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编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以史诗般的手笔,在荧屏上绘制了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片不仅在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组织、创作、拍摄、编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品格、美学品格与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约请了该片的总编导陈晓卿先生与总撰稿肖同庆先生撰写专文,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同时,我们还约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著名影视学家黄会林先生、著名电视学者朱羽君先生和苗棣先生,分别从历史、影视文化、电视片创作及影像与历史之关系的角度,来深入剖析《百年中国》这一电视学术个案。希望这一个案研究能够给业界、学界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编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以史诗般的手笔,在荧屏上绘制了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片不仅在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组织、创作、拍摄、编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品格、美学品格与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约请了该片的总编导陈晓卿先生与总撰稿肖同庆先生撰写专文,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同时,我们还约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著名影视学家黄会林先生、著名电视学者朱羽君先生和苗棣先生,分别从历史、影视文化、电视片创作及影像与历史之关系的角度,来深入剖析《百年中国》这一电视学术个案。希望这一个案研究能够给业界、学界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柳志华 《新闻前哨》2005,(12):59-60
现代家庭,儿童的父母往往同时外出工作,儿童单独留在家里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这就使儿童与电视交流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受电视的影响也越来越深。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儿童的眼界大开,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各种各样的卡通和动画电视节目最受儿童欢迎,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东方文化故事》、《海尔兄弟》、《成语故事》、《西游记》等等,,电视片播映期间,儿童是最忠诚、最守时也最快乐的小观众。儿童通过电视的多维视角,从荧屏上学到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并不亚于家庭和  相似文献   

4.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编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以史诗般的手笔,在荧屏上绘制了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片不仅在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组织、创作、拍摄、编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品格、美学品格与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约请了该片的总编导陈晓卿先生与总撰稿肖同庆先生撰写专文,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同时,我们还约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著名影视学家黄会林先生、著名电视学者朱羽君先生和苗棣先生,分别从历史、影视文化、电视片创作及影像与历史之关系的角度,来深入剖析《百年中国》这一电视学术个案。希望这一个案研究能够给业界、学界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年会上观摩了张以庆先生创作的《英和白》,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时隔一年多,《英和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多项大奖,说明张以庆先生的创作理念和他的《英与白》在纪录片同行中得到了相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苗棣 《现代传播》2001,(1):64-67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编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以史诗般的手笔,在荧屏上绘制了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片不仅在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组织、创作、拍摄、编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品格、美学品格与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约请了该片的总编导陈晓卿先生与总撰稿肖同庆先生撰写专文,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同时,我们还约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著名影视学家黄会林先生、著名电视学者朱羽君先生和苗棣先生,分别从历史、影视文化、电视片创作及影像与历史之关系的角度,来深入剖析《百年中国》这一电视学术个案。希望这一个案研究能够给业界、学界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许志 《青年记者》2008,(8):49-50
黄旦先生考察和梳理了从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大众传播——美国传播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条逻辑发展线索。其中分歧的缘起便是罗杰斯在《传播技术:社会中的新媒介》一书中所勾勒的那幅“关于美国传播科学历史的发展图”。  相似文献   

8.
方健文先生在1997年第1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撰文指出,学者介入电视,改变了电视节目固有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传播了较高层次的学术观点与社会思想,也使一些节目显示出关注人生与表现社会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对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和《文化视点》两个节目的分析,提出学者介入电视的关键在于找准文化和电视的契合点.可以说,学者介人电视,构成了对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电视的新景观,电视由此被注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思想内涵.就目前的实际运作来看,学者介入电视基本上是对节目的创意策划、撰稿、编导采访、嘉宾主…  相似文献   

