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以来,纳米碳纤维凭借着其自身独特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逐渐的引起了当今人们对它的热切关注,并调动起了人们研究纳米碳纤维的积极性。本文采用先进的制备纳米碳纤维的方法,即聚合物共混纺丝法,将直径小于两百纳米的纳米碳纤维成功的研制了出来,并深入的对共混聚合物的纺丝工艺条件、相容性,以及碳化温度对产物性能、结构和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还将此实验所制备出的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环氧树脂当中,来研制出纳米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同时简要的论述了纳米碳纤维的添入对复合材料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这里介绍了一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聚苯胺/Fe3O4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了TEM与XRD测试。  相似文献   

3.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4.
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法是一种能够实现低成本制备大面积图案化纳米结构的方法,在生物传感器、海水淡化以及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AAO模板具有众多形貌,其中以倒锥形AAO模板制备的纳米锥结构能够有效地消除菲涅尔反射,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图案化薄膜的制备以及改善传统光电器件的性能。本文以倒锥形AAO模板的制备及其应用为主题展开文献综述,介绍了倒锥形AAO模板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总结倒锥形AAO模板辅助制备聚合物、金属以及无机非金属图案化纳米结构的具体实验方法。随后,详细介绍倒锥形AAO模板辅助图案化纳米结构在光学减反层、宽谱光吸收体、超疏水表面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总结了倒锥形AAO模板图案化技术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AWG器件研究工作对国际国内光通信事业尤其是有机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基础上对聚合物AWG器件研究工作做出总结,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15-715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的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张广宇研究组利用石墨烯的各向异性刻蚀效应与传统微加工技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了一种精确可控地制备具有原子级平整的锯齿形(zigzag)边缘结构的石墨烯纳米结构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青海科技》2003,10(6):53-53
《2002高技术发展报告》中,通过对来自于科学界、企业界、政府管理部门等领域的125位材料领域专家的问卷调查,中国科学院将有关对我国未来20年材料技术领域进行的技术预见结果公布于众,认为有15项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性技术”将得以突破。这15项关键技术包括:开发出实用的高温超导材料并将其应用到若干领域;转换效率在2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进入实用阶段;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开发及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在若干领域的应用;开发出汽车动力用燃料电池;可在350℃高温下持续工作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入实用阶段;开发出与人骨基本相同的磷灰石基复合材…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改性沥青能够弥补沥青材料本身的不足,是改善沥青路用性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向。本文概述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及其性能评价,包括聚合物改性剂的种类、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5-315
寡聚噻吩既是制备高性能纳米器件的重要功能有机分子,义可用作模型化合物来研究有机电子传输的基本问题,因而其组装行为和单分子性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系统研究了寡聚噻吩分子的组装规律和组装结构。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技术(STM),发现寡聚噻吩分子不仅本身可以形成稳定的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10,(9):31-31
南非科技与工业研究院(CSIR)的科学家正在研究螃蟹壳的抗菌性能,期望能找到一种基于壳聚糖的聚合物溶液配方,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由于具有特殊性能,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特别适用于创伤治疗材料。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能带隙工程作为半导体聚合物研究的新兴领域,对于半导体聚合物材料的应用以及半导体聚合物器件的各项性能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地说明了实施聚合物能带隙工程的缘由,然后详细地介绍了聚合物能带隙工程在导电聚合物、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新型药物制剂主要有微/纳米乳液、纳米凝胶、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药物结晶、聚合物纳米粒等。纳米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具有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控释效果、改善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本文对纳米技术在药剂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5,(20)
利用金属等离子体的局域场增强效应能够增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功能层对入射光的吸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法(FDTD),针对结构为ITO/PEDOT:PSS/P3HT:PCBM/Li F/Al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内嵌纳米Ag颗粒的器件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纳米Ag颗粒在不同位置处以及不同包裹介质中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理论和实验表明:Ni O包裹的纳米Ag颗粒改善了器件在380nm~550nm的光吸收。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适用于仿生机器人系统的离子型电活性聚合物柔性驱动器结构,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离子液体聚合物凝胶,涂布法制备活性炭电极,并组装成柔性驱动器。利用扫描电镜表征驱动器的微观结构,结合循环伏安法分析电化学性能,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求出杨氏模量。在分析驱动器致动机理的基础上,对其驱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柔性驱动器在仿生机器人领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通过对来自科技界、企业界、政府管理部门125位材料领域专家的问卷调查,对我国未来20年材料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技术预见,结果认为有15项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性技术”将得以突破。这15项关键技术包括:●开发出实用的高温超导材料并将其应用到若干领域;●转换效率在2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进入实用阶段;●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开发及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在若干领域的应用;●开发出汽车动力用燃料电池;●可在350℃高温下持续工作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入实用阶段;●开发出与人骨基本相同的磷灰石基复合材料;●开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纳米球自组装技术,结合介质磁光材料,制备了三种磁光全介质结构,分别为介质纳米柱阵列、三角纳米点阵以及纳米孔阵列。在这些结构的制备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微纳制造技术,如光刻、刻蚀等。制备方法快速、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制备的磁光器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调控幅度较高,在光隔离器、磁光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前沿     
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纳米硫材料中国地质大学“高纯纳米硫的制备与应用”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纳米硫材料。日前,这项技术成果正式通过专家组的鉴定。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将单质硫加工成平均颗粒直径为30纳米的粉体,并成功地制备出了硫纳米丝,经检索确认为世界首创。硫纳米丝可广泛应用于纳米器件、光导纤维、微电子学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据介绍,此前在这一领域处于最领先地位的德国科学家也只是将单质硫加工成微米级粉体。课题组同时还制得了高纯纳米硫,经检测其纯度达到99.9999%,可用作硫化物半导体的原料,这已经被…  相似文献   

18.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通过专家验收。项目承担单位有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项目负责人是我国著名有机高分子科学家沈家骢院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1,(22):52-5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高集成度、超高速、超高频集成电路及器件的研制与开发,特征尺寸越来越细,加工尺寸进入深亚微米、百纳米以至纳米级.图1是新型计算机硬盘读头的平面示意图,其特征尺寸小于1微米.  相似文献   

20.
常规聚合物驱浓度较低,通常在聚合物驱试井解释中不考虑其弹性效应,但是对于高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地下渗流来说,其弹性影响较大,不可忽略。本文以室内试验为基础,考虑高浓度聚合浓度分布,对聚合物溶液的弹性进行定量描述,给出了高聚合物有效粘度地下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试井解释模型,结合数值解法和计算机多次搜索功能编制试井解释软件,将理论计算压力响应与实测压力数据进行自动拟合,矿场实际应用表明,考虑弹性的高聚合物试井解释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