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语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智育、美育、德育”三方面分析高校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并做深层次的分析,指出高校语言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有20余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天天“教育”别人,天天阅读“教育”报刊,天天思考“教育”之事,总之,是一个靠“教育”吃饭的人。我整天忙忙碌碌,浮在“教育”的“水皮”之上,对“教育”问题缺乏深入、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闲暇”和“工厂”来说学校和教育之事。闲暇的自由状态使学校缓慢、有思考,教育在此更显促进人的发展。工厂式学校紧张,不容散漫,上学不等于受到教育,更多是接受“成器”的训练。那么,今日我们的学校该怎么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季春华 《新作文》2004,(6):32-32
“要为,先做人”。这是道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传统语教学思想的精华。教育的实质始终是育人而非教术。因而.我们在作中不能只着眼于技能的传授。必须时刻把整个人的培养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引导学生写出自己亲身经历之事,写出想要说的话,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力求在“真”字上下功夫。把“立诚”放在首  相似文献   

5.
为师之乐     
孟子有“君子三乐”说,第三乐为“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认为教育工作也是享受人生快乐之事。教育之乐之所以由孟子提出,与孟子乐于读书并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先秦诸子中,孟子是最讲究读书方法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实用主义思想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观。在教养内容上,关注技能训练、提高各种实用能力成为家长追逐的目标,许多家庭视孩子的能力和成绩为首要之事,把品德教育置之度外,致使责任心、劳动习惯、助人为乐、善待他人、勤俭节约、敬业精神、坚韧顽强等品质,在儿童身上严重缺失,造成了能力的“尖子”与人格的“侏儒”集于一身的怪现象。王和,女,9岁,貌美,活泼,大方,好表现;喜欢唱歌,跳舞,穿漂亮的衣服,讨厌做数学计算题,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做舞蹈家、歌唱家。王和生活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亲均是大专以上学历,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公民学教育课”。教育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美国公民,至少应具备以下17种品德: 1.自律。不仅要做自己认为应做之事,而且要做自己虽不愿意但社会需要自己做的正当的事。2.守信。唯能如此,别人才会相信你说的“我将做什么”和“我不做什么”。3.诚实。在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商业活动和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8.
1906年,王困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备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除了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以外,还要通过智育、德育、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9.
校长要做办学兴校育人的思考者和开拓者,课堂主渠道、教师内驱力、学校精致化、评价多样性等方面都值得认真探究。教育是慢活、细活、巧活,教育重在育“人”,使之成为“人”,而不可重在育“分”。学校工作需多元审视,倡导关注个性、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10.
王玉平 《文教资料》2010,(33):156-158
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的突出要求。在“五严”背景下.教师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必须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尽力把教学的平常之事做精细,平淡之事做精彩,展示教师的“底气”和“灵气”。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操作层面上对究竞该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12,(17):2-F0002
兰州市第七中学建于1944年,是兰州市首批“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现有教职1150余人,学生2200余人。为了真正使教育成为师生的快乐之事,学校围绕“乐成”这一核心理念,确立了“立德树人,乐育乐学”校训与“知行并进,品质发展”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突破和创新,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它要求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生存的场所”,是“生命的乐园”。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认识到这一点很容易,而要做好这一点则很难。做“人”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必须灵活而不呆板,深入而不肤浅,准确而不盲目,适度而不过分。通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着十大误区:误区之一:事必躬亲,唱独脚戏。此种班主任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也不乏实干的精神,但凡事都爱自己亲自去做,惟恐学生干不好、不善于发动全班学生和班干部齐抓共管,只是一味地自己跑前跑后,左右张罗,变全班之事为一人之事。把学生晾在一边,任其置身于外,即使偶而让学生插手其间,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指挥,其结果常常是:事废人累,…  相似文献   

14.
先从“仁”字说起。中国的老祖宗很会造字。“仁”字形为“二人”,意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点评:你一个人独居荒岛,与外界毫无联系,所做之事自然不涉及道德不道德,可一旦与他人有了关系,你的言行就涉及道德了。现实社会中.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须臾离不开道德。道德是认识,也是实实在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技术伴随人类发展历程,但教育基本理论长期对“技术”缺乏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成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新的基本问题。从“技术”视角回顾不同时期的教育,可以发现,技术革新是教育变革的内在动因。在这一意义上,技术逻辑是教育内蕴的基本逻辑,表现在它对不同时期教育目的、课程内容、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影响上。沿着人工智能技术逻辑发展下去,教育有可能走向“成人之事”的反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虽然不能摆脱技术逻辑,但可以进一步彰显人文逻辑,努力取得两种逻辑之间的平衡,着力唤醒人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对自己的认知和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体系时自我的坚守,使人从技术压迫之下解放并成为生命自觉之人,这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最高使命。  相似文献   

16.
隗鹏  卢华清 《山东教育》2014,(10):F0002-F0002
济南市洪家楼小学建成于1950年,前身为山东大学附属小学。建校60多年来,学校以“和为”精神为引领,以“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成长自主化、校园文化人文化”为办学思路,致力于打造“和为”教育品牌,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良性发展之路。师生浸染其中,为有为之事,做有为之人。从建校之初的三人筹备小组,发展到现在的2600多名师生,其“和而有为”的精神处处熠熠闪光。这种“和为”精神正是洪家楼小学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日后的“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中也提倡“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孟庆男 《教育学报》2003,(11):15-18
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是与传统教育根本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人性关怀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它特别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黄兰 《今日教育》2011,(1):66-66
在黄兰的生活中,有三样角色是她不敢怠慢的:公民,知识分子,教师。 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她认为这是人的首要责任。她很喜欢法国的一句名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她关注“两会”的召开,关注中美两国的博弈,关注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关注世博、奥运,关注重庆的两江新区,关注留守儿童。这得益于很久以前一位家长颇为严肃的一句话,“黄老师,你应该跳出教育来看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有创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散见于他的各种重要著作中。他把人性论转到教育论的方法问题上来(说性日受日生日成,屡移而易“未成可成,己成可革”,“习成而性与成之”等),是教育理论上一大进步。他一生教人“须慎天下之师受”。所谓“师受”包括“教以教人之学”和“学以学夫所教”两个方面。王夫之认为教有教之理,学有学之道,在教与学相结合的“师受”中,大有学问。本文初探王夫之论“教者之事”和“学者之事”,以批制继承其教育遗产,并作为对他逝世二百九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