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沛灿 《考试周刊》2009,(34):96-96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洪卫 《教师》2010,(36):60-6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世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新课程特别凸显和强化了估算内容的教学,有关估算教学方法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估算教学难”的问题却一直在困扰着广大的一线教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下面就谈谈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注从问题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观察、探究、质疑、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实践从问题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数学实际应用的呼声日渐强烈。自从1993年高考正式出现数学应用题以来,应用题在高考中呈现出加大力度,重在考查能力的趋势,应用题的教学也就更加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认为中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以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数学应用的概念及其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数学应用可以看成是问题解决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对象更侧重于非数学领域,但需要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如来自日常生活、经济、工程、理、化、生、医学学科中的应用问题。怎样将实际问题抽象、转…  相似文献   

8.
姜锡春 《今日教育》2007,(4S):46-4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恰当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9.
2000年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提出:要平衡基本技能、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过程性目标之一。2012年《数学新课标》又将“解决问题”调整为“问题解决”,作为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并列的四项具体目标之一,同时特别注重“增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越来越被关注,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呢?  相似文献   

10.
王菊萍 《考试周刊》2012,(36):72-7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与代数”的概念,这是数学课改内容的一个亮点之一。用代数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往往简单快捷,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发挥其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林明珠 《成才之路》2010,(18):28-2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激励学生去参与、去体验的过程。而以问题情境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数学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比较有效的方式,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数学课堂中应用。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到。用以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活动的问题情境是否有价值,是否突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将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值得我们教师作深入的思考。本文即以此为主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陈钟慧 《学子》2013,(12):59-59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的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作出了一些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随着课改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表现才华的空间,如此一来,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数学情境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恰当的情境设计存在于课堂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学情境究竟是什么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情境就一直是一线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也许是新教材对例题情境的突出,也许是《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