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典型的传统民俗文化,既影响着劳动人民辛苦劳作,也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历史沉淀。以二十四节气的涵义和来历作为铺垫,立足于二十四节气传统民俗文化与的传承和发扬,并就其继承与发扬的现状和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观念获得理念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搭起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框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指标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根基,创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体系.该课程体系践行了课程育人、课堂育德的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立融合课程的一个渠道是创建融合性校本特色课程。兴文县香山民族中学展开学校文化主题统领的特色课程建构,即在“融生”文化主题统领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融合创生了书院课程、民族课程、劳美课程、研学课程等四大融合性特色课程。每类特色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书院课程指向书院文化培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民族课程重在以民族文化铸造精神之魂;劳美课程重在融合启智;研学课程重在知行合一润泽心灵。这些课程既有多种资源的融合,也有五育元素与价值的融合生长。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出现的片面化、工具化问题,在"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以课程开发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教育为两翼"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决人文教育缺失问题,并为高职跨学科课程开发及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斯宾塞从智慧训练、道德训练、审美、宗教修养四个方面揭示了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现,它对构建新的蕴含人文价值的科学课程价值现,整合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推动科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培养中学生成为"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的一代新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将人文素养的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协同教育才能够实现。中学自然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通过自然学科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拓展研究生科学人文素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生科学人文素质拓展重点包括能力素养与道德素养交相辉映、智力素养与非智力素养有机契合、专业素养与通识素养携手并进三个方面。介绍了厦门大学探索构建的“三位一体”研究生科学人文素质拓展体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对人文的解释已成为科学与人文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反思、检讨科学主义弊病的大背景下,在期待传统思想文化解救人类困境的情境下,科学解释人文实践再次遭受强烈质疑,似乎摆脱了科学的纠缠,人文就清纯依旧,似乎人文意义不能彰显,都是科学的罪过.这样,如何认识与处理人文与科学的关系便再次成为当今中国学术界焦点问题.本文以科学解释人文为视角,探讨了科学解释人文的特点、问题及其意义,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仲小敏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3):31-34,13
师资问题是关系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初中综合课程已经在全国各试验区开设,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养已经成为制约综合课程改革的"瓶颈"性因素。综合课程教师的教学技能由一般教学技能和特殊教学技能共同组成,它的提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而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键又在这两类课程的整合。本纲要即是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整合的探索,意在寻绎一条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创想"课程群是学校核心课程群之一,它包含数学、科学、信息学科。它们有时是独立分科的个体,有时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融为一体。科学创想课程通过学科的融合、体系的建构、评价的优化,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为最终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开发以"科学人文的相互融合"为特色的综合课程,阐述了开发这一课程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化课程--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切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需要.对目前高校来说,单纯从学科上进行整合无疑是不现实的,开设综合化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切入点,是实现学科之间的内部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北京四中")人文研学是以人文教育为指向的研学旅行课程校本化实施成果;经过十几年的深耕细植,课程完成了体系化构建,确定了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北京四中人文研学在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达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科学人文教学,指理工科教学必须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人文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科学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在科学与自然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浑沌体,这一浑沌体是个体素质的一体两面,共同构成大学生素质结构。科学人文教学体现了一种科学人文观,包含了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它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且有会通创新精神。科学人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科学分化具有合理性,理工科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科学人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由此,提出了大学理工科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取向。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引导并使之内化,作为三大目标之一,给予了应有的地位。重视其特定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教育使命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达成《科学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已经连续开设十年了。该课程十年来的实践。不但探索了数学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规律,还由此探索了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并推广至校内12门科学类的校级公共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作者从正确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然融和、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和的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讨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课程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基本“范式”,这两种课程范式往往相互对立,从一个 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人们需要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促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课程中 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医学人文精神,更体现了医疗卫生对人才的要求,加强人文课程改革,促进医学人文教育成为社会发展和医学发展的必然。基于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医学人文类课程的结构、内容、授课方式等相应的改革,以期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全面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