有同志听了我的课,给我一个评价:“板眼多,花样新。”我自己也觉得是这样。比如:五册教材《主席走遍全中国》中有“峨嵋”一词,本来学生早已熟悉,但为了追求花样,我就先写出  相似文献   

17.
人生五课     
最重要的一课所有的人都至关重要上护校的第二个月,教授突然给我们来了个小测验。好在我是个用功的学生,轻而易举完成了这些问题,直到我读到最后一道题:“打扫校园的女士叫什么芽”这一定是教授在开玩笑。我见过那个女清洁工几次。她个子高高的,一头黑发,年纪有五十多岁,可是我怎么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呢?我交了卷,但没有回答最后一道题。下课前,一个学生问,最后一题会不会算在测验成绩里边,教授说,“绝对会算。”他还说,“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所有的人都至关重要。他们都值得你们去注意,去关心,哪怕你们所做的仅仅是笑一笑,打个招呼。”这节课我至今难以忘怀。我也了解到那位女清洁工名叫多萝西。第二重要的一课雨中搭车一天夜里十一点半,一个年长的黑人老妇人站在阿拉巴马高速公路旁无奈地忍受着暴风雨的抽打。她的汽车抛锚了,非常需要有人捎她一程。她已经浑身湿透了,于是决心截住下一辆车。一个年轻的白人停下来帮助她,这在充满种族冲突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闻所未闻的。那人把她载到安全的地方,帮她得到帮助,然后送MostImportantLessonAllPeopleAreSignificantDuringmysecondmonthof...  相似文献   

18.
徐燕 《科学课》2009,(9):12-13
课前,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其他一些教师上这一课的教案,教学过程与教材大体一致:先出示一个电磁铁,再让学生推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接着设计实验方案,修改实验方案,最后实施,得出结论。我决定试一试。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者说课屠毛爱(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小学):在以往的教学中,可能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而更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商品的生活情境,利用"摆图片、摆小棒"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通过动脑想、动手摆、动笔算,由直观的图片、小棒,层层深入,抽象出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其中渗透了"几何直观"的意识,直观了才易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0.
去年参评“小中高”上考评课,我不知自己讲了些什么,是怎么走下讲台的。当我路过其它教室,看到别的老师课上得神采飞扬,活力四射,教学组织环环相扣,真觉得汗颜。我是一个有二十五年教龄的中年教师,怎么把课上得那么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