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直以来,对教师角色与成长定位的描述、隐喻比比皆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对教师角色与定位又有了新发展、新内涵,像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等提法更是成为主流,期待让反思、研究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新方式,寄望教师把角色期待融化为自身个性与风格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教师角色的厘定、期待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教师角色的厘定、期待与重构,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反思绝非自然而然的自动生成,也不是对以往教师角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教师角色厘定和角色期待的基础上,不断继承与创新,不断分解与整合,进而构建职业角色、专业角色、修辞角色三位一体的当代教师角色体系,从而为教师角色带来新生。  相似文献   

3.
教师角色意识研究中,角色期待研究有概念混淆的不足.文章将角色期待定位于社会对教师职业和教师个体责任、能力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责任期待、道德期待、能力期待和技巧期待四个方面对教师角色期待的社会特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教师责任呈现出无边界、无限度的扩大化态势。随之而来的是教师伦理角色、社会角色与专业角色进入超载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教师要被动地承担社会道德模范、校内外管理者的下属、学生总事务的负责人等角色,这成为教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基于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等职业角色扮演的过程机制可以发现,教师职业角色超载主要是由于伦理责任的扩张导致教师角色期待的持续叠加,社会责任的延伸致使教师角色领悟偏颇,专业责任的泛滥导致教师角色实践乏力。与之相应,教师职业角色超载的调适策略为:基于责任伦理赋予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基于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明晰的教师责任制度体系、基于教师角色本质“有组织地舍弃”过度负荷。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行为带来了变化,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给予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而对学生的角色期待还是比较单一或停留在旧的角色期待的局限上。本文从角色理论出发,论述了学生角色期待的意义,分析了学生的角色变化和角色期待,提出了实现学生的角色期待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这是人类教育史进化的必然结果.在教育转型的时期,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冲突,表现在师表形象的冲突、师道形象的冲突和师职形象的冲突.冲突是前进的动力,直面冲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应积极调整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教师培养中介入文化因素;改革师资培训机构,使所有教师都具有在多元文化课堂上从事教学的能力;教师也应主动进行自身角色转换和价值重建,促进传统教师精神与现代教师文化的融合与同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行为带来了变化,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给予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而对学生的角色期待还是比较单一或停留在旧的角色期待的局限上.本文从角色理论出发,论述了学生角色期待的意义,分析了学生的角色变化和角色期待,提出了实现学生的角色期待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初中生对教师角色期待的现状。得出结论,初中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总体较高。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教师角色期待的差异显著,其中,女生在各个方面对教师角色的期待都高于男生,且男女生在师生互动、教学管理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角色期待差异不显著,但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师生互动、生活关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一学生的期待显著高于初二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角色关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形象。时代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多维度角色的扮演,冲突不可避免。教育实践中教师专业角色的模糊定位、孤立无援以及教师专业角色认同无的放矢,从根本上导致了各种不良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因此,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专业角色认同感,在学校结构内部建构合作共同体,在社会层面形成支持的合力作用于教师专业角色,以此塑造和谐、开放、自主的教师专业角色。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本文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前景,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探讨情感教学模式下高中英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教育对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新型教师角色的关键在于形成智能技术与教师之间优势融合和有效互动的运转机制。人工智能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阶形式,教师需要提升角色素养并促进角色创新,发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应对数字化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教师角色的审视有助于教师形象的确立。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隐喻性的教师角色在淡化,工具化教师角色遭到不断批判,专业性教师角色正在逐步确立,而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是期待中的角色。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教师形象的确立对教师身份认同和价值实现更有意义。教师应是一个知识形象、专业形象和示范者形象。  相似文献   

13.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能否顺利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换,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专业发展、教学效果。当前许多新教师遇到了角色转换不良的问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探讨新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新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可以为帮助新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德育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现代德育环境和德育工作本身的变化,对现代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师要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真正实现自己的角色,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环境和德育工作新要求的一系列条件,具体包括:角色意识的明确、角色定位的把握、角色义务的履行、角色权利的运用、角色期待的满足和角色道德的遵守。  相似文献   

15.
李红军  张茂玉 《现代语文》2006,(11):100-101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行为带来了新的变化,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给予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而对学生的角色期待还是比较单一或停留在由教师的变化而带动学生的变化的层次上。这既不利于课程改革。也不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深入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角色期待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们对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师范生这一"准教师"的社会角色缺乏正确认知的现状,本文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期待,并指出体育师资的培训应重视学生的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应从社会角色的培养入手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7.
靖东阁 《中学教育》2010,(11):32-35,46
教师行为文化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专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对实然状态下的教师行为文化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价值取向保守,自身角色偏差;教师行为受到其特殊社会角色的束缚;行为孤立,缺乏合作;教师工作激情衰退,出现职业倦怠等。从历史、现实、教师自身和学校方面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应然状态下教师文化的理性追求:教师应该更新传统观念,转变自身角色;加强自身"修学"之功;走向开放与合作;学校应该完善教师管理,革新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教师角色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灵魂塑造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心理保健医生、家长的代理人等方面。师范生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要经历角色认知定向、角色情感移入、角色行为训练、角色行为形成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师范生教师角色塑造的有效途径是: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强化教师角色意识;重视教育理论课教学,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重视教师的榜样示范,树立师表形象;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教学,形成教师角色行为技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师范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生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生成主要依据三种基本类型的剧本:法定剧本、教师剧本、学生剧本。根据这三种剧本所占的比例不同,教师角色的生成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静态型和动态型两种生成方式。从两种角色生成方式来期待教师的专业角色,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角色理论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每个社会,每一种文化,对教师这个社会角色都规范了一整套角色期待和行为准则,老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都有相关的规定。从角色理论与语文教师角色入手,关注学生地位的发展变化,易于形成教师的行为定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