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卫生监督档案是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执法工作时的真实记录.近几年来,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职能划分的深入发展,卫生监督依法承担医疗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卫生、消毒与传染病、建设项目等卫生监管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和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等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于晚清,其发端的动因和表现具有多面性。瘟疫流行、西医东渐和清末新政是最主要的三大动因。瘟疫流行从卫生观念层面触动广州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思考和渴求;西医东渐从医疗制度层面推动广州医疗卫生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清末新政从卫生行政层面初步确立近代广州卫生行政系统,最终为广州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支撑和保障。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端的情形,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沿海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3.
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在医学人才培养上,临床医学专业(无论是各医学专科还是全科医学)应该非常重视预防医学的教育;而公共卫生人才应该分层次培养,即以大专或本科培养在社区工作的公共卫生护士,以公共卫生硕士(MPH)培养高层次的公共卫生领导者。在能力培养上,要加强医学生预防医学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在临床场所能敏锐地察觉和报告公共卫生问题,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能根据就诊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能参与促进社区人群健康的工作。对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除了教授传统公共卫生的内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与环境卫生、卫生管理)外,必须加强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信息学、基因组学、沟通、文化、社区卫生、全球卫生、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伦理的教学。此外,还应吸纳非医学背景的人员进入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领域里,为公共卫生体系输送合格的领袖级人才。  相似文献   

4.
如何进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后疫情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全球多个治理主体均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但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局限性、主权国家的话语权等因素,全球卫生治理呈现碎片化趋势。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碎片化表现为治理机制的多元化、合作机制的复杂化以及制度的重叠化。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碎片化将弱化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地位,导致全球卫生治理分散无序,缺乏灵敏性,因此必须深入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变革,有效弥合碎片化带来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寄宿制学校的卫生管理状况,旨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和方针提供参考依据,以寄宿制浙江青田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该学校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青田中学卫生工作中学校公共卫生、教室卫生等管理具有科学性,尤其在寝室的管理中独具特色;食堂硬件设施比同级同类学校优越。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卫生之建设、卫生观念的演进这两个方面解读了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公共卫生发展。受制于近代新疆整体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公共卫生建设很不完善,但新疆公共卫生的近代化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7.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为求改善,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并构建出系统完善的卫生检查制度。大规模卫生检查使英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处于卫生清洁的审查监督中,公共卫生管理效率极大提升,民众健康福利得以充分保障。但由于英国社会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人们也会以尊重个人自由为理由抗拒卫生检查,公众舆论通常也对此予以支持,这反映出自由主义思潮在英国社会中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就目前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改革进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红十字周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宣传周、征募周。"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共举办了三届红十字周。本文探究了中国红十字会举办红十字周的目的、概况及成效,认为举办红十字周扩大了红十字会的影响,推动了红会征募运动的开展,对宣传红十字事业、壮大红十字力量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国21年,大旱后的关中爆发了“虎列拉”疫病。陕西国民政府在总结疫情惨痛教训之后,开出了医治创伤的药方。即以“防疫”为重心、建立“陕西防疫处”。以此为发端。近代陕西公共卫生体系初现端倪。“陕西防疫处”通过推行卫生助理员制度,初步建立起从省到县、乡。集防疫、医药、保健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助理员制度在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公共环境卫生的调查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普及方面发挥了较显著的作用。卫生助理员制度的推行过程,则反映了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主导角色的发挥、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参与。以及社会结构各部分的协同变革。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但实际上,它直接脱胎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庚子事变时期出现的救济善会、济急善局是带有红十字色彩的救护组织,它们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济急善局、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传承性,而救济善会不具此特点,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由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再前推到济急善局。追溯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以印证一种“嫁接”理论:红十字会虽系“舶来品”,但中国红十字会却是中国本土的慈善组织“嫁接”红十字会逐渐成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红十字总会与国际红十字联合会的存在,使得世界各国红十字会之间有了更多联系与交流的机会,因而红十字会的工作便具有了国际性。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主要体现在参加国际性会议,参与国际性救护以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会与会之间的联系交往等方面,中国红十字会参加国际性会议,使其得以走出狭隘,走出封闭,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性救护,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出“恤邻”的慈善胸襟,开展经常性的会际间的联络交往,使其得以走出一条独特的值得肯定的平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13.
抗战复原时期,我国红十字会对沙眼展开了专项防治。红十字会沙眼防治特点鲜明,成效显著。此时的沙眼防治是红十字会作为政府医疗服务机构的政府行为。红十字会沙眼防治实质上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着手社会卫生建设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沈敦和是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开拓者与大力推进者,为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公认的中国红十字运动第一人。深入研究沈敦和,不仅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慈善事业有着重要的伤值,而且对于弘扬人道主义,激励今人投身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沈敦和对于深入研究近代上海社会乃至近代宁波帮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损害极其严重。中国红十字会出于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考虑,不计日本强占青岛等前嫌,发起成立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派医疗队前往日本救护;千方百计地将在日华人分批运送回国,并及时给予安顿和治疗;接待日本访华道谢团代表,积极推动中日民间外交,以期改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以降,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常抓不懈。其宣传形式包括娱活动、创立刊物、出版书籍、举行会议、组织参观、赠发征信录与会员名录等;其宣传内容包括阐述会的宗旨、重要性、劝人向善、普及疾病与医药卫生防护常识、各种灾害的救护措施、各种救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等。中国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大大推动了红十字会的“拓分会”、“征会员”和“恤兵救灾”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民国初年中国红十字会的两次发展高潮,都与其宣传密不可分。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有七个方面:一是一些团体的常年捐;二是会费;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拨款;四是官绅捐款;五是华侨捐款;六是外国红十字会捐款;七是宝塔捐。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是和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费筹措需要宣传,宣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筹措经费。二的结合,不但推动着中国红十字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且还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17.
清末以来,开封辖境内不少机构或个人即有参与红十字运动者,时刊亦多有记载。现行资料对近代开封红十字组织成立时间的记载虽相对较为统一,多持1913年建会说,然而查核相关材料可知此说并不准确。中国红十字会开封分会正式成立最早也应为1914年。基于相关材料得出的1918年正式建会说虽有可能,但仍有待其他资料进一步补证。  相似文献   

18.
由于整体式认知框架的制约,学界以往总是力图从整体意义上去理解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事实上,尽管红十字会的形式完全是西方舶来品,但是它也受到中国内部情境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地方性社会资源才得以在中国立足的。这不仅揭示了中国红十字会起源过程中的实际面相,也对当下的地方史路径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居于幕后的红军公共卫生和对伤病员的抢救、后送、安置等工作,看似不如前线冲锋陷阵那么显眼,但在战争中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的卫生医疗工作,包括注重公共卫生、进行战伤救护、安置重伤病员、全心为民服务、加强人才教育、组建干部休养连、参与断后收容等,为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基础。简言之,红军的卫生医疗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活,它是和革命任务、军事需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具有政治意义,这是区别于旧式军队卫生医疗工作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军阀时期"--1916年至1928年--中国红十字会本着博爱襟怀,继续着救伤恤难的人道主义事业,在讨袁之役、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粤桂战争、直奉战争、江浙战争、奉浙战争等兵灾中进行广泛救护,克尽其职,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