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自我认同"心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过程中宜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把"留守"看做是人生的一种磨砺,用正面激励的策略,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强,促使留守儿童在逆境中获得健康、阳光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隔两地的情况,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少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关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1].本队主要调查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成长状况;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受教育情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摆在人们面前,可以使社会看到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某些弊端,促使人们对这些弊端进行反思,进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使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受到良好的教育,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导致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或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张立东 《甘肃教育》2014,(18):20-20
正"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剖析一下"留守儿童"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国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家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基层农村幼儿园老师,我每天都和幼儿生活在一起,伴着他们成长,分享他们的幸福与快乐。但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随之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在小小年纪,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心理上缺失了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极易造成留守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的异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是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得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一些与完整家庭中孩子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心理贫困"现象的发生。本文透视了城乡留守儿童的现状,并结合留守儿童"心理贫困"的表现来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心理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留守儿童的特殊生存状况,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学校不及时予以纠正,任其发展,肯定会影响他们以后人生的成长。笔者在近年的德育工作中,总结出了下面几点教育留守儿童有效的经验。一、淡化"留守"概念曾几何时,研究者与教师都习惯于将留守儿童的缺点归结于留守之故,他们将研究的眼光总盯在"留守"二字上。更有研究者为了引起社会对此事的关注而夸大了留守儿童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学校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适时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用高度的责任和真挚的爱心,弥补缺失的亲情,启迪他们的心灵,保护他们健康成长。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特辣的社会现象.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曹志坚 《广西教育》2009,(22):34-34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外出打工后,被遗留在家乡的儿童,他们或独自生活,或由祖辈、亲戚托管。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盲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呢?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57):9-10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乡村中的壮劳力不断向城市涌入,致使乡村中的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在精准扶贫脱贫、建设美丽村容村貌的同时,人们也将焦点锁定在留守儿童身上,不仅要使他们在物质方面脱贫,更应使他们的精神脱贫。做好留守儿童精神方面的关爱、心理方面的鼓舞及学习方面的引导,才能集结社会多方合力共同完成留守儿童的精准帮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留守儿童心有所寄、情有所依。  相似文献   

12.
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表现特征主要有:人格瑕疵、心理弱点、道德下滑及自控力欠缺。这需要激发留守儿童自身的自助潜能,家庭履行培养义务,学校肩负起教育重任,发挥政府的关键性作用,凝聚社会公众力量,实施以留守儿童为核心,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公众为"四体"的"一心四体"策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开始出现大批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幼年时缺乏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抚养等因素,对他们的心理以及性格的形成会造成影响。解决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积极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洪中 《考试周刊》2014,(53):172-172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应从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矫正他们因成长缺陷而扭曲的心理;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常态化,有效预防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实践,让留守儿童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监护人的有效引导和管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作为儿童的领路人,更应主动肩负起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任务,多路径走进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真实的心理,开展多样化活动引领他们心理品质的提升.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实际,尝试以心理社团为载体,以绘本阅读为抓手,对留守儿童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以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品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由于外出务工而造成的父母角色长期缺失,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中、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呈现出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留守儿童而言,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神奇魔法石。教师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4):11-12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青壮年为了家庭生活而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给家里老人带或者让孩子自己生活,很多留守儿童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缺失正常的父爱母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农村学校很多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学,让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关心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让学生享受心灵的富足。本文通过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得出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造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学的教师参与进德育教学、教师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三种策略辅助学校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学工作,让农村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其非典型的家庭环境遭遇到更多的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支持和引导。阿德勒的人格发展理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以该理论为指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尽早、尽微的原则。帮助留守儿童建构积极的社会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以优势视角看待留守儿童,引导留守儿童从优势视角理解父母及留守生活;协助留守儿童发展良性的自我概念和自尊。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留守儿童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而在得不到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时,就会阻碍身心健康成长。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因家庭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体育锻炼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留守儿童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逐步将这些精神和品质逐步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真正走出自己心中的"围城"。  相似文献   

20.
权淑兰 《甘肃教育》2014,(13):39-39
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既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下面,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