9.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编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以史诗般的手笔,在荧屏上绘制了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片不仅在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组织、创作、拍摄、编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品格、美学品格与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约请了该片的总编导陈晓卿先生与总撰稿肖同庆先生撰写专文,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同时,我们还约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著名影视学家黄会林先生、著名电视学者朱羽君先生和苗棣先生,分别从历史、影视文化、电视片创作及影像与历史之关系的角度,来深入剖析《百年中国》这一电视学术个案。希望这一个案研究能够给业界、学界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编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以史诗般的手笔,在荧屏上绘制了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片不仅在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组织、创作、拍摄、编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品格、美学品格与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约请了该片的总编导陈晓卿先生与总撰稿肖同庆先生撰写专文,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同时,我们还约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著名影视学家黄会林先生、著名电视学者朱羽君先生和苗棣先生,分别从历史、影视文化、电视片创作及影像与历史之关系的角度,来深入剖析《百年中国》这一电视学术个案。希望这一个案研究能够给业界、学界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震 《声屏世界》2003,(1):21-23
早想就《南方周末》(2002年4月25日)《崔永元炮轰电视庸俗化》和解玺璋先生的《电视为什么不能庸俗化》(同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边缘性的艺术,在传统意义的艺术系统里一直处于一种无处立身的尴尬境况,诸多的美学、艺术学著作对广播或者电视艺术采取漠视、甚至视而不见的态度。在卡冈的《艺术形态学》一书中虽然划给广播电视艺术一席之地,但也未能展开充分的论证。在奥夫襄尼克夫主编的《大学美学教程》中只承认电视是一种新兴艺术,但明确指出:“广播不过是报道和远距离传送其他艺术的方式。它独特的技术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具有专门艺术的意义。”①钱海毅先生也认为:“从本性来说,电视是一种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媒…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下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先生出版了《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著者高屋建瓴,首先厘清电视批评的概念、标准方法及原则,提出电视批评要注重经济属性、制度审视和全球眼光(第一章)。第二章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述评西方的电视批评理论。后面四章相对偏重实践:第三章论述了电视批评的六大本土对象(豪华、滥情,戏说、聊天、猜奖、破案)。  相似文献   

14.
胡睿 《视听纵横》2002,(6):70-72
在改革开放之初,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除了新闻和电视剧以外,当数大型电视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长期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多少年来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无可替代的“荧屏年夜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3期发表了孙建三先生的《在中国Television为什么叫‘电视’》一文(以下简称孙文).作者通过对我国早期电影教育先行者.摄影家孙明经先生(1911-1992)的介绍.以及对早期的专业刊物《电影与播音》的研究.披露了诸多早期电视研究的史料.作者发现并提炼出中国电视史上值得研究探讨的一系列。第一。的源头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从电视连续剧《牵手》(吴若甫、蒋雯丽领衔主演)首次公开展现了婚外恋题材,并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且火爆电视荧屏之后,同类的电视言情剧《离婚》、《口红》、《难舍真情》等便纷纷粉墨登场,特别是其中有一些明星大腕联袂加盟的《来来往往》(濮存昕、吕丽萍、许晴主演)、《危险真情》(吴若甫、苏谨、陶慧敏主演)、《怦然心动》(普超英、许亚军主演)、《让爱作主》(王志文、江珊、徐静蕾主演)等,一时间充斥电视各个频道。但出人意料的是明星大腕的联袂出演,也没能掀起“再度《牵手》”的热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最有收视率…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电视艺术》1996年第6期以《十年寻路》为题,节选发表了朱光烈先生总结本刊办刊经验的《十年寻路》第一部分《改革的道路》。该刊所节选发表的是《十年寻路》草稿的一部分(已经过作者同意),《十年寻路》定稿发表在本刊今年第1期上,定稿对草稿有较大修改。《电视艺术》在发表这段节录时加了如下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朱光烈先生为全国高教期刊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996年学术年会所写的论文。朱先生在文章中回顾了媒介批评研究从80年代至90年代走过的道路。文中所述主要围绕《现代传播》(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十年来开…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批评话语的建设解玺璋记得是在1994年的秋冬之交,在余情先生的家里,我遇到后来成为文友的吴迪兄。谈起电视批评的现状,我们有许多同感。在那次谈话中,吴迪兄提到国外对大众传媒的研究以及有关传媒批评的情况。这便促成了岁末由《电视艺术》主办的”电视批评...  相似文献   

19.
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继2004年《会诊中国电视》、2005年《2004:中国电视关键词》获得不俗反响之后,本期继续推出本刊主编胡智锋教授与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任王甫博士、克顿顾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涛先生三人的对话《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以为我们的读者存留一份较为全面的电视“年度记忆”。  相似文献   

20.
电视购物频道是一种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产品型录以及互联网等媒体的在线营销形式,相对于电视直销来说是一种创新。本文试图利用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来分析长沙地区的受众对电视购物频道的认知度和采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