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形结合是将抽象化的数字与具体化的图形结合起来的思维模式,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形结合可通过数字与图形的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简化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数形结合还可作为知识迁移模式,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数形结合也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影响着学生日后数学学习能力。故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形成开展探究,以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量”和“形状”是小学数学学习和探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数形结合思想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解题的思路、方法,又是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常用的手段。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的准确度和效率。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也可以让抽象的数学难点直观化,这在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题型中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3.
“数”“形”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两大关键内容,数形结合思想能极大助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领域都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时,需要关注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容易出现的问题,充分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习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只有注意这些要点,才能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结合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素养,还可以为其将来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甚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数形结合思想,教会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正在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基础概念教学、数学解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常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性较差,认知水平十分有限,所以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教学载体进行辅助教学。其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数与形之间进行有效的转换,能有效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实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把数学概念形成化呈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把隐性数学规律直观呈现,提升教学质量、把数学问题清晰化呈现,明确解题思路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是培养他们良好素质素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精髓就是要找准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形结合思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素养以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双向性特征,能够将代数和几何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的降低与数学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重要性及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梁开泉 《学周刊C版》2020,(11):139-140
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双向性特征,能够将代数和几何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的降低与数学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重要性及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的发育时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寻找一种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可行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解答应用题上有重要作用,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这一思想的培养。本文主要围绕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重要性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的措施,加大在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这一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要求。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以及逻辑思维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弱,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比较吃力,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许多教师开始将数形结合思想积极应用到教学中,并取得显著成效。根据数形结合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其具体的应用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数学研究、数学教与学的基本方式,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互助互补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为中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学习数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方式,只有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于所有的数学知识中,也是教师教学中必须要应用的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时要掌握的技巧,是提升其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价值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形"离"数"更近一些,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教学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数形结合的思想 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高中生对于数学学习都存 在思维上的迟钝现象,而且相较于课程任务中比较难理解和难 掌握的章节需要有方法地去学习,这时候数形结合就是最好的 方法之一,教师也应给学生灌输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学生理解 知识打好基础,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完成 教学任务。另外,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是学生容易理解的一种方 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就数形结合思想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提出几方面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钟苗 《成才之路》2024,(1):73-76
“数”与“形”是贯穿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元素,数形结合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既能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也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文章从以形助数、调动生本深度学习思维,以数解形、启动生本深度学习机制,数形结合、推动生本深度学习进程,数形转变、深化生本深度学习认知等方面,对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就像鱼与水一样密不可分,他们的基础比较差,而且学习习惯与学习模式都没有建立完善,所以,他们学习数学大多数时候呈现出的是一种逃避的状态.这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无法保证学生在数学综合素养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透过复杂抽象的数字和图形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能够促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科学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