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在蒙台梭利的教学中 ,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主导教育思想———尊重孩子。她认为 :儿童具有人类所未知的能力 ,能够把人们引向光辉灿烂的未来。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 ,那就应当把发展这些隐藏的潜能视为教育目标 ,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 ,社会必须重视儿童 ,承认儿童的权利 ,满足儿童的需求。教师的任务不是口授言传 ,而是为儿童准备与安排一系列特定的环境 ,从中激发儿童开展文化的动机。在蒙台梭利开展之初 ,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就是培养孩子们有良好的学习纪律。在蒙氏的活动室里 ,孩子们是自由的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探究了儿童的守信信念与其社交能力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持有不同守信信念的儿童在群体互动中的不同行为表现。总共有47名儿童参与了这项调查,该调查数据的采集主要针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老师对社交能力的评分以及对孩子的采访。结果表明,儿童对朋友的守信行为与人际交往以及人际领域的社交能力密切相关。在同学群里有更好信誉的孩子,在团体里更活跃、更合群,他们不太可能被同龄人讨厌。不同守信类型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表现出不同的交往行为。这些发现建议,家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有着许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不能经常回家陪自己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所处的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都比较落后,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感成为了很多人的研究对象。学习语文可以让这些儿童从文字中感受情感,开拓眼界。因此本文将分析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拓展留守儿童的视野,抚慰他们的心灵。一、留守儿童特殊性格与心理形成  相似文献   

4.
瑞吉欧的教育者相信:孩子有100种语言,要尊重孩子的表达。教师要为孩子的表达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孩子提供各种材料、工具,鼓励孩子利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来诠释他们观察和思考到的东西。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让儿童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儿童的是活动的材料和思路,而不是让儿童模仿或者复制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作为独立的人,作为生命早期阶段的人,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的尊重,首先应该是对他们年龄特点的充分理解;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应该出自对他们年龄特点的把握。 研究幼儿年龄特点,对一线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过程是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与正常孩子一样有着特殊需要,只是身心发展与普通儿童比有较大差异。如何正确看待他们的特殊性,满足他们不同的教育需求,南湖小学把程度较轻的孩子融入正常的班级,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这样做不是为升级深造,而是为满足自身生活质量,能够与他人交流。他们有孤独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孩子与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鲜明的个性、不同的发展水平,给教师提出的第一个挑战是——教行要适应每个儿童的发展,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三、儿童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每个教师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品德与生活教师,面对的是刚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究竟如何认识、看待、评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或者说,这些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究竟占有何种地位?这些极  相似文献   

9.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中是出了名的。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呀呀学语时便开始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活,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把餐具摆放端正等。尽管有时候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干完了大人还得重来一遍,但长此以往锻炼下来,德国儿童的动手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出类拔萃了。很多德国家庭,每周都会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的任务指定给某一孩子去干,并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家长还会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同时,他们还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吩咐他们做家务,而是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丽 《教师》2014,(19):40-40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据调查,三成留守儿童有自我封闭、抑郁、厌学等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  相似文献   

11.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对于智力低下、不能很好接受家长或教师教育、生活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的智障儿童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我所带的班级共有18名学生,其中2个孩子是自闭症,3个孩子是脑瘫,2个是唐氏综合症,其他都是程度不同的智障儿童.刚入学时,这些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动、任性、固执、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对此,我采取以下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功课,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有些孩子智力正常,脑子不笨,学习也很努力,可无论家长、老师怎么教,他们的成绩也上不来。这些孩子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其父母为此更是着急。根据现代教育工作者研究发现,这些儿童与其他儿童在智力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孩子存有学习障碍,教育心理学称这样的孩子为“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简称LD)一词是1963年美国柯克(Kirk)最早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心理上关心这些学生,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班集体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多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总之,教师要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正一、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力残疾儿童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智力障碍儿童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孩子未来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教育得当,智障孩子同样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这些对家长来说做起来特别困难,缺乏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加拿大人:让孩子学会玩。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让孩子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日本人:让孩子独立自主。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  相似文献   

16.
张淑艳 《下一代》2014,(2):14-14
正福民街小学有农民工、贫困学生、残疾儿童等近70人,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学校领导在他们身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对他们实行一些"特殊"关照,通过这些关照让他们拉近与其他孩子间的距离,让他们渐渐消除心理阴影,让他们感觉与其他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针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学校首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主动施爱,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消除孩子们的自卑心理。学校针对这些孩子开展"五优先"和"七个一"举措。"五优先"即上课发言优先提问,各项活动优先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活的逐步提高,幼儿教育特别是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从哄孩子上升到开展音乐与舞蹈训练,寓教于乐,极大地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从而达到教师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借此观察和理解周围生活,体验成功感、满足感的目的。它有利于儿童将来进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有利于儿童将来一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为了脱贫致富,纷纷外出打工、经商,让孩子单独在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他们缺乏关爱,造成亲情饥渴、性格内向、孤僻。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分健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作者以本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世界上有三千万无家可归的儿童。对这些儿童的教育工作该由谁去承担呢?被父母所抛弃的孩子,他们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在世界许多国家,这些“马路儿童”的数字正在急剧增长,严重的要算是拉丁美洲各国了。这些国家的当局已开始采取初步措施,帮助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马路儿童们。在这项措施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是所谓的“马路教师”。拉丁美洲国家的“马路教师”,有的本身就是在马路上长大的,现在又回到了他们童年生活的地方。他们清楚地知道,流落街头巷尾的小居民到底需要些什么,很容易同他们找到共同语言,彼此能够融洽地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9,(7):80-80
在美国,气质研究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者也总结出一套适合不同儿童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步骤。气质是条线索,让我们可以看清孩子的特性,知道某种行为是他的气质所致,根据孩子的气质,用合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父母和教师需要了解儿童气质的原因。很多研究结果提示,观察儿童的气质越早越好。父母和教师要体谅和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以及他们在学习上、与人和环境相处上所遭遇